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

  考古纷呈卦日龙,一万年前见雏形,五六千年出三祖,中华文明大古城。

  中国考古出土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呈现出从一万年前到四千年前,中华史前文明广泛分布三个图腾:卦(八角)、日(太阳)、龙(龙凤、龙虎、龙云)。或称作中华民族的三种族徽或象征信仰的图徽吧。笔者为了行文简捷,权且称作卦人、日人、龙人。

中华民族的国家,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大陆地区,出现多元文化区系。尽管各文化区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各地出现卦、日、龙的文化元素,却又非常相似,东南西北中都有发现。这可能说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虽然各地平民百姓有着各自不同的遗传和文化传统,但都分别依附于卦、日、龙三套信仰图徽的上层建筑。

那么,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者,中国的帝王最早什么时候出现的?这在中国人的遗传谱系上发现了证据。研究发现:中国人群,特别是汉族人群,来自迅速的人口扩张,这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开始了。

科学发现了三个独特的新石器时代个体节点,发生了突然的后代人口扩张。也就是说,有三个人,分别有特别多的儿子,他们的儿子又有特别多的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十代内就迅速繁衍出了成千上万后代。

今天,近半数的中国男人,都是这三个人的直系后代。根据积累的突变计算出这三个个体的年代,分别是大约6800年、6500年和5400年。如果不是拥有“三宫六院众嫔妃”的帝王级别,如何能有这么多的子嗣?

有趣的是,这三个年代正好分别对应考古文化中的长江城头山文化,陶玉稻广泛传播;黄河仰韶文化,彩陶技艺广泛流行;北方红山玉雕工艺广泛兴起,是这三类文化鼎盛期的开始时间。

这三个帝王是谁?权且以卦、日、龙为名。三者都有悠久源流,到了三个时间节点上,势力强大者的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大酋长,习惯称为帝王。请看出土文物图片,分别了解卦人、日人、龙人的历史及其活动地域: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1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1)

  需要从考古遗址中去寻找答案。在三个年代节点中,出现了大型古城,出土了数个高规格的墓葬。

中国首座大型古城 ,1979年,在湖南常德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考古专家挖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城头山古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距今6800年。城头山古城规模巨大,有30多米宽、5米高的城墙,外围还有40多米宽的护城河。按照古典对城市的专用名词;“城池”和“城邑”,即有护城河沟和城墙,城头山古城具全。考古发现早于城头山古城,分布中国大地七八千年乃至万年前的部落聚邑,只有护邑壕沟;仅有一特例是距今八千年的湖南十八垱聚落遗址,既有护邑壕沟,又有城墙,其聚落规模达3万平方米,被称为“中国第一城”。但却仅占城头山古城规模的1/5。

显然,城头山古城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帝王”。而且,在祭坛附近的墓葬中,墓主颈戴两件精美的玉璜,右手握一小鼎(代表权力),旁边还有殉葬坑,说明已经有了阶级分化,学者定义为“合法的暴力”。另外,在城头山古城附近,有着数百处同时代部落遗址,但却都杂乱无章,没有城防设施,布局混乱,说明这些部落都臣服于城头山古城。城头山遗址证明,在距今6800年的时期,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领袖是卦人,他统一了各氏族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2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3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3)

  最著名的墓葬是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大墓,距今6400多年。其中,遗骸的四周摆满蚌塑,东面是龙,西面是虎,北面是北斗,南面摆了一排动物,起头的是驼鹿和山羊,后面还有蛇蜥等动物,很有可能是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对星象的详细描述,说明当时中国地区的人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这可以用来制定历法。能通天文日月星辰,显然日为首。又统率龙虎驼鹿羊蛇蜥众动物氏族图腾,显然是日人成为部落联盟领袖。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4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5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3)

  红山文化区辽宁建平牛河梁最大的陵墓,是一个金字塔形建筑,距今5300年左右。积石冢石棺葬,墓主佩戴的玉器极其精美。

此墓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是一老年男性,头向东。随葬7件玉器为:勾云形玉佩、箍形玉、玉镯各一件,玉璧和玉龟各一对。勾云形玉佩置于墓主人右胸部,为竖直,背面朝上,下压一箍形玉。右腕上套一玉镯,头部两侧各置一大型玉璧,两手各握一玉龟。

