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标志着这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部队又朝现代化军队迈进了一步。在首次授衔仪式上,许多中高级指挥员都被授予了将帅军衔,并作为解放军的中坚力量继续为国防安全做贡献。

罗瑞卿于1929年加入红军,之后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坚决拥护党的决策,立下过赫赫战功,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将军,在赴西德治病的时候却突发心脏病离世,不禁让人怀疑是一场国际阴谋。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1)

一、罗长子

1、侠肝义胆

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家庭条件还算优渥,先后读过私塾和公立学堂。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心怀天下的他见到民族危亡,便立下了投身报国的鸿鹄之志,并积极参加各种爱国学生运动。

然而他家在当地也有一些势力,因此观念相对保守,极力反对他“离经叛道”的行为,两代人还为此爆发过激烈的冲突,可他不卑不亢,依旧坚持自己的志向。

《侠客行》有云: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罗瑞卿在读书时曾目睹过老师体罚学子,刚正不阿的他挺身而出和老师争辩,还带领着同学们罢课示威,老师们迫于压力,不得不向被体罚的学生赔礼道歉,此事过后,罗瑞卿的名字传遍了十里八村。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2)

后来罗家家境中落,罗父为了让罗瑞卿有个好前程,便把他送到了蚕桑班学习缫丝。转学后的他在学习之余,也翻看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被杂志中所介绍的共产主义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便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加入红军

1924年,川军军阀何光烈为了中饱私囊,便想强征“佃当捐”,这无疑会给劳动人民带来更重的负担。义愤填膺的罗瑞卿迅速把同学们组织起来,并将前来强征的委员一举抓获,何光烈闻讯后气急败坏,便派人前来缉拿罗瑞卿。

此事一出,省内各个报社都猛烈抨击何光烈的恶行,原本钱包会缩水的地方乡绅也站起来反对“佃当捐”,何光烈在群众的力量面前颤栗了,灰溜溜地撤走了军队。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3)

五卅惨案爆发后,罗瑞卿为了声援上海,参加了学生会组织的爱国运动,并发表反帝国主义的演讲。1926年,他凭借着出色的成绩考进了黄埔的武汉分校学习军事,还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在黄埔的那段时间,他时刻都秉承着匡时救国的高尚情操,严格要求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老蒋背叛革命后,他愤而出走,还曾奔赴南昌参加起义活动,结果起义部队已经转移,他便返回原处等待时机。

1928年,正是白色恐怖遍及全国各地的时候,罗瑞卿置生死于不顾,辗转来到了上海,并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他的忠诚通过了党的考验,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后,他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随着时局的变化,他奉命前往闽西组织游击战。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4)

在前往闽西的路上,罗瑞卿还碰见了毛主席。毛主席是个高个子,见到1米9的罗瑞卿之后显得很好奇,还以为他是北方人,听到他说自己是四川人后,毛主席便亲切地叫他“罗长子”。

二、开国元勋

1、作战勇猛

罗瑞卿来到闽西后担任团参谋长,他不仅接受过多年的文化教育,还经历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从政治军都是一流的。他曾奉命配合毛主席发动入闽作战,圆满完成了上级托付的命令,还经常下部队调研考察,及时发现并纠正作战中遇到的问题。

1930年,罗瑞卿被调任为2纵政治部主任,致力于发展政治工作。当时国民党正对我军进行围剿,部队经常要参与作战,他的闲暇时间也很少,但每当战事放缓的时候,他都会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工作中去,为部队政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5)

1934年,我军因左倾路线的影响,导致反围剿战争失利,党中央不得不决定进行长征,智勇双全的罗瑞卿便奉命出任了中央红军先遣队的参谋长。

该先遣队是由刘伯承牵头组建,目的是为红军主力开辟道路,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罗瑞卿和刘帅等人时刻奋战在第一线,率领着部队摆脱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同胞的聚集地,最终成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2、英魂长存

长征过后,我军急需休整和补充,这个时候政治人才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突出。罗瑞卿一言不发,默默投入到了政治工作当中,为根据地建设添砖加瓦,还出任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为我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毛主席对这位能文能武的全才非常满意,经常会关心他的工作。1938年,罗瑞卿在毛主席的点拨下出版了《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军的政工经验,为我党干部提供了指导方案。

抗战时期,他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恪尽职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了清风店、石家庄等重要战役,并在战斗中充分动员士气,促成了一个个光荣的胜利。建国后,他致力于恢复生产,训练军队,是建设新中国的中坚力量。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6)

1978年,年事已高的罗瑞卿腿伤加剧,心脏也不太好,在国内治疗成果甚微,经过多方询问,一家西德的医院表示可以治疗他的腿伤。邓公对罗瑞卿的病情一直都很关心,得知此事后立马批准他去西德治病。

当时的西德还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罗瑞卿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在住院时用的是化名。就这样,他被安排进了一个普通病院,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都还以为他只是普通的东方人。

罗瑞卿前往西德时,身边伴有他的妻子郝治平,然而医院不允许太多的人陪护,郝治平就在附近找了一个住处,以便随时探望。一天,医院通知要在8月2号为罗瑞卿安排手术,郝治平就在医院外焦急地等待着,没想到第2天医院就告知她,说罗瑞卿在术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郝治平听到后眼前一黑,差点昏了过去。

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开国大将罗瑞卿在西德治伤)(7)

此事传回国内后,引起了一片哗然,人们考虑到东西之间的关系,纷纷猜测这是一场阴谋。可郝治平站出来做了澄清,原来罗瑞卿的心脏本就不好,在西德治病的时候太过专注于腿伤,便忽略了心脏的问题,再加上语言交流上有困难,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总结

罗瑞卿将军自幼刚正不阿,是优秀的爱国青年,他不仅读过公立学堂,还曾考入军事学院,是我党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他自1929年参加红军,经历了许多战火的考验,建国后依然奋斗在建设祖国的第一线。

步入老年,他的身体每况日下,后来经过上级批准来到了西德治疗腿伤。他因条件所迫,身边不能伴有陪同人员,和医护人员交流起来比较苦难,令院方忽视了心脏的问题,手术后突发心脏病去世,实在是人民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