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1)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2)

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自幼练拳习武,一身中国功夫。刀劈侵华日寇,英雄闻名似虎。”——题记

提起《亮剑》中的“魏和尚”魏大勇,很多观众都不会陌生。一身武艺的魏和尚出身国军,在忻口会战时遭日军俘获,一度沦为日本特种兵的“试刀石”。但在八路军政委赵刚的解救下,最终逃出生天,从此成为八路军一名优秀的战士。魏和尚不仅大刀、红缨枪等冷兵器耍得虎虎生风,还是个枪法了得的神枪手。虽然最终被山贼暗算,但其勇猛无畏的精神,在整个独立团影响很大。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宁为牺牲自我,誓死将日寇赶出中华的“魏大勇”不计其数,山东人节振国便是其中一位。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3)

【魏大勇虽是小说虚构的人物角色,但在抗日战争中,有无数真实的“魏大勇”投身抵御日寇洪流,这些英雄的战士组成了我们的长城】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4)

节振国烈士(1910-1940)

节振国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即河北省故城县赵行乡刘堂村)。由于连年灾荒、战乱,节振国10岁时,父母举家逃荒至开滦赵各庄煤矿讨生活。年少的节振国为补贴家用,14岁便下井干活,成为煤矿的一名童工。煤矿井下危险、黑暗,随时可能出现塌方,每次下井都是用生命下赌注。节振国在艰辛危险的煤矿工作中,极大地锻炼了自我,培养了刚强、坚忍、果敢等品质。

除了下井挖煤,节振国还利用闲余时间,四处求教功夫。他拜访过四五个不同门派的武术家,学习二郎拳、少林拳、太极拳。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5)

唐山开滦博物馆陈列的珍贵照片,右起第五人便是参加习武的节振国。拍摄时间为1933年8月16日

1938年3月,开滦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罢工,随即遭到矿警的打压。在节振国的带领下,一群工人冲进警察所,抓住了伪警长和3名伪警察。他还领着工人将得来的煤矿资产,尽数分给当地的贫苦百姓。在这次斗争中,胆识过人、为人正直又武功高强的节振国,深得矿工与百姓爱戴,被推举为工人纠察队大队长。面对这个“刺头儿”,侵华日军坐不住了。他们想方设法,企图除掉这个碍事的“眼中钉”。

1938年5月6日晨,日伪军突袭了节振国的家。一番搜查后,却并不见节振国的踪影。气急败坏的日军宪兵队长高野,随即让手下几名宪兵将节振国的大哥——节振德五花大绑,试图严刑拷打,逼他说出弟弟的下落。正在矿上组织斗争的节振国听到此事,迅速奔回了家。

此时,日军的鞭子还没抽几下节振国的大哥,屋外突然一声喊:“本人就是节振国!”敌人一听这声势,一时间呆若木鸡,愣住了。节振国一步踏入堂屋,抄出一把菜刀,立即向拷问自己大哥的日寇脑袋砍去。手起刀落,那日军便身首分家。

此时,院子里的日军士兵反应过来,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怪叫着冲了过来。节振国丝毫不惧,左突右刺,连连砍中鬼子兵的脑袋。节振国以高超的武艺、不要命的精神,接连让5名日军成为刀下鬼。然而,由于堂屋实在太过狭窄,节振国没法施展拳脚。面对人数占优的日伪军,他只得飞身上墙,逃出村庄。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6)

逃脱敌人的搜捕后,节振国深感若单靠自己一人的力量,被敌伪军吃掉是早晚的事。1938年7月,当他得知了冀东地区组织起了抗日队伍后,带36名工友入伍。这支由矿工组成的分队,后来被改编成“工人特务大队”,由节振国担任大队长。

为扩大队伍,唤醒被压迫、被奴役的矿友,节振国于1939年元旦,带着特务大队奇袭赵各庄煤矿伪警察所,没费几颗子弹,便将驻守该地的伪警察吓跑,连枪都没来得及取!随后,他发动200名矿工兄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将这些矿工纳入特务大队序列。而赵各庄的突袭行动,也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注意。日军公开悬赏2000大洋,要取节振国的项上人头。

节振国带兵,很注意纪律,他对大家说:“我们是来帮穷苦百姓打鬼子的,不允许队上任何人打老百姓的主意!”他们为百姓义务挑水、干农活、修农具,为了不让缺水的山村百姓无水可喝,节振国还用马匹到十几里外为老乡运水、送水。久而久之,当地百姓对这支作风优良的队伍赞赏有加,在冀东地区提起节振国,人人竖起大拇指,夸赞这是“老百姓的兵”。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7)

在战斗实践中,特务大队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取得一系列战果。在节振国的领导下,大队两次收复赵各庄、唐家庄矿区,狠狠地打击了狂妄的日寇。由于战功突出,特务大队后来改编为冀东八路军第12团1连。

1939年秋,节振国光荣入党。同年冬,他被安排到晋察冀党校学习。次年5月,学习结业后的节振国又重新回到滦县,继续与日寇斗智斗勇。

1940年夏,毛主席在延安听取工作汇报时,对开滦矿工出身的游击队长节振国印象深刻,说:“这个同志很好,我们要注意保护培养,不然他会牺牲的。”

毛主席为何有此担忧?主要是因为节振国的战斗作风十分勇猛,总是冲在前,总是入虎穴,总是拼大刀,而且被日军视作重点目标。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斗争中,节振国承受的危险显然很大。

1940年8月,为破坏日军的煤炭运输线,冀东抗日联军决心端掉专门为开滦煤矿提供炸药的金庄炸药库。身为主攻分队,节振国带领的一连在成功突袭敌军弹药库后,与敌人在下尤各庄遭遇。在消灭日寇50余人后,一连迅速打扫战场。在一堆日寇尸体中,节振国发现2名受伤严重的日军士兵。他没有像日军那样,见我伤员便刺,根本不予活路,而是放过了他们。不料,一名日军伤兵在他走后,突然抄起身边的步枪,对着节振国开了一枪。节振国壮烈牺牲,年仅30岁。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8)

魏和尚片段(真实版魏和尚)(9)

节振国烈士墓

节振国的英雄事迹受到广泛宣扬,小说《赤胆忠心》、歌剧《节振国》以及相关电影影响很大。为纪念节振国,下尤各庄村民每年有三天吃斋,习俗沿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