  专家说,这箍形玉是墓主人与神灵沟通的中介神器,是墓主人神权地位的代码。这勾云形玉佩,象征龙人崇尚的“飞龙在天”,是证明墓主人生前“一人独尊”、王权显赫的象征。墓主人双手各握一玉龟旨在祈福增寿而灵魂长久,此玉龟,非至尊王者不可僭越使用。此人可能是“政教合一"的领袖。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5)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69)

  综上所述,卦人探索天文八星、地理八方、奥秘八卦,擅长结网渔猎;日人追求光明灿烂的生活前景,善于务农,依照太阳星象的规律,把握农时节令;龙人向往腾飞向上的理想,喜欢游牧奔驰,大气豪放。卦人曾于距今6800年左右在长江流域湖南城头山建首都,日人曾于距今6400年左右以黄河流域河南为统治中心(日人众多氏族部落分布于长江流域),龙人曾于距今5300年左右在东北辽宁牛河梁建立红山文化宗教活动圣地。长江、黄河、红山正好是中华民族上古三大文化板块,即中华文明的三大摇篮。

从上列出土文物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文化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非突然冒出开天辟地的三皇文明。到了距今五千年左右,才由大皞伏曦统天下,大皞本义就是太阳,以“日”出为名伏曦,以“卦”之包容,统一为“龙”图腾,将三大信仰的卦人、日人、龙人,融合一体而“一统天下”,从而构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如果要问:《周易》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史记》记载“大帝、泰帝(原注大昊、伏羲)一统天下”,他的都城在哪里?稳妥的回答是:利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举世公认的“良渚古城”和“殷墟文化”,殷墟甲骨文载历代盛气凌人的商王,却谦恭敬仰地卜祭先圣盘古、伏羲;盘古是伏羲的祖先,如果中国首座大型古城城头山是盘古国的都城,那么,良渚古城便是伏羲为皇帝号令天下的首选之都。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都于2021年10月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发现”。

况且,古典记载关于盘古的众多遗迹在南方。最早记载伏羲的古典一是《山海经》说“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二是《周易系辞》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结网渔猎。是说伏羲后世在江汉建立巴国,伏羲定都长江下游而令后代控制长江中游;而考古发现卦人图徽分布在南方居多,南方物产丰富便于取之满足生活所需,南方河流众多属鱼米之乡网鱼资源充足,不必伏羲呆在北方搞浩大工程南水北调;古典记载伏羲以木德王天下而东方木也,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孕生伏羲,雷为震卦则雷泽即震泽太湖也。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距今5300年∽4300年的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考古文化,其核心区分布范围极广,北可抵长江,南至钱塘江。现在已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就多达600余处。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3300∽前2300年)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该遗址由4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城址区。通过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些遗址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城址区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重结构构成。在宫殿区的池中寺台地遗址中,发掘出了超过1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遗存。经过实验室测年发现,这些稻谷距今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稻谷是一年生的作物,这些稻谷的年份测定,也就意味着,池中寺台地五千年历史,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测定。认证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城丰足富裕的粮食库存。

城墙是良渚古城内城与外城的分界,古城的内城被一圈长达6000米的城墙围合起来。城墙顶部则是良渚先民的主要居住和活动场所。建造城墙,可是一件大工程,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等一系列综合力量才能搞定的。良渚古城的城墙土石方总量大概有120万立方米,这样大的体量,即便是上万人的建设队伍,也需要数年才能建成。这跨越五千年历史的城墙,便是良渚这个文明古国的见证者,也是良渚古国的标志。

良渚水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先民在营建古城的同时,还建造了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坝高低两级水坝组成。

在谷口高坝老虎岭水坝剖面上,还能清晰的看到当时使用的特殊建筑材料——“草裹泥”。这是一种块垄状的分层,里面含有一种名为南荻的植物,一包一包地包起来后,像砌墙一样,一排横的一排竖的砌起来。不要小看这“草裹泥”,其中暗含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智慧。南荻开花是在秋冬季,由此可知,良渚人做草裹泥的时间也是在秋冬季,这个时节水位低,方便施工建坝,也就是说,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就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草裹泥”的智慧,之于整个良渚水利系统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它的影响十分广泛且深远,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在此之前,大家都认为埃及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早的。而良渚,改写了世界历史。

