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冰花主题曲儿童版(世上再无鲁冰花)(1)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星星眨呀眨

妈妈的心呀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妈妈的心呀 鲁冰花

这首歌也许对于70后,80后的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我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是1991年台湾歌手甄妮在春晚的舞台上唱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歌曲结尾时,甄妮被一群孩子围在中间的场景,台上的她眼里泛着泪花,而台下的我们,眼里也泛着泪花。

那时的我只知道这首歌特别好听,令人感动,却不知道这首歌是电影《鲁冰花》的同名歌曲,因为那时,我们很少能看到台湾电影。

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刷到了一条消息:《鲁冰花》的作者钟肇政去世,享年96岁。《鲁冰花》是钟肇政1960年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1989年由杨国立导演,吴念真编剧将小说拍成的电影上映,还获得了金马奖等很多奖项。由其原创的同名主题歌也风靡一时。1991年,歌手甄妮在春晚演唱了《鲁冰花》,一时间这首歌火遍了两岸三地。

这无疑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每一句歌词里都饱含着母亲和孩子之间浓浓的爱意,它是对爱的呼唤。虽然是一首老歌了,但在很多学校的舞台上依然能听到这首歌,可见,它依然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

鲁冰花主题曲儿童版(世上再无鲁冰花)(2)

有一首歌的歌词里唱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由此我想起了那些可怜的留守孩子,他们虽然有妈妈,但妈妈可能在天涯,在海角,一年到头也许只有在过年时才能见到妈妈一次。平日和孩子的交流只能在手机里。

有人曾说,从小缺失了父母爱的孩子,要么,自卑、胆小、懦弱,要么,叛逆、放纵,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虽然他们有奶奶爷爷的爱护,但隔代人的教养,根本无法代替父母之爱。

曾在一篇报道里看到,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留守孩子居多。

前几日,朋友说她们村里一个十岁的女孩喝农药自杀,而她也是由爷爷奶奶带的,父母不在身边。她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我想学业还不至于将她逼到要轻生的地步,或许就是因为心里上的难关过不去,才使她走上了不归路。

鲁冰花主题曲儿童版(世上再无鲁冰花)(3)

有人在文章里说,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看着他从一棵小树苗渐渐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至少有爱的孩子,心理是健康阳光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爷爷奶奶带的孩子都不好,只是,实践证明,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孩子更乐观开朗一些。

有人说,现实生活这么残酷,谁不愿意在家陪孩子呢,还不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你要知道,你给予他的只是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你从未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如果一个家庭,必须要有人外出打工赚钱,那么至少妈妈可以留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记得在抖音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归属感就来自于父母之爱,家庭的温暖。

如果小时候孩子未曾得到这份归属感,他长大后可能就会通过不断地寻找来弥补这份缺失感。

因而,希望那些四处奔波的妈妈,还是尽可能的停下脚步,回到家里来陪陪孩子,因为等到他们长大后,你可能再没有了与他亲密相处的机会,那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小时候,我们总是嫌弃妈妈唠叨,嫌弃她管这管那很烦她。可是,长大后我们像飞出笼子的小鸟,以为很自由,却还是会在难过时,第一个想到家,想到妈妈,正如有句话说的,有妈在,家就在。妈不在,家也就没了。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我的妈妈不在千山,不在万水,就在身边,随时可以见到,这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