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开始:万历三大征——播州之役

万历三大征,即明神宗万历皇帝(1573年~1620年)年间,以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宁夏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刘挺等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虽都以胜利而告终,但每场战争都是一波三折,胜利的同时也付了出了惨重的代价,严重影响了明王朝的统治。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土司杨应龙在播州正式发动叛乱,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时叛时降,出尔反尔。明朝政府多次对其进行招安无效,于万历二十七年末(1599)任命李化龙为四川巡抚,总督川、贵、湖广军务,对杨应龙进行征讨。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明朝万历三大征)(1)

万历二十八年初(1600),李化龙指挥二十余万明军,兵分八路,以总兵刘铤攻綦江、马礼英攻南川、吴广攻合江、曹希彬攻永宁、童五镇攻乌江、朱鹤龄攻沙溪、李应祥攻兴隆卫、陈璘攻白泥。明军战事颇为顺利,以总兵刘铤战斗力最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二十九日攻取娄山关。娄山关为播州之险要,明军攻取娄山关意味着播州失去了天然屏障,使其暴露于明军的铁蹄之下。万历二十八年(1600)五月十八日,各路明军会师于海龙囤,对杨应龙进行总攻,杨应龙令其军队以滚石、礌石阻挡。六月,刘铤打破其城,击毙杨应龙第一虎将杨珠。六月初六,杨应龙知其大势已去,与其妾周氏、何氏一同自缢身亡。杨应龙之子杨朝栋、其弟杨兆龙、妾田雌凤被擒,播州全境光复平定。

平播战争历时114天,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但战争对明朝的方各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力消耗巨大

明王朝对杨应龙的征伐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战争对明朝国力也产生了巨大消耗。史书《国榷》中也做了相似的记载:“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三万两千余金,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费三百余万金”;可见,明王朝为了维持这几场庞大的战争,转饷于半个天下,国家的财政日益枯竭,产生了严重困难。

明王朝的国库开支集中于太仓库、太仆寺和京通仓储三大库,在战争期间,这三大库的开支库存直接反映了明王朝国力的消耗。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明朝万历三大征)(2)

明正统七年(1442)始置太仓库,又称太仓银库,俗称银库,掌管贮银。“各省所派剩麦米内库中棉丝绢布、马草、盐课之折银者,籍设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之援例上交者,皆由此库贮存。”可见太仓库为明中后期最为重要之国库。神宗即位之后,经过张居正十年改革,太仓库储备丰盈。而经过壬辰战争与播州之役后,库银所剩无几。万历二十七年(1599),山东道御史李柄在其奏章上说:“环视库房,一空如洗,所存者老库二百万耳”,到平播战争结束之时,库银更是寥寥无几。平播战争对库银的消耗非常巨大。

京通仓储是以储备国家粮食作为国库,为国家所需而支出米粟。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十一年(1583)十二月,“实在粮共一千八百一十八万五千四百石有奇”;到万历三十年(1602),“京仓实在之数四百四十八万余石,仅足两年之支”。这期间粮食储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万历三大征对国库粮食的庞大消耗,而平播战争作为三次大战的最后一次,其所需所耗更是对战争不断的明王朝雪上加霜。

百姓赋税加重

平播战争历时约半年之久,加之之前明廷北征宁夏,东征朝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国库亏空十分严重,必须以增开赋税为手段维持国家的运转。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明朝万历三大征)(3)

明朝中后期,明廷将加重赋税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万历十四年(1586),继任张居正的内阁首辅申时行曾对加派赋税之事做出了严厉批判:“比年以来,渐有加派,有因事而增者......方今才绌民劳,惟正之供尚且不能继,额外之派又何以堪!”万历二十年以后,因战事四起,“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万历二十七年(1599)开始平叛杨应龙之时,增派赋税之情况“比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天下盈实之户,比二十年之前,十减其伍”。播州之役之后,明臣李戴尖锐指出:“频直四夷之警,连兴倾国之师,车殆马烦,行贵居送,按丁增调,践亩加租,此时赋税之额,比二十年前不吝倍矣。”再到后来东北女真之事四起,万历末年又加派三饷,“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

由此可知,虽然明廷进行的平叛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但巨大的战争支出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朝廷只能通过加派赋税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社会矛盾,激发民变。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明朝万历三大征)(4)

民变不断,女真崛起

明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和矿监税使的胡作非为,使生存压力极大的老百姓走向了官逼民反的道路。早在万历二十三年(1594)与二十四年(1595),山东、河南一带就出现过严重饥荒,在河南新蔡、沈丘、裕州、叶县、舞阳、沁阳各地陆续爆发过大规模的聚众起义。最具代表性的是南直隶凤阳府颍州王自简聚众千人发动起义,随即遭到镇压而失败。播州之役之后,因为加税加赋剧增不断,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流民起义。万历二十九年(1600),白莲教徒赵古元在徐州一带聚众发动起义;万历三十七年(1609),安徽、江苏一带流民又“千百成群,在在行劫”;万历三十九年(1611),“大盗刘应第、董世耀聚众称王,剽劫远近,督兵讨灭之。”万历三大征之后不久,女真在东北起事,明王朝又陷入大规模战争之中。连年的饥荒与沉重的负担使农民不得不起身造反,崇祯二年(1629),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军先后起义,他们成为了明王朝最后的掘墓人。

建州女真的真正崛起,是在万历三大征之后。尤其平播战争,明廷调集20万大军远赴西南,使明朝在东北的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又因为之前远征朝鲜,使整个辽东地区民生凋敝,残破不堪。朝鲜《李朝实录》曾记载:“辽左一路,困于东征,骡子车子,都已荡尽,民生嗷嗷,至有卖子而食者。”辽东地区民生疲敝,动乱不堪。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明朝万历三大征)(5)

为了应对播州之乱,明王朝无奈调整其对女真的政策,试图扶植叶赫女真、海西女真,从而限制努尔哈赤建州部的发展,但效果甚微。明廷的对内平叛战争给了努尔哈赤绝佳的发展时机,他于1598年灭哈达部,1607年灭辉发部,1613年灭乌拉部,海西女真四部只剩叶赫部勉强维持着与明王朝的关系。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政权。实力雄厚的努尔哈赤终于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为由讨伐明朝,发动了长达几十年的对明战争;三十年后,满清入关,统一全国。

回顾女真崛起的发展史,万历三大征,尤其在平播战争之时,是女真发展的分水岭。由于明王朝调重兵围剿土司叛乱和农民起义,无暇顾及东北战事,使女真族抓住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为后来入主中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自此,明廷在对女真的控制上丧失了主动权,这也揭开了明王朝衰落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