“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于鬼斧,巧夺天工”,扇子是千家万户的密友,古往今来,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各具风情。

炎炎夏日,手持一把小扇,轻摇慢挥,清风徐徐而来,神思清爽,又能细品诗画,赏心悦目,何乐不为。

苏致远苦中作乐,仔细想来,扇子从形式上可分为折扇和纨扇两大类;从材质上分为纸扇、绢扇、葵扇、檀香扇、羽毛扇、麦秸扇、蒲扇等;沈家工具器具都需要采购,说不定这制作扇子的事情,还能够变成一个美差。

一位画师身上大汗淋漓,对着一幅贵妃出浴图发呆,看到苏致远凝目注视着自己,感到十分的尴尬,自我解围道,“苏监工,你看这大蒲扇画在这《贵妃出浴图》里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这才是原汁原味地应景而作!”苏致远哈哈一笑,指着其他的几个画师说道,“扇子从用途上又分为日用扇、工艺扇、帽子扇、道具扇、仪仗扇、佛教用品扇等。我国最古老的扇子是羽扇,五光十色,光彩艳丽。这出浴图中的扇子作用,就是佛教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意。”

“苏监工,你说的真够深中肯綮,没想到苏学士不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这些工艺织造方面的学问,也是出类拔萃,炉火纯青啊!”几位画师面面相觑,开始恭维苏致远起来。

苏致远看着几位画师画得挺投入,也想跟他们科普一下扇子历史,接着说道,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意指扇子最早是用鸟羽所做,但当时的扇子是为帝王外出巡视遮阳挡风避沙之用,是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

“苏学士,你太有才了,老夫自愧不如!”这几位画师看苏致远卖弄学问,自己可偏偏接不了招儿,自然是甘拜下风,对他额手称庆,以免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面前弄斧子,在才能高的人面前掉书袋,是一种十分可耻的行为。

说干就干,苏致远命令一些工匠,找来一些工具和材料,要求一些画师在扇子的上面,临摹一些名家巨擘的画作,给人无限魂牵梦绕的意境,就像是真品一样。

苏致远正得意洋洋地晒太阳,一边欣赏自己设计出来的佳作,一边观察这些画师们偷工减料的贼像。

二小姐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挥动着一把团扇,笑着说道,“苏三,今天完成了多少?”

苏致远哈哈一笑,指着几个画师临摹出来的那几把扇子,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你看,就在那里呢?”

二小姐走近一看,看到只有几把零星散落的扇子,感到十分的气愤,嘴里埋怨道,“怎么忙活半天,就制作出这十把半成品?”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苏致远看二小姐大惊失措的样子甚是可爱,笑着说道,“二小姐,你手中的扇子真别致,借我用一用”。

“苏三,你要知道自己立下军令状,到时别怪夫人不开恩,我们也不会给你求情!”

“开恩?求情?”苏致远接连问了两个词,似乎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向他人勉为其难求助的字眼。

这是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咏扇诗,既说明了扇子的用途,又赞美了扇子的工艺。

二小姐,你可知民间最常用的是大芭蕉扇和折扇。大芭蕉扇,又叫蒲扇,一尺见圆,是用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蒲草做的。采选一米多长、叶子大而均匀的蒲草,编织成扇面,安上扇柄即成。

“怎么,你现在又有什么新点子?”

苏致远解释道,”这种扇子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不但价廉而且风大,“噼啪噼啪”声中还能驱打蚊虫,显得既风情又实用,备受人们的喜爱”。

“那你说说折扇呢?”二小姐满脸期待地问道。 “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由于方便实用,在民间中广为流传。”苏致远挥动了手中的那把丝绸布折扇,打开的一瞬间,发出嗖嗖的响声,嘴里含了一块槟榔,笑道,“折叠扇,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组成,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加名人挥毫题诗作画……”

“好香啊”还未等苏致远说完,二小姐连续打了两个喷嚏,嘴里问道,“苏三,你这扇子是不是涂抹了什么香料啊?”

苏致远哈哈一笑,“二小姐,你猜中了,我在这扇子里面加了蔷薇露,就是上次喷洒在衣服上的香水!”

“怪不得这香味这么浓烈,不过,说实在的,你们这些臭男人身上味道重,这气味熏在扇子上也挺好闻!”

“二小姐,你可别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我苏致远可是香水一族的爱好者哦”!苏致远见二小姐把自己归为臭男人一列,内心上颇为不满。

“行了,我要回去请示夫人,你还是好好研究你的蔷薇露吧!”二小姐说完,就迈动着三寸金莲走开了。

桃花扇第48章(第九十四节江南那些事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