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1)

作者 | 方雁橙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李立群的演技?”

获得最高赞回答是,“他是少见的在话剧舞台、电影、电视剧方面都游刃有余的好演员。”

他可以是《黑金》里奸诈狡猾的政客,也可以是《暗恋桃花源》里窝囊软弱的老陶,脱口秀功底出众,从文化到人生,引经据典,各种段子包袱信手拈来。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2)

“观众可能看到了一个松弛的老头”

最近正在热播的《幸福一家人》中李立群饰演房永福,三个孩子的父亲,很多观众都被这位有一点点“拧巴”的父亲感动。李立群的表演让房永福这么一个松弛、自然的老人形象分外真实,他像极了生活中因为过于关心孩子乱了方寸的老父亲。

第一集开篇就是房永福忙碌的身影,大清早急急忙忙给三个孩子买早餐,每天张罗孩子们的衣食住行。

但随着子女们长大,慢慢不再依赖父亲,也忽略了他的需求和感受,而房永福偏偏又是个不愿表达的人,误会和隔阂也逐渐产生。

最终在得知生命只剩最后三个月后,房永福一纸诉讼将三个孩子告上了法庭,而他这么做的背后忍受了众人的不理解,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后的痛定思痛,决定用这样一种看似极端的方式唤回子女们的初心。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3)

抛开角色,李立群并不认可房永福的教育方式,他觉得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候爱的表达方式比爱本身更重要,房爸爸爱孩子,但他的这种爱很多时候不是站在子女的角度, “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这个爸爸不见得懂,他也在学习儿女们长大后怎么去相处。”

“最后他会去告子女们,很简单,希望在他生命走到尽头之前,他的孩子们能够和睦相处。”李立群为观众刻画了一个无奈、焦虑、甚至有些糊涂的父亲形象,透过这个父亲和子女的相处,有对亲子关系反思,也有很多温暖细碎的感动瞬间。

这部看似家长里短的电视剧,其实对“中国式亲子关系”做了很多剖析和解读,就像李立群说的,这部剧聪明的地方在于它把“中国式亲子关系”所包含的各种问题一网打尽,让观众看到某一部分都会产生共鸣。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4)

而关于观众对他在剧中演技的肯定,李立群觉得自己只是比较幸运拍了一部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剧,认真尽了演员的本分而已。

演戏40余年,李立群塑造过的角色不胜枚举。观众也能从他的表演中看到变化,不过在他看来这种变化更多地是松弛和自然,“不能说现在的表演就多么棒,谈不上演技有多棒。它就是靠多年的经验跟一些小聪明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当然也是很认真去完成的。”

表演源于一份喜欢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5)

最初从海员跨界到演员,从台湾到大陆,从相声到话剧,从电影到电视……李立群已经演了40余年的戏,出演过百余部作品。如今已经66岁的他依旧活跃在荧屏上,除了客观的因素,其实对表演有一份真实的喜欢在里面。

大学期间李立群无意中接触了话剧,那个时候就已经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海员,后来兜兜转转做了演员,一演就是四十几年。

不过李立群从不觉得自己有表演上的天赋,在影视圈这么多年,遇到过不如意的事情,也接到过不喜欢的角色,而支撑他走下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兴趣。“最主要是你对表演这件事情有没有热情、有没有兴趣,要不然有些烂剧你怎么演?凭什么不挑戏、不扎戏,其实就是因为有兴趣,不好的剧我们尽力演得不那么烂,遇到好戏别辜负它。”

“听我讲好像很轻松,但每一件事都是认真去做的,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才能有一些从容。”事实上,演员一生的确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超越的过程。尽管表演经验丰富,甚至被观众称为表演艺术家,李立群表演风格看似松弛自然的背后,偶尔也会有困惑,“不是说老演员就‘箭无虚发’了,不可能的,演员一生不可能‘箭无虚发’的。”

最近两年他开始感到疲倦,体力跟不上拍戏的节奏和时长,他偶尔也会抱怨体力不支,后来他发现自己好像只是抱怨身体状况,从来没有抱怨过拍戏这件事本身,“我才暗暗发现,原来我对表演这个工作是有感情的,认认真真一辈子做一件事,这件事跟你一定是有感情的,也是这些感情才支撑我不会去抱怨工作,只是抱怨自己。”

