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1)

还记得年前我们5个深圳女孩的约定吗?除了一直在深圳的四人组,还有从佛山过来的Dodo。

我们在1月3号见面,碰撞出了各种火花,但还是意犹未尽。

我们还约好了3月6号再见面,一起聊聊这两个月各自的改变和收获。

最后,各自回家后各自努力行动,这不,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这次我们还多了两个人,一个是东莞过来的特别有感染力的小麦,另一个是我们唯一的异性:三岁的弟弟。

我们参观了莎莎的办公区,还收到了小麦精心准备的礼物。立马开始了3个多小时的交流,依旧是干货满满!

这么好的事,肯定少不了复盘,毕竟,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没有复盘更没有收获!

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2)

01内外在秩序

不止关注外在秩序,还要注重内在秩序的培养。

李尚龙曾说过:让人看到的外在生活,叫人设;不被人了解的内在生活,叫人生。

说实话,在这个匆忙的时代,我们会过度关注外在环境,而忽略了内在环境。

而明霞分享的内在秩序,让我特别佩服这个95后小姑娘,能有这么通透的活法。

其实,我还想往深了去说。回来后搞定两孩子后,立马思考最近我的状态。

我发现,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可以让你的内心更加的平和,集中注意力,达到心流。

具体表现在哪呢?

在《心流》这本书提到:

只要有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就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好好玩一场、某件糟糕的事情出现转机、家人愉快的聚会,都能集中注意力,创造和谐的心流体验。

所以,如果你对内心秩序还存在困惑,可以去看看这本书,也可以给自己创造内在秩序。

有时候,因为太忙而失去自我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去给僵硬的肩颈做个按摩,又或者找人聊聊天。

你一定会又get到了一个新的启动点。

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3)

02抱持思维

学会用抱持思维去经营各种关系。

一段关系的培养有两个『抱持』:外在抱持和内在抱持,这里我理解成多种关系多个维度。

在亲子关系上,给予孩子抱持性环境可以让他们从小就得到安全感,也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而不是各种担忧。

我很喜欢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这一点我的确感同身受,龙先森和我的原生家庭不同,最后养育了两家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具体不展开分享了。

但是,当我觉察到了两种教育带来的好与坏,我便开始学习如何给孩子提供这种环境,不让他们重走我的旧路。

今天小麦的分享让我有很大的触动,她和她家先生每天早上出门前都会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

很多人有了孩子后,会忽视夫妻关系的培养,包括我。

我并不爱说一些腻歪话,再加上和龙先森都是早出晚归,特别是晚上回到家里,除了忙活孩子,根本没时间去交流。

就算有,大多数的交流都只是放在了冷冰冰的对话框里。这种相处模式让我们都忘了对方长啥样,更多的是没耐心的交流。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

可见,在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春节的时候也曾为这聊过,最后达成了一个意识:

多点耐心,回家后忙完孩子后放下手机,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谈谈当天的情绪变化。

老夫老妻既然不爱腻歪,那就先从『多交流』开始。

这种模式的改变,我们也能感受到双方的能量的变化,同时,也更珍惜这份关系,为这个家更加的努力工作赚钱。

其次,还能感受到两孩子的快乐和安全感。由此可见,亲子和夫妻关系的抱持,是互相存在,互相影响的。

朋友关系的抱持,我的理解便是同频的人做同频的事。比如,我们今天冒着大雨都要去到车公庙参加这次的聚会。

其实就是我们对这一段关系抱持着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初心,我们商量好6个人各分享10个近两个月的变化。

在短短的3个小时,碰撞出60个变化,每个人分享后还得到了在场5个人的反馈,而且每个人的角度和认知都不同。

你可以算一下,今天的干货量到底有多大!

本来想先回家,因为脑细胞要被榨干导致肚子太饿,我们赶紧约饭,不然,体力都没法支撑自己回家了,哈哈~

很喜欢东野圭吾的这句话: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好和更值得爱的人。

因此,内在抱持在于学会去爱自己。

好多新晋宝妈,在初为人母阶段会迷失自我,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导致自我和他人的失衡,会更关注家人和孩子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

一旦失去平衡,最后不仅自己累,还会因为各种矛盾而和家人疏远。

所以,我们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而且,当我们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事情不再重要,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更关注的是当下,收获了什么。

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4)

03完美主义只是借口

行动中断不应该是完美主义的借口。

彭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最后这一点挺值得我们学习的:行动中断了想办法去补回来,而不是后面全都放弃了。

其实,我们都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在立flag的时候满脑海憧憬未来行动满当当。

比如参加的读书打卡,特别喜欢每天都能打上卡的仪式感。

如果某天因为某个原因漏掉一天,第二天就不想打卡了,此后每一天都有理由去搪塞自己,甚至是打了卡却没阅读。

如此一来,当一周都没完成读书打卡,这项计划便被抛到脑后,最后彻底放弃。

周育楠曾在自己的目标管理课程分析过,导致『完美主义』的本质原因无非就这四个:

首先,他们认为人生道路应该是一条笔直的直线。第二,他们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意味着他们不够好。第三,他们对自己很苛责。第四,他们只关注“结果”,而不是享受过程。所以当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他们期望的情况时,他们就会夸大可能出现的结果。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怎么做才抛弃『完美主义』,去弥补这一天因为某些错失而落下的打卡项目呢?

很简单,就是正视已经发生的错误,继续后面的打卡项目,而落下的这一天,想办法去补回来,就够了。

自己定下的目标,何必太苛责自己。

我们关注的是这个项目是否能让自己成长,是否能带自己到达想要的目的地。

最后,我们还聊到了几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对抗思维,来自组织这次活动的教练莎莎大仙女:

用「最小可行思维」对抗完美、追求一次性做好的心态。

用「重叠思维」对抗「独立思维」:

很多事情不是独立的,而是可以叠加的,独立的事情占据很多的时间块,而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又实现双向目标的事情,可以节约你的时间。

用「减法排序」思维对抗总是做加法的思维。做更少而更好的事。

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5)

04后记

我从不吝啬在自我成长上付费和花时间精力去学习,特别是跟同频的人。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也知道自己的认知高度,如果我想快速突破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学习的动作和决心。

这也是我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能找到自己的副业方向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很喜欢这句话:

一个女人内心的强大,经验的积累,精神的成长,情感的成熟,理性的思维背后,是一系列的自我觉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同样适用于每一个想要精进修行的你我他她。

未来可期,共勉之。

厦门13岁女孩与陌生人聊天(深圳女孩的二次搞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