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中的地位,可以用八个字来概述,“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玉琮是良渚文化重要器型,也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玉器。其上完整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还有玉钺,王权和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另有玉璧、玉饰、锥形器、三叉形器、环镯、管珠等,这些玉器已经超越了人体装饰的器用的功能,而拥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意义。

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它清晰呈现的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共同见证了四五千年前,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并具有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等特征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历经5000年的岁月沧桑,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举世公认伏羲是世界上古文化的最高代表。

  在良渚申遗之前,西方学者几乎一致认为中华文明的起点在殷墟,而且二里头遗址根本和夏朝不相关,而是早商遗址。只有殷墟遗址同时出土甲骨文和青铜器,因此中华文明最多只有3600年。所以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但证明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更重要的是,良渚虽然没有出土文字和青铜器,但是学界依然承认了他已经进入了文明状态,这意味着西方学者在20世纪提出来的文明起源标准已经不再是金科玉律。

  良渚申遗的成功,是向世界证明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申遗成功之后,剑桥大学博士、英美两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面对记者说到:“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我心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利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世界水利专家弗农·斯卡伯勒教授表示:“良渚遗址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处在相同的时间点上,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

良渚文化古城群,并非突然冒出,在其同域还有7千年的余姚河姆渡,8千年的萧山跨湖桥,9千年的义乌桥头,1万年浦江上山。其中上山、河姆渡、良渚遗址,于2021年10月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良渚古城的大型规模和5千年的时期节点,正巧合伏羲家族统天下。因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盘古至伏羲体系,这是一个漫长时间、广阔地域的始祖文明。不仅中国大地东南西北中,都公认伏羲老祖,而且伏羲文化在世界影响极大。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5)

  据以毕生精力研究殷墟甲骨文的李元星《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介绍,伏羲、神农、黄帝,载入殷墟甲骨文“虙农黄”即三皇祀典卜辞:虙(伏羲)、农(神农)约20条、“虙列山”(伏羲氏、神农烈山氏)三字单、双、繁、简四式合文约40条、黄帝不下百条。因此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就构建了伏羲、神农、黄帝的三皇古史体系。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是举世公认的可靠信史。

殷墟甲骨文所载历代商王卜祭先圣,与伏羲联文的两位是: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他俩统治天下的都城在哪里?回答只能是考古发现与二位年代(炎帝距今4800年左右、黄帝距今4600年左右)吻合的最大古城:湖北谭家岭古城是神农炎帝都城;湖北石家河古城是轩辕黄帝都城。

《春秋左传》记载;"大皞氏以龙纪;炎帝氏以火纪;黄帝氏以云纪。”伏羲出自卦人族,统一三族各部落以龙为图徽;炎帝出自日人族,《白虎通》说“炎帝者,太阳也”,以日为图徽并不费解。至于出自龙人族的黄帝,为何以云为图徽?“飞龙乘云”,“乘龙升天”是追求腾飞向上的最高精神境界,其先辈红山文化区牛河梁大墓尸骨胸佩就是“云龙形”(见后面所附“云龙形玉佩”)。西辽河的云龙人咋跑到长江中游建首都?我们建立新中国还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哩!后来又从陕北到北平,定都为北京。何况黄帝云龙族集团自北而南以武力统一天下,《路史》载“自剥林以来,何日无战?大昊(伏羲)之难,七十二战而后济;黄帝之难,五十战而后济”。

况且,南方炎热故称炎帝,考古发现日人图徽尽管广泛分布于东西南北中,但以南方居多。北方黄帝打败南方炎帝、蚩尤才一统天下,《史记》说黄帝安排继承人长子和次子于江水、若水属江汉地区,这里早就建有古城群,方便黄帝选择其中心古城扩建为都城。

