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时期(1902-1911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五十年代南京大学的实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五十年代南京大学的实力(南京大学历史上各个时期经费来源考)

五十年代南京大学的实力

【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时期(1902-1911年)】

由两江总督所办。两江总督府设于江苏南京(江宁),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最初的名额分配是江苏省500名(宁属、苏属各250名)、安徽省200名、江西省200名。但经费却全是江苏省出,安徽、江西按学生人头也负担一些。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1915-1920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冠以“国立”。学生以江苏人最多,其次是安徽、浙江、江西等。此时,学校虽然是“国立”,但经费却还是江苏省单独承担,校长人选、人事任免等也是事实上由江苏省决定。

可见,北洋政府时期,国家虽名义统一,但其实军阀林立,各省之间实有大防,实际恐怕还是自治。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1921-1927年)】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学生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最多。校名“东南”之意,特指此四省也。以民国11年为例,教育部决议国立东南大学的经费由江苏省出一半,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共同分担另外一半。但浙江、安徽、江西三省都以经费紧张为由而推脱不出。而东南大学校方希望其经费能像北京大学那样由中央出,但无果。最终,教育部令江苏省出2/3,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出剩下的1/3

当时,江苏省的财政实力高居全国之首,因为上海、无锡、南京、南通等工商业大城市都在江苏。以此反思,若非江苏的强大财政实力,岂会有当年中国南方第一所国立大学?名为“国立”,实“省立”也。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时期(1927-1949年)】

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合并了几乎江苏所有的国立专门学校之后,改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同样在1927年,民国政府设立了上海特别市与南京特别市,也就是说,上海与南京两市已经脱离江苏,成为直辖市。当时民国政府搞“大学区制”,整个江苏省都属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学区,也包括了上海市与南京市。当时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就反对划入第四中山大学区,未果。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时首都已迁至南京,南京也已脱离江苏省。但中央大学的经费却还是主要由江苏省教育经费管理处拨付如民国18年(1929年),江苏省支出经费132万元,中央财政出60万元。后国府训令“国立专门以上学校之经费,应由中央支出”,按照这条训令,江苏省要求剔除预算案内的中央大学经费。但当时的中央财政又事实上断难办到,故而决议“暂照旧案办理”,还是由江苏省出钱。

估计到了后期,中央大学的经费总体上是中央支付的。

【南京大学时期(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本出自中央,但985工程后,也改为由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了如985一期经费12亿元,其中教育部出6亿、江苏省出6亿。因江苏省的全力支持,故而南京大学的招生必然也会向江苏倾斜,事实上,江苏省要求南大在江苏的招生比例要超过60%。再后来教育部要求属地招生原则上不能超过30%,此后成为定律。

在985经费省部共担的背景之下,南京大学到底是部属还是省属呢?一所大学其经费要想真正的“国立”,还是得位于首都。985工程经费,仅北大、清华两校的经费全部出自中央。这两校才是真正的“国立大学”。而纵观中国百年高等教育史,经费一直由中央所出的老牌大学,似乎也仅有北京大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