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鱼走访鱼塘遇到不少池塘发生了水霉病。因此小鱼特意给亲们准备了有关“水霉病”的资料,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水霉病多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春季水霉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1)

一、病原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真菌不仅感染苗种和成鱼,也是鱼卵孵化时的大敌,又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体表损伤导致水霉菌寄生而诱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据研究,水域中共有45种以上的真菌可感染鱼类,其中尤以水霉菌和绵霉菌为甚。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离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二、症状及流行

水霉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时期均会发生。一般水温在18℃左右的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对于成鱼多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擦伤所致。

霉菌最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收坏死细胞为养料,菌丝向组织内、外生长。在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在不同部位生成绵毛状菌丝,菌丝长达2~3厘米,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三、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疾病的发生。

2、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3、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浓度各为400毫克/升)全池遍洒,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用10克/升的食盐水加数滴醋浸洗疾病鱼5分钟。

5、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长时间、反复药浴。

6、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7、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

8、防治水霉病专用药品,如硫醚杀星等进行治疗。(本文转自【智慧渔业】。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