  谭家岭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谭家岭村。面积20余万平方米。1982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分为三期,分属大溪文化(公元前4400年∽前3300年)晚期、屈家岭文化时期(公元前3300年∽前2600年)和石家河文化。其大溪文化遗存属油子岭类型。发现古城遗迹主要有房址、墓葬和灰坑,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玉器也精美。谭家岭古城属于石家河古城群早、中期的一座大型古城,距今5500年开始建聚邑并筑城墙、挖城壕,4800年左右达到大型古城全盛期。谭家岭古城揭示出早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城垣和环壕,并延续一千年,距今约5500年∽4600年。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重视:全盛期距今约4800年,正是神农炎帝兴起统治时期;衰落期距今约4600年,正是轩辕黄帝兴起统治时期。

谭家岭古城晚期(衰落期)属石家文化,“黄帝代神农为天子”。石家河古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北郊,距天门市区约11千米,遗址区占地面积8余平方公里,古城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由40处地点组成。年代跨度距今6000年∽4000年前。石家河古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距今4600年左右达到兴旺期、4300达到鼎盛期,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周围发现17座古城,称为“江汉古城群”,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三皇五帝时代的辉煌文化,也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

中原也有可供黄帝选择的古城废墟,河南巩义双槐树古城址群,也是个大型古城,距今5300年∽5000年,说是黄帝城,真惋惜它比黄帝年高了700∽400岁,那要给三皇五帝断代与夏商周断代衔接,空缺拉长连接不上,会让三皇五帝继续蒙受属于传说的冤屈,更难登上正史大雅之堂,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心甘的事。笔者将双槐树古城址群代表性的文物图片归于日人类,认为是南方日人集团支系的一个部落联盟。到了5000年的时间节点上,黄帝祖先云龙集团主力从北方南下,要与日人集团争地盘,首先攻克了前列双槐树古城,而后逐渐向南进取,到了4600年的时间节点上,云龙人集团领袖黄帝,打败日人集团领袖炎帝、蚩尤,一统天下。既然黄帝先辈曾以武力统一了双槐树古城,那么作为河南巩义今人命名双槐树古城为黄帝城,也是沾弦靠谱的美好传说。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出“百家皆言黄帝”,既然黄帝曾经统天下,天下人皆可传说居住在黄帝故里,这是何乐而不为的皆大欢喜。

谭家岭炎帝城和石家河黄帝城,同在石家河,前后衔接并存,同属于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区,2021年10月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其所在的长江中游文化区域,同时被列入的还有湖北荆门屈家岭、重庆巫山大溪,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南澧县城头山(中国首座大型古城盘古城)、更有一万年前的文化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在长江中游文化区域,最早建立城墙和城壕的聚邑是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距今7800年,被称为“中华第一城”。新石器时代遗址聚落有上万年历史的,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发现”者,仅有长江中下游的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桂林甑皮岩、浙江浦江上山,证明长江流域最早开创文明世界。

至于五帝:少昊、高阳、高辛、唐尧、虞舜(距今4500年∽4000年),殷墟甲骨文仅载商王卜祭其嫡系祖先“高祖夋”即高辛。按照人类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比城头山盘古城、良渚伏羲城、谭家岭炎帝城巨大的石家河黄帝城,并有17座卫星城,顺承亦是黄帝继承者五帝城,石家河古城鼎盛期距今4300左右,吻合《尚书》记录尧元载“帝尧授时”四仲中星所在位置根据现代天文学推算为公元前2357年,因为在距今4500年∽4300年的时段,目前考古尚未发现比石家河古城规模更宏大的遗址,可能少昊、高阳、高辛及唐尧前期仍以石家河为首都。

而到了五帝后期,距今4300年∽4000年,黄河中游出现了两座比石家河规模巨大的古城: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陕西神木石峁古城。也就是说黄帝南下定都长江中游石家河,而后世帝尧迁都北上黄河中游。帝尧迁都北上的原因:长江南北分布三苗,尧娶丹水三苗女皇氏,三苗君长拥立外甥“帝丹朱”,而尧重用虞舜辅佐并要禅位,如果在南方征三苗,石家河都城会被三苗包围夹攻,移都到黄河中游,征三苗无后顾之忧。可叹帝尧盛世而南方却出现大旱、洪水轮番灾难:“杀草木,焦禾稼”,“荡荡洪水,浩浩滔天”;还出了“四凶”强敌:三苗、共工、驩兜、伯鲧!面对天灾人祸,只能跳出包围圈迁都黄河中游,而后各个击破为上策。

