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讲解(游山西村你读通了吗)(1)

这是宋朝陆游的一首诗。写于陆游罢官闲居时候。诗中所提“山西村”,并非指山西省,而是在浙江省。多有解释就是山西村,也有认为是山西面的村子,还有山西面的西村。但是我觉得都不大合适。

先单独说说山西面的西村,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估计是因为陆游也确实也写过《西村》,内容方面呢,与本诗还有很多对应的地方。但如果这里也是西村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写《游西村》呢?是为了营造“山重水复”的意境吗?那直接写成《游山村》不也能提现这个吗?依照这种理解,题目完全不必用《游山西村》。

我们进入诗中再理解一下这几种观点,看看成立不成立。首联写农家做客,颔联提到“又一村”,颈联又写村中情景。那么问题来了,首联所描写的和颈联所描写的是同一村吗?相信大多数的人会摇头。我也认为不是。那么依照前面所提三种说法,首联内容是村里的,还是颈联内容是村里的?如果说首联内容是描述他们所提的村子,那颈联是不是就跑题了,如果颈联是他们所提的村子,那么首联那个又属于什么。或许持有以上观点的人,他们会说首联写村中之景,颔联补写来时路上景观。(意思就是说首联,颈联都是指同一村,也就是他们所提的村子)就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结构方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这首诗中,也是先写宴请,后写风景。咱们就不展开说两者所描写的细微差别了,就说说怎么理解这“又一村”吧?不提前面遇到的村,直接写后面的村吗?那又干嘛再说“又”呢?这些是解释不清的,所以前面所提几种观点是多有站不住脚的。

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山西村为山西面的许多自然村。诗中通过对这些自然村的描写,来表现对古朴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也冲淡了诗人因报国无门的沉郁心情。

游山西村讲解(游山西村你读通了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