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莱坞电影《上气》的预告片公布了,这是第一个以华裔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影帝梁朝伟也参与演出,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观众却对这部电影兴起一片声讨之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梁朝伟所塑造的角色是带有辱华色彩的。虽然好莱坞更改了梁朝伟角色的名字,外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熟悉西方漫画的读者知道梁朝伟所饰演的角色形象来源于西方著名的辱华形象“傅满洲”,他是整个西方仇视中国、丑化华人的最高代表。

梁朝伟回应黄日华(我们为什么要抵制梁朝伟与上气)(1)

”上气“电影

傅满洲,一个满身槽点的争议人物,来自于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这个角色在西方曾经家喻户晓,是西方人心中典型的邪恶华人形象,被视为“黄祸”的代表。无论是外形、性格还是行为,这一角色集合了西方对中国人的所有偏见,带有浓浓的种族歧视和辱华色彩。这个诞生于20世纪槽点满满早该被扫进垃圾堆的人物竟然在21世纪又引起了波澜。

【1.黄祸论与他者】

在西方,黄祸论是一个很有市场的论调,总体来讲是一种阴谋论。阴谋论总是最有市场的一种论调,因为它满足了人类对秘密的窥视欲。

19世纪下半叶,巴枯宁在他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中谈到了“黄祸”,提醒西方注意来自中国的威胁。在甲午战争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画家赫尔曼·奈克法斯画了一幅名为“黄祸”的画作为送给俄罗斯沙皇的礼物。画中描绘了大天使号召代表西方七个国家的七个天使在他的领导下保卫自身的信仰与国家。这幅画迎合了西方当时对东方的偏见和恐惧,所以一经刊登出来就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梁朝伟回应黄日华(我们为什么要抵制梁朝伟与上气)(2)

“黄祸”图

不久之后,英国作家马修·菲普斯·希尔发表了一篇名为《黄祸》的小说,这篇小说有浓重的反华情绪和内容。 此时,恰巧中国兴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这促使西方更加有借口来证明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抵制是不文明和不开放的。西方民族和文化的优越感及由此而来的傲慢与仇视随着“黄祸”论的出现日益蔓延和放大,这背后隐藏殖民主义者的人种歧视和文化战略。

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 赫德还写文章分析如何消除“黄祸”,一个方法是瓜分中国,另一个方法是在中国传播基督教,不过鉴于中国人民充满反抗精神,所以还是传播基督教更奏效。近代怪杰辜鸿铭非常反对西方使用基督教西化中国人,他认为中国的儒学是一个依赖于人的平静理性基础之上的道德文明,特点是深沉、博大和纯朴,而不是像现代富于侵略性的西方文化一样用武力去威胁别的国家和民族。他diss赫德说,鸦片和基督教都是麻醉剂,赫德怎么不传播鸦片呢,至少比基督教容易接受。这种硬核反讽也是real无敌了。辜鸿铭作为近代最了解西方文化的嘴炮王者还不忘引用圣经及其他西方的自由平等著作来反驳西方对中国文明的不尊重,尤其是指责英国人自私、傲慢和虚伪。

那么,往深处讲,黄祸论出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呢?按照萨义德的说法,西方需要一个文化“他者”。在欧洲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所有和当时欧洲不一样的都会被冠以东方,也就是“他者”。这个“他者”不是现实世界的他者,而是想象中的他者。所谓的“他者”简单来讲就是与自己不同的,甚至有竞争关系的敌人。西方国家为了突出自己文明的先进性,就需要塑造一个落后的形象,无论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如西方国家所说的那样落后,这并不重要。对中国的敌视想象可以推动西方国家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一如冯巩牛群的相声中说: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中国就扮演了这个“不行”的形象,然后还“不服不行”。从鸦片战争到庚子事变,都是因为中国“不服不行”引起的侵华活动。在描述中国“不行”这个大旗下,黄祸论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不过,“黄祸”这个词也不仅仅是表示西方对东方的鄙视,还包含了西方对东方的恐惧。这种恐惧自匈奴王阿提拉时代便出现了,到了蒙古西征的时候更是西方人的噩梦,近代的义和团运动又唤起了他们的恐惧。于是不久之后,一个融合了对东方鄙视和恐惧的形象出现了,这就是“傅满洲”。

