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1)

莒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 莒县地处鲁东南,位于日照市西部,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20处乡镇(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莒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城,现已新建古城,已成网红打卡地,是人们旅游好地方,“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这里。文化源远流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这里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如节日、嫁娶、丧葬、礼仪、技艺、服饰、饮食、医药、体育等等。

第一章岁时节令

鲁东南人民人民祖祖辈辈都是淳朴的乡民,虽没有多少文化但对老祖宗传留下来的习俗,特别是节日习俗,都能按传统方式过,而且很隆重。

传统节日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已传承了数千年,在鲁东南,春节在这叫过年,显得尤为热闹。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3)

元霄节正月为元月,正月十五日是新年后的第一轮圆月。圆,寓团圆之意,夜为霄,因此而定正月十五日为元(圆)霄节。春节时的余兴未消,又因元宵节的到来,再次将节日兴奋推向高潮,理应庆贺。正月十五日晚有张灯的习俗。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4)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日,是汉民族春节后第三个传统节日。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命脉,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土地老爷奉命主管土地,在视土地如命的鲁东南人民心目中,土地老爷的位置十分重要。家家户户都要炒糖豆到土地庙前祭奠。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第4个节气,前一天俗定为“辛食节”或‘‘寒石节”,家家户户整壮劳力都要到祖林给祖坟添土,清明节期间,当地有踏青、登山旅游、放风筝的习俗。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5)

端午节日为节,也称端阳节。清晨,各家广有门楣都要插艾草,每个门插一把,用猪牙草炒鸡蛋吃,有的还用车前草煮食鸡蛋,为败火防病,还有吃粽子的习俗。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6)

七月十五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有“七月十五鬼门开”的民谚。

八月十五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相对于七月十五“鬼节”来说又叫“人节”。是除春节以外最为隆重的节日,俗称小过年或过小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八月十五吃月饼始于元末。

第二节 其它节日

其他节日虽不是正规的节日,但也非常重要,它是用来约束人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三月三农历的三月初三日显神仙,是庆祝神仙诞生的日子,此神仙是管媳妇的,有哪家小媳妇走娘家不回,神仙便使咒法语,如果媳妇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日,必定会死丈夫塌了天,因而每当三月三日前小媳妇便提前回娘家。

五月十三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庄户人的“雨节”“大早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已成为人们盼雨的俗语。这天是三国时期关老爷磨刀杀曹操的日子,是秃尾巴龙老李的生日,也是他娘谢世的日子。每年五月十三日、秃尾巴老李龙家乡上空总是云雾翻滚下大雨,那是秃尾巴龙老李在上坟祭奠老母,一连三日定是少不了的

六月六农历的六月六日,为山神爷的生日,也是天上龙晒衣的日子,又称“晒龙衣节”。这天,人们杀猪杀羊们来到山神庙前,焚香烧纸供猪头、整羊,山果、磕头、燃放鞭炮、热闹非凡。还用绳子系兽龙头烧之,祈求山神爷严管山狼野兽,勿伤害人畜和庄稼。此日若晴日天好,忙晒衣、书、粮、柴之物,意为一年无虫蛙潮霉

太行山东南部古老民俗(鲁东南的传统民俗节日)(7)

七月七农历七月七日,被称为“情人节”传织女、牛郞鹃桥天河相会。还传说,是夜,小孩子和裸身女人在葫芦架下或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对话和哭泣声。七月七日与五十三日被视为“双雨节”。因为他们夫妇相会时会落泪如雨

九月九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相传,天有九重,最上边一重是天堂,又称重阳。九月九日古人称为“重阳节”,是尊重老人的节日。1980年9月,国家规定农历的九月九日为“老年节”,体现了政府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

冬至节冬至这天称冬至节,有吃饺子、喝豆汁的习俗,嫁出去的闺女要送鸡给父母。这天都要上“冬闲坟”

第三节新式节日

新式节日是指民国以来由政府制定,国人已经承认并举行节日纪念仪式的节日。

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道为元旦,群众称“阳历年”。是日,村办公室门上贴“欢庆元旦”大红对联,并插彩旗以示庆祝。

其他节日三一二植树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军节,加一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