说到这里,能感觉到一闪而过的无奈,这是表演的热情和能供给的体力不成正比的无奈,也是面对人力无法抗拒岁月流逝的无奈,“当你比较会演戏的时候你又老了,体力精力不够了……”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6)

“陕北牧羊人”

可能是源于人生阅历或个人悟性,李立群属于鲜少能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演员,需要拍戏的时候认真把戏拍好,闲暇时飞到家人身边陪陪家人。关于观众的肯定也好,争议也罢,他都看得很淡。

自从使用微博后,他偶尔也会发一些状态,有的时候替新剧宣传,有时候发一些生活状态,也算是和喜欢他的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前一阵子想起来太久没发了,把今儿吃的盒饭拍一个,喝的茶拍一个,把在台湾住在山区里的小屋拍一个……”

作为公众人物,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清楚演员这个职业有赞美就一定有争议。不仅争议伴随着误解,外界的赞美也会有过誉的时候。

在演艺圈十几年,听多了各种恭维褒奖或误解争议,平淡、真实的评价更加难得。相较于媒体经过加工、观众加了滤镜的评价,他更想了解大家真实的看法,“我很想知道观众对我的真实看法是什么,不过也没有机会去调查。”

很多年前,李立群在陕北的一座山上拍摄《温州一家人》,当时有一个40岁左右的牧羊人认出了他,很激动地对他说,“你是那谁是吗?你演的戏不错。”

“他手上拿着个竹棍子,他就靠着那个棍子陷入一种一看就是平常没有的沉思,因为演员问他我演的好在哪,我觉得那个深沉的思考对他来讲都是过瘾的事。然后他说我想一想,我说你的羊走远了,他说没事。我说越走越远了,都走一公里以外了,他说没事。我说你怎么叫它们回来,他说我只要叫回来它们就回来了。”

显然,这种形式的相遇和让李立群觉得很难得,也很特别,他用浪漫这个词来形容和牧羊人的短暂相处。“在陕北跟那个牧羊人聊表演,那是蛮浪漫、蛮别致的事情,但我就忘了问他缺点,他也不好意思说。光优点他就陷入了沉思,很有意思。表示他愿意专心的把他的那个感觉讲出来,这就很好了,这就是一种诚意了。”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7)

演员背后可亲可敬的老人

在拍摄《半生缘》的时候,因为摔断了肋骨,所以妻子一直留着剧组照顾,关于这么多年妻子对家庭的付出,李立群一直都很感恩,在采访中经常听他对妻子不吝赞美。尤其是随着年岁增长,他整个人越来越谦逊温和。“我年轻时候脾气不好,我老婆又很体贴、贤惠。莫名其妙养成了我一些不好的习惯,到老了之后再跟我嘀咕,我再跟她一一道歉。”

十多年前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的馄饨摊》,文章说想老年的时候在某一个巷口卖馄饨,“反正赔钱也赔不了多少,就当一种志来立,实不实际不知道,不要店面,不要大,一个人忙得过来就好,给半夜回家或路过的人,可以让他们停车进来吃一碗,切点菜,小歇片刻。”

这篇文章源于他童年时期经常路过的馄炖摊,“每次经过的时候都觉得很温暖,有俩钱坐在里面吃碗面切点卤肉多幸福,我们连那俩钱都没有。所以那个馄钝摊常常是我回忆温暖的一个焦点。”

当然,他也不可能真的去开一个馄钝摊,“我只是拿它作为一个话题写我那个专栏。”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8)

毕竟,认真如李立群,对表演依旧满怀热情。

“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始不工作了,有这样的打算或计划吗?”

“希望85岁吧。“

“还有19年,还很久”

“开玩笑哈哈哈……”

其实在表演艺术家、老戏骨这些看似金光闪闪的称谓背后,李立群更是一个随性可亲的老人。

“你先记住这个问题啊,我突然想起刚才有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我说表演对我最重要是热情跟兴趣,然后我说要不然我怎么能不跳戏、不扎戏对不对……?”

“但是我真想讲的是什么?我又忘了……“

聊天聊到一半,他想起来前面的问题没有回答好或者漏了哪个问题,会再重新回到原来的话题认真思考回答一遍。跟他聊天不需要有太多顾虑,不管什么问题抛出去,都能被认真作答。

“其实你不需要找资料,你只要根据对我平常的感觉,很自由的、百无禁忌的提出你想知道的事情,反而不容易跟别的记者访问的题目冲突。”

李立群讲述家庭(专访李立群面条爸爸)(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