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经历了四个最为混乱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北洋军阀时期。

其中,战祸更频繁,乱源更多元,政权更分裂,持续更长久的,当推魏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它留给文化的