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奇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习作方法指导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通过自由选材,立意,写出异彩纷呈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作文范文(习作有妙招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专项总复习作文部分)(1)

一、审题要准,吃透关键词

作文题目一: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能带给人启迪的话语或者小故事,这些话或者温馨,或者励志,或者明理,请以“话语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目二:这一幕,真让人___(快乐、难忘、享受、感动……)

动笔之前需要对作文题做一番研究分析,明确题目所规定的写作目的、选材范围、写作对象及其它要求。审题必须做到审清类型,审清范围,审清人称,审清题眼。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胸有成竹,不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两个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文题一属于全命题作文,文题二属于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取材的能力,可以广泛取材,尽自己可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能表达深切感受的人、事、景或者物来写,这样便有话可说,写出来也能自然真切。

两种题型在审题时都要紧扣题眼:“魅力、话语、一幕、感动”等词语,应充分发挥这些词的放大效应,突出重点,通过叙事来抒发情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在写作时第一个题目如果光有“话语”没有“魅力”,第二个题目光有事情,没有重点表达“感动、快乐、难忘”等感受,就会影响主题的表达,文章就没有张力,读者无法产生情感共鸣,主题也得不到升华。

审题有三种方法:

1.分解法

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逐字推敲,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成“校园”、“新”、“事”、“多”四个词,其中“新”限制修饰了“事”,不能写过去的事情,只能写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多”说明了至少要写两件或以上的事情,但也不能太多,多就会杂乱,没有重点。“校园”规定了取材地点是“校园”。经过这样的拆解练习,搞清它们的意思和关系,审题就会清楚,不离题,不偏题。

2.比较法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己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与《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再如《一件难忘的事》《忘不了我的老师》《那件事,我忘不了》几个题目进行比较,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题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习作。

3.设问法

对有些题目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写《他变了》,可以提出问题:变之前他是怎样的?他变的原因是什么?他变后怎样了?他是怎样发生转变的?问清楚这些问题后,还要对材料进行筛选,把变后怎么样了以及怎样变化的作为重点写具体。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作文范文(习作有妙招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专项总复习作文部分)(2)

二、注重细节描写,丰富作文内容

从作文选材来看,同学们大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或学校,或家庭,或父母或老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具体表达时,多叙述,少描写,多树干,少枝叶,这样的记叙文章平铺直叙,缺乏生动感人的细节,读完以后给人空洞、大话套话的感觉。

我们应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情节在细微的变化中显出生趣,让人物在细小的动作中展示性情。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有血有肉,丰富有情趣。

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表达,在这方面常见的问题是:

丰富作文内容,要选择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而又比较有意义的、具体的、新颖的典型事件作为材料,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中心,才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有所启发。

选择好材料后,还要把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要考虑清楚,使文章“言之有序”。其次还要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要做到剪裁妥当,使文章“中心突出”。

举例:《有趣的蜗牛比赛》

主题:通过一场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

(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场蜗牛比赛。(略)

(2)为参赛的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的准备。(略)

(3)比赛中蜗牛各自的表现。(详)

(4)比赛结果及赛后感受。(略)

材料组织好以后需要编写好提纲,或者直接打好腹稿。提纲的作用可以使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努力做到简明扼要,切实具体。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作文范文(习作有妙招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专项总复习作文部分)(3)

三、重视知识积累,打开写作思路

一般习作出现千人一面,立意一般,没有个性和创意,在考试作文中就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而分析佳作就会发现立意不凡的习作都会是巧妙构思,小作者都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自己的个人所长来确定写作对象,比如通过朴实无华但细节描写丰富,能够引发共鸣的材料入题,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这些习作中也会巧妙穿插古诗词的引用,或者历史故事的引述,使得文章流畅清新,而立意高远,令阅卷老师赞叹不已。所以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积累,多思考,勤练笔,重感悟。

通过下面两组例文的结尾,比较一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在括号里打“√”,并说一说理由。

1.《我的老师》结尾:

①谢谢老师把我送回家,您真是一个好老师。( )

②多好的老师啊!为了不让我淋雨,连自己的孩子生病你也顾不上,走了这么远的路把我送回家。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祈祷:愿老师路上安全,愿病重的孩子早日康复!( )

③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泪如泉涌。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今后,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积极向上,不断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关怀。( )

2.《可喜的变化》结尾:

①啊,他终于变了!我们都为他的进步高兴。( )

②雨还在下,雨水滋润着大地的麦苗,也滋润着人们的心。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带来的人们心灵的变化,不正像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开出了千姿百态的令人高兴的朵朵鲜花吗?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作文范文(习作有妙招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专项总复习作文部分)(4)

四、凸现自己个性,展现习作亮点。

有个性的作文,它必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必定有出众之处,或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或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语言精辟,或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文采飞扬。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把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挖掘出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把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这便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比较一组文章的句段,可以看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亮点分析:

人们常用“风头豹尾”来形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豹尾”简短有力,这恰好应是文章结尾要具备的特点。精彩的结尾既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使人引发联想,耐人寻味,更好地领会正文,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习作的个性特点也会鲜明活泼,生动形象。

三组句子相比较前面两组属于口号式的,略显空洞。第三组句子能抓住自己的感受来写,通过联想给人一种丰富的画面感,有如身临其境。

总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平日里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关心社会生活,作文才有丰富的源泉。

习作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将习作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意识地阐释和引导,能给人深刻的启示和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重点作文范文(习作有妙招六年级语文下册毕业专项总复习作文部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