【2.傅满洲IP的出现】

傅满洲的创造者是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爱尔兰人,二十世纪初欧美世界最著名的通俗作家之一。罗默从小就热爱神秘事物,按照他的人生爱好,他具有当神棍的潜质,但是他最终没有成为专业的神棍,而是成为了一名专业作家。他一直对古埃及感兴趣,收集了大量关于古埃及文明以及神秘文学的资料,所以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关于古埃及木乃伊的。自此之后,他一直保持小说创作,但是始终没有成功。直到某一天,一次神秘的占卜告诉他应该创作和中国有关的内容,他惊讶之余开始琢磨写作关于中国的故事。那么,罗默他对中国了解多少呢?大概为零。他曾经说:“傅满洲这个人根本就是我凭空编造出来的,其实我对中国一无所知。”

从1913年到1959年,罗默一共为傅满洲系列小说写了13部长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和1部中篇小说,最早的一部名为《傅满洲博士之谜》。傅满洲系列充满了脑洞大开的邪气幻想和令人瞠目的朋克思维,特别像现在的cult邪典大片。罗默对傅满州形象的描写充满了贬低:瘦高、干瘦, 而且阴险, 双肩高耸, 长着莎士比亚式的额头, 撒旦式的面孔, 头发奇短的脑壳, 还有真正猫绿色的细长而夺人魂魄的眼睛。

梁朝伟回应黄日华(我们为什么要抵制梁朝伟与上气)(3)

傅满洲的形象

在形容傅满洲的能力时他借鉴了柯南道尔对莫里亚蒂教授的描述:是天才的罪犯,诡计无穷无尽,资源永不枯竭。他极尽所能地将傅满洲描写为一个邪恶的天才。他是中国皇室成员,有三个国际一流大学的学位, 尊贵而聪明。他同时又控制着一个中国恐怖组织,是已知世界上最反动、最可怕的存在,神秘而邪恶。他熟练地掌握一切大学可以教授的所有科学与技能,同时又熟知所有大学无从知晓的科学与技能,天才又极端。

看看这描写的是人吗,为了妖魔化中国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在罗默看来,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科技在傅满洲身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简直是男人中的精品,精品中的极品,极品中的非卖品,傅满洲都要上天了好吗?总之,傅满洲就是以这样一种无比朋克的形象降临到了人世间。

傅满洲身边的人也十分模式化。一个是傅满洲的私人助理,一个是傅满洲的女儿。她们分别包含了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两个刻板印象,歹毒邪恶的“龙女郎”(the Dragon Lady)和软弱性感的“中国娃娃”(the China Doll)。

不过,以上这些还不够,要反映傅满洲的邪恶,还缺少一个对手。西方文化在自我确认的过程中需要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下建构中国为他者,所以罗默为傅满洲塑造了一个典型西方式的对手,大英帝国著名的侦探奈兰德·史密斯。面对傅满洲,他身上有着爆棚的种族优越感。

他们二者之间的对抗并不仅仅是中英两个国家的对抗,而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对抗。东方野蛮、迷信和停滞,而西方优越、理智和进步。东方人狡猾、残忍而邪恶,而西方人勇敢、文明而善良。整套叙事模式便形成了:白人英雄对“黄祸”的抗击和对西方文明的捍卫。这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的流行文化叙事模式,也是傅满洲出现的时代背景。

【3.电影中的傅满洲】

1923年,傅满洲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英国电影《傅满洲博士的秘密》中,此时还是默片。当时傅满洲的形象在伦敦引起了一阵热议。1929年,美国派拉蒙拍摄了《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傅满洲博士的归来》和《龙的女儿》三部电影,傅满洲系列走进了有声时代,影响更加广泛。

在此之后,米高梅电影公司接着拍摄了《傅满洲的面具》、《傅满洲的鼓》和《傅满洲的反攻》三部电影。《傅满洲的面具》这部电影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尤其有冲击力。导演让傅满洲带上了成吉思汗的面具,拿着成吉思汗的宝剑,说着成吉思汗的著名台词:“我们要碾碎我们的敌人,占有他们的妻子。”

梁朝伟回应黄日华(我们为什么要抵制梁朝伟与上气)(4)

傅满洲系列电影

想象一下,西方世界的两大噩梦在此刻合二为一,真是酸爽。由于傅满洲系列传播实在太广,对中国当时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942年与美国结盟的蒋介石政府强烈抗议这个系列电影的拍摄,美国政府总要给盟友面子,于是更多的拍摄计划暂时搁浅了。

