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应该算是国家的文物但现在墙体开裂,多处漏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旦倒塌,我们不就成了历史的罪人?”日前,在苍凉的盂县东关史宅老院里,76岁的史如星老人对这座古建筑的命运充满担忧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盂县的历史文物古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盂县的历史文物古迹(山西盂县明代史宅老院)

盂县的历史文物古迹

“43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应该算是国家的文物。但现在墙体开裂,多处漏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旦倒塌,我们不就成了历史的罪人?”日前,在苍凉的盂县东关史宅老院里,76岁的史如星老人对这座古建筑的命运充满担忧。

坐落在盂县县城东关街的史宅,是明代按察使、布政使史文焕的故居,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430多年。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饱经沧桑、见证过4朝沉浮的古建筑,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饱经沧桑的史宅,蕴含着厚重人文历史文化和建筑学价值。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加之几经地震等天灾和战乱、“文革”等人祸之摧残,大部分古建筑已经损毁,而其中以原貌幸存的,唯有老院中的堂屋及其部分附属建筑。

但令人担忧的是,史宅仅存的老院堂屋,如今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就此,记者采访了盂县文物管理所的赵培青所长。赵所长表示,包括历史名人故居在内的文物古迹,是不可复制、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史宅是盂县境内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理应受到保护。但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并未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范畴,原因是到现在这里还有居民居住,涉及面较多,担心有的居民不愿意。

据了解,史家后人曾经多次向盂县文物管理所反映过史宅岌岌可危的现状,请求政府尽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并且向阳泉市文物管理局递交了《关于尽快对盂县400多年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保护的申请书》。

日前,记者前往阳泉市文物管理局,采访了局长马宏凯和文物科科长郝楚婧。调任阳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不足一年的马局长表示,对于史宅的情况不很了解。43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肯定有文物保护价值,不过关键的问题是缺少资金。下一步将和盂县文保部门了解一下情况,再商量对策。(记者 史克勤)生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