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了长度单位的产生,在教学中可以从“比较”长度开始,到选择不同长度标准做测量单位,再到统一长度单位,最后认识1厘米。

我设计了教学的简单过程:

一、古人怎样测量长度呢?

时间单位换算题100道答案(有温度的数学)(1)

二、该选择谁做测量单位?

时间单位换算题100道答案(有温度的数学)(2)

测量比较短的物品用谁做单位?

时间单位换算题100道答案(有温度的数学)(3)

三、如何用“厘米”量?

时间单位换算题100道答案(有温度的数学)(4)

四、其它格尺上的1㎝都一样长吗?

时间单位换算题100道答案(有温度的数学)(5)

测量的本质是“再分”,长度单位的产生也源于“再分”。

用一个单位测量一个长度时,不能正好的到一个整数。还有剩余不够一个单位长度,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产生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因为此时已经有了十进制,所以很容易想到把原有单位平均分成10份的方法得到新的测量单位。现在的长度单位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最初的长度单位是“米”,人们开始创造了米(一浔:两臂展开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测量不足1米的长度时创造了“分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的长度是1分米。我们从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其来源于米,“分”米,“分”1米得到的单位。以至于后来的厘米、毫米,其实都是相当于平均分1米得到的单位,厘米的“厘”表示百分,毫米的“毫”表示千分。这样看来,“十分”1米得到分米、“百分”1米得到厘米、“千分”1米得到毫米。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个“再分”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