1972年,米高梅想要将之前拍摄的《傅满洲的面具》重新推上市,但是美国国内众多亚裔团体抗议这个带有强烈种族歧视色彩的电影,最终电影票房一塌糊涂。1980年,随着《傅满洲的奸计》的结束,真正以傅满洲为主人公的电影系列也落幕了。

不过傅满洲就此消失了吗?并没有。在西方世界里到处都可以找到傅满洲残留的痕迹。

【4.流行文化中的傅满洲】

傅满洲结束了专属于他的系列电影,化成无数分身,进入了更广泛的流行文化中,在小说、电视剧、广播、音乐、漫画等所有主流文化中都有傅满洲的身影。《飞侠哥顿》中的邪恶帝王明模仿自傅满洲。《007》小说与电影中的诺博士也有傅满洲的影子。

最近一次引起的争议来自于漫威。漫威通过《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赚得钵满盆满之后,急需找到一个新的流量英雄来继续收割人气。可能是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巨大力量,他们决定拍一个华裔超级英雄的故事,于是找到了“上气”。

但是,当得知漫威要翻拍“上气”漫画之后,中国观众的关注点却不在“上气”身上,而是集中在上气的父亲傅满洲身上。一个诞生在“辱华逻辑”下的形象将要被搬上大荧幕,想要通过一个这么明显的辱华形象来赚中国观众的钱,这不是光明正大地侮辱中国观众的智商么?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还有这种令人发指的骚操作,真当中国观众是韭菜么?于是中国观众兴起一片声讨之声。

可能是感受到中国观众的澎湃怒火,漫画作者吉姆·斯大林表示漫威不会让傅满洲这个角色登上银幕,在影片中满大人将取代傅满洲成为“上气的父亲”,这是两个不同角色。但是中国观众依然不买账,因为满大人这个角色带有明显的傅满洲的特点,是傅满洲形象的延伸,依然有浓重的“黄祸论”的倾向,饰演满大人的梁朝伟也被广大人民群众骂上了热搜。

不过,梁朝伟并不是第一个在西方电影中饰演具有傅满洲影子角色的演员。周润发早就走在了他的前面。在《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周润发饰演一个名叫啸风的中国海盗船长。啸风光头,眉毛上翘,胡子细长下垂,这三点都和傅满洲非常神似。啸风的这个形象事实上是有辱华的嫌疑的。香港导演王晶就批评过周润发不该接演这个带有辱华色彩的角色。

梁朝伟回应黄日华(我们为什么要抵制梁朝伟与上气)(5)

周润发扮演的”啸风“

【5.全球化与文化殖民】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流行文化作为软实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世界的一切。传统的殖民方式自然已经不能奏效了,于是文化殖民发挥了它的巨大优势。与传统的殖民方式相比,文化殖民具有更大的优势:隐蔽性强,渗透力强,影响力强。

今天的西方国家虽然正在逐渐走向衰落中,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经济依然强势,同时文化输出的主导权依然被他们牢牢地把握在手里。这很容易出现“文化霸权”。意大利著名思想家葛兰西说“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统治形式,只要拥有经济强势而又企图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可以通过解构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使其他民族摒弃自身文化和屈从于外来强势文化。在今天,警惕西方世界的“文化霸权”,尤其美国的“文化霸权”,特别重要。带有“傅满洲”色彩的西方英雄故事,表面上是善恶之间的互殴,实际上是西方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再一次认同。

当这种认同需要对立角色时,中国不应该也不能够再躺枪。面对今天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发出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想要抵制中国的强大。它们或许误解了,中国的强大并不是这几十年的事情,而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复兴。

马丁· 雅克教授对这件事看得很透彻,他说:“你要知道,我们相对于中国都是新人,中国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国家,也有争议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定居的农耕文明,因此中国历史太悠久了。也许大家对中国崛起感到震惊,其实是源于错误的看法,我们应该震惊的不是自1978年后发生了什么,而是19世纪到1949年之间发生了什么?因为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不可辩驳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或者没有之一。所以你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中国要回到他的地位上,中国人自己也这样认为,‘我们只是在复兴’”。

是的,我们是在复兴!借用《英雄本色》里小马哥的台词:我们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们了不起,而是想要告诉人家,我们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文章中的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订阅@韩俊采纵横头条号,一起关注历史洞穿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