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掌握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呢?主要是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简言之,文言文的一个字常常是好几个词。可以说,文言文难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下面我们来看3个不同时代的作者文章中的例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句中“学”是“学习”,“已”是“停止”,“青”是“靛青”,“取”是“提取”,“蓝”是“蓼蓝”,“为”是“凝结”,“寒”是“寒冷”。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特点(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字为根本词汇的特点)(1)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者曰:“武等实在。”(班固《苏武传》)

句中“如”是“按照,依照”,“让”是“责备”,“惊”是“吃惊”,“谢”是“道歉”。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句中“破”是“夺取”,“下”是“攻占”,“东”是“向东”,“蔽”是“遮蔽”,“江”是“江面”,“横”是“横持”,“赋”是“吟唱”,“诗”是“诗篇”,“固”是“本来”,“雄”是“英雄”。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特点(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字为根本词汇的特点)(2)

古代的双音词,也有多义的,但相比单音节词不多见,诸如:

1.阑珊(注:以下所列语句仅列出中学课本,个别的改为成语,一些较为生僻的义项则略去)

①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处“阑珊”意为“零落稀疏的样子”。

②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 《浪淘沙》)此处“阑珊”意为“将尽”“衰残”。

2.狼藉

①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苏轼《赤壁赋》)此句中“狼藉”

意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②成语有“声名狼藉”。此处“狼藉”比喻“行为不检点,名声不好”。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特点(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字为根本词汇的特点)(3)

3.左右

①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此处“左右”意为“左边和右边”。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此处“左右”意为“旁侧,周围”。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此处“左右”意为“身边的人,近臣、近侍”。

其实,从古今词汇的发展来看,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的现象屡见不鲜。诸如:

古“鼻”今“鼻子”,

古“儿”今“儿子”,

古“桌”今“桌子”,

古“虎”今“老虎”,

古“师”今“老师”,

古“鼠”今“老鼠”,

古“信”今“相信”,

古“翅”今“翅膀”,

古“唇”今“嘴唇”,

古“怜”今“可怜”,

古“股”今“大腿”,

古“胫”今“小腿”,

古“津”今“渡口”,

古“舌”今“舌头”,

古“从”今“跟随”,

古“具”今“准备”,

古“朝”今“早上”。

当然并不是说古代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消失了,保留的有:天、地、人、车、马、牛、草等,但这部分词很少。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特点(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字为根本词汇的特点)(4)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是单音节为词汇主体,当转换为现代汉语,也就是翻译时,常常要把单音节词转化为双音节词,而双音节词,正是现代汉语的基本构成词汇。

为什么汉语会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节词呢?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种原因:

1.前文已经说过,汉语音节数量有限,而意义无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到表意明确的目的,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逐渐被双音节词所替代。

2.汉字创世之初数量有限,至先秦时,社会变动很大,事务繁杂,一个汉字代表的义项逐渐增多。

3.加之古代书写的用来书写的对象,竹帛之类不易修整,较为珍贵,能省则省,也就形成了行文简洁分风格。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特点(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字为根本词汇的特点)(5)


那么,由古代的单音词转化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后,这些双音词有何特点呢?

(1)加上词头或词尾,诸如:老,子,头。

师→ 老师

鼠→ 老鼠

虎→ 老虎

桌→ 桌子

鞋→鞋子

帽→帽子

指 →指头

舌→舌头

石 →石头

(2)以原单音词为语素,加上一个相关的语。

人→ 人民

令→ 命令

露→ 露水

敌→ 敌人

(3)替换为词形全异

曰→ 说

途→ 道路

孔→ 窟窿

津→ 渡口

薪→ 柴禾

或许,你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五)第五课《滕王阁序》注释指瑕

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指瑕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

打通文言文翻译的最后一公里,你需要这四个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