笔者指点的三皇城,并不影响各地有关三皇的历史传说,传说的地域范围越广阔,恰好佐证三皇曾经“一统天下”,正如笔者采用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照片作证一样。中国古史正是凭借典载、传说、考古三铆投一窍,内容才丰富多彩。

继伏羲统治天下的日人族神农炎帝成为“龙子”,接替炎帝统治天下的龙人族轩辕黄帝成为“云龙”。后世历朝历代皇帝,都是延用伏羲一统天下的龙图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至于区域性的方国,使用自己的族徽也很正常,比如四川金沙人在距今三千年左右使用金箔图徽“四鸟绕日”,显然也是象征大团圆,仍是大一统的意象。

考古发现的实证越来越多,盛世修史,我们确实到了走出衰世疑古时代的阶段。在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据今5100年∽4000年前,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古城。卦、日、龙图徽出现在各个文化区的重要器物上;伏羲的复合神徽,起源于7800年前湖南高庙文化的玉雕图徽,甚至影响商周青铜器上饕餮纹和兽面纹的传承。玉制礼器越来越规范。这一切都说明,中华文明已经完全成形了。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7)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79)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0)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1)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2)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3)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4)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5)

  距今4300年开始,黄河流域出现了规模更大的古城,考古学家在陕西石峁、关中西安太平、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发现了几个巨大的五帝晚期到夏代古城遗址。

首先看使用年代:山西陶寺(公元前2300年∽前2000年);陕西石峁(公元前2300年∽前1800年);河南二里头(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

其次看遗址面积:陶寺古城280万平方米;石峁古城425万平方米;二里头古城300万平方米。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时间范围是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然而,考古重大发现青海喇家聚落,一场强烈地震造成山崩垮塌形成黄河堰塞湖,巨大堰塞湖溃决的特大洪水严重损坏了下游25公里处的喇家聚落,包括儿童在内的一些遇难者被埋在坍塌的洞穴里。通过对喇家遗址中被埋幼年人骨进行碳14年代测定,确定这场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基于溃决洪水的精确定年,以及大禹和其父鲧治水约用20年的历史记载,最新研究推断,夏朝的起始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晚于早先的推断,但与黄河流域考古记录中社会重大转型的年代一致,即与新石器文化衰落和青铜文化开始的年代一致。

那么,山西陶寺古城属于尧舜时期;陕西石峁古城前半期属于虞舜时期,后半期属于夏代早、中期;河南二里头属于夏代中、晚期和商代早期。

2021年10月,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均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我们得认可考古发现的史实。

依据古史记载:“尧生于丹陵,初封于唐”,即陕西商洛、湖北十堰与河南南阳的丹水流域,初封地为南阳唐河流域,因称唐尧;“妫墟在西城,舜所居;安康为妫墟,或谓之姚墟”,虞舜姚姓,故居在陕西安康;“禹生西羌,西夷人也”,大禹夏后氏早期活动于陕西西南部、四川北部、青海东北部、甘肃东南部。也就是说尧、舜、禹家族是长江北部支流汉水、岷江人,早期活动于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部区域,从长江流域北上黄河流域,在中原建立都城,作为统治东西南北的中心,也是妥当的选择。

按三座古城规模和年代推论:陶寺古城是尧都,虞舜、夏禹曾在尧都为臣;石峁古城是舜都、禹都、启都,也是后羿、寒浞篡夏之都;二里头古城是夏后少康复国之都。陶寺古城毁于“四凶”战乱,石峁古城毁于少康复国之战,二里头古城衰于商汤伐夏桀。

至于西安太平遗址2021年发现夏代文化,是“夏启之臣孟涂司巴”的城邑,因为夏代巴人活动地域广阔势力强大,不仅有“汉南之国四十国”,而且主力在秦岭南北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占居着江汉和关中,控制着夏朝江山的三分之二。

