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鹅城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点灯节日。人们将者三个与灯紧密相连的每日称之为“灯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过去各机关、厂矿、学校、卫生系统、商业系统等单位,在这天上午要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驾驶精心布置的彩车到街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潇洒走一回,人们叫“踩街”。晚上正式上街游行表演,彩旗飘扬,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同时戏台上要唱戏助兴,一般是三到五天。晚上在空旷地带还要燃放烟花爆竹,人们仰望深蓝的苍穹中明晃晃的一轮圆月、点点繁星与五颜六色的烟花顿时融为一起,人们忘记了初春的寒冷,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这些天又是农闲时节,市场上的各种交易五花八门,农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异常火爆。农村则唱戏敬神、做社、禳瘟、转九曲、破地狱、放施食,再加上响工、和尚、道情、二人台等助兴,歌舞升平,竟奇斗艳也是过年之后人们传承古老文化习俗的一种自发的民俗风情。
民众参加社火民俗的目的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歌颂太平、祈盼生活安康、富裕,蒸蒸日上。
小时候,年前腊月做年糕时,要留一坨做熟的糕面团。到正月二十五,把冻得硬邦邦的糕面团加热到软和后,手巧的女人们就会用糕面团捏成灯各种各样的盏盏。家里有几个人就捏几个造型各异的“灯盏盏”,诸如:“满堂红”、“罩面老婆婆”、“打炭孩孩”、“钱龙神”等,所以也叫“人口灯灯”。晚上点灯时,灯盏盏里插上棉花、龙须搓成的灯捻子,倒上麻油放到各个神位处点着,直至油枯灯熄为止。点着灯以后还要在院里响大麻炮、鞭炮。第二天,点过灯的“灯盏盏”也要蒸软吃了。
正月二十五灯灯节又叫“填仓节”。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富裕了。这天大部分人家吃油糕,并用糕面捏“灯盏盏”,捏罩面人人灯、打炭孩孩灯、鱼灯、狗灯、兔灯、满堂红灯。晚上在院烧香后,便开始把灯点燃,置于各处。如鱼灯放在水瓮上,打炭孩孩灯放在炭堆或煤房,有的人家还响炮。
民间传说,远古时候,谷种都藏在天仓里,人类只能以狩猎为生。有一个小伙子决心冒死盗取谷种,造福万民。在公鸡和黄狗的帮助下,小伙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天仓。看守天仓的百谷仙子被小伙子的精诚所动,偷偷赠送几粒谷种。小伙子将谷种带回人间种植,发现只是夏粮品种,于是带着公鸡与黄狗再闯天仓。此次,百谷仙子动了凡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冒着被玉帝惩罚的危险,带着所有的谷种与小伙子一同来到人间,结为夫妻。老百姓将他们尊为百谷爷爷与百谷娘娘。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谷爷爷就演变成为仓官爷爷,成为仓神而被民间长期祭祀。
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大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大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碾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传说这天还是老鼠娶亲日,民间艺术形式中,有大量关于老鼠娶亲的内容。比如静乐剪纸中表现老鼠的题材特别多,《鼠闹天仓》《鼠闹葡萄》《老鼠送亲》等都是天仓节常用的图案。人们认为,鼠是“子神”繁殖能力很强,预兆着多子丁旺,葡萄果实繁多,象征子嗣繁衍、玉树森列。合起来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螽斯振振,瓜瓞绵绵的美好寓意。粮食多的人家老鼠就多,说明生活富裕,丰衣足食。表达了人们追求富贵,向往幸福。
鹅城人用糕面或谷面捏十二个灯盏盏,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每个灯盏盏上都有显示月份的记号,蒸熟后揭开锅盖要看哪个灯盏盏里的蒸汽水(俗称“饸水”)最多,就表示那个月的雨水最多,所以鹅城人也叫“雨水灯”。
天黑之前家家都要把庭院打扫干净,家里的水瓮添得满满的、煤圪兜添满煤,粮囤子添满粮,称之“添仓”,取五谷满仓之吉兆。还用灶火的灰面儿从担水的井口撒一条灰线引到家中的水瓮底下,这叫“引钱龙神”,意思是钱如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回家里。还要在院里用灶灰撒成一个圆圆的铜钱样儿的大圆圈,中间一个小正方形,内撒一些五谷杂粮食品等,小孩们点燃鞭炮在圆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仓;鸡儿、狗儿抢吃圈内的粮食;也特意用五谷等饲喂鸡狗,以感谢传说中公鸡和黄狗的功劳,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所有这些都是寄托着人们对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把捏成“满堂红”、“罩面老婆婆”、“打炭孩孩”还有龙儿、蛇儿、鱼儿、兔儿、猪儿等形状灯盏盛麻油,龙须裹棉做捻,到晚上点燃祭祀,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碾磨上是“罩面老婆婆”,水瓮上是“龙儿灯”、“鱼儿灯”、“钱龙神”,煤房是“打炭孩孩”,家里是“满堂红”,炕上是“烤火盆孩孩”院里鸡圈、猪舍、马棚到处灯光闪烁,十分壮观。再响上几个大麻炮、一串小鞭炮就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俗语说:“点灯、烧香,五谷满仓”。“灯”和“登”谐音,“糕”和“高”谐音,寓意五谷丰登,粮仓加高。如今,填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了,但仍保留了吃油糕的习俗。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鹅城人在这一天同样要点“灯盏盏”,其规模比前两次要大一些。人们用糕面或谷面捏成大一点的“灯盏盏”,晚上点着后分别放置于水瓮盖、锅盖、箱柜顶、门脑上、牲畜圈门脑、碾盘、风箱、空房窑......
夜晚天黑了,天气也暖和了。小孩子们出来不声不响地走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去拿灯盏盏,主人家看见也不会吱声,任由孩子们拿。孩子们手里拿着点燃的灯盏盏满街里乱跑,于是在过去没有路灯、没有电灯的年代里,街里灯光点点、闪闪烁烁,在风中或明或暗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杨秀川 2022. 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