巴人各邦国部族分别是三皇五帝的后代,继承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制度,与夏人是同盟关系,而夏人实行天下为家的私有社会制度,关中巴人与陕北夏人存在诸多矛盾纠纷,所以“孟涂入巴息讼”稳定同盟关系犹为重要;所谓“孟涂司神于巴”,是因伏羲后世庸蜀彭濮是巴国四强(髳为神农族,微为虞舜族,卢为高辛鲧妻族,羌为尧禹联邦族),而“夏建寅宗伏羲”,具有崇拜祖先神伏羲的共同信仰,这更是强化同盟关系的至要。

就连帝王夏启,因废除公天下而建立家天下,引起众叛亲离,他“杀益”、“屠母”、“伐有扈”,损兵折将,无力平息“季子武观”在封地韩城发动叛乱,而依靠孟涂动员邻近虎巴两部落和髳巴一部落出兵,由虎巴彭国首领彭伯寿统率三部巴师,活捉了武观交给夏启处置,同时也更加削弱了夏朝的兵力;所以夏邑石峁城墙浮雕“二虎一牛首”虎髳两巴族徽,以彰显其功,同时也以夏朝有得力盟友而唬人。

夏启传位给长子太康元年,后羿便轻而易举地篡夺了势单力薄的夏政,接着寒浞杀羿而执政,使夏朝失国半个世纪。而鱼巴微国君主虞思嫁二姚、赠田地、给军旅助夏后少康复国。

商汤联合“汉南之国四十国”(三苗、百濮、庸支族)灭夏桀;西周文、武二王结盟“牧誓八国”南灭三星堆、北灭商纣王;姜巴髳人申侯联络西夷(巴人众邦族统称)、犬戎(亦称巴戎)攻杀周幽王。弱势夏国被关中后起王国西周金文及《尚书》抬高放大了,其实没有强势巴国牛;公天下大同团结巴国,势必比家天下小康孤立夏国强大。说西安太平为巴国城邑不丢人现眼而光彩荣耀。

西安太平作为拥有夏朝大半壁江山领土的巴人首府,城邑规模也不小、文化内涵也丰富;《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也可以说西安太平是夏代巴人所建的巴国首都;殷墟甲骨文称夏都为“西邑”,邑者囗巴,四方城墙巴人所造,陶寺、石峁、二里头都邑,是尧、舜、禹、启、少康利用故里乡亲巴人营建。

史学界别小看巴人:是巴人势力决定了夏商周三朝兴亡命运,改朝换代靠巴人;是巴人助“汉中王”刘邦打江山建立汉朝,巴人主力以汉水为名率先号称汉族,“天汉美名”大汉帝国推广汉文化使大多数人口跟风附随亦称汉族;巴人各支系成为西北、西南、中南众多少数民族。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从一万年前开始生根,九千年前开始发苗,八千年前开始开花,七千年前开始结果,五六千年前已经有了最初的古国,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

人们喜欢用王国来命名,那么权且称中华文明为:一万年前陶稻粟王国,八九千年玉器王国,六七千年彩陶王国,四五千年三皇五帝王国,三四千年夏商周王国。

中华文明古国,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屹立世界东方而名垂世界史册。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6)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7)

附:云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玉雕,以“玉龙”和“玉猪龙”造型简朴闻名,可以说是从原始的勾形器和玉玦演化,源自C形似勾云。而云龙形玉佩却工艺复杂,内函意蕴丰富,神态既刚猛又优雅,给人以似龙非龙的腾飞之感,却令人费解,观其美而难言喻。其多出于大墓葬贵族陪葬胸佩,显得意义非凡。

云龙形玉佩,似云,似龙,采用拟物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以平面打磨的工艺,表现出了极具张性的美,是红山文化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与神灵崇拜相结合的产物。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弯勾,为旋涡形,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凹槽。但也不居一格,造型多样。已发现的云龙形玉佩均置于死者的胸前,说明其非同寻常的神圣意义,是意象化的象征“飞龙乘云”“乘龙升天”。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8)

二十四山公龙母龙(中华三皇祖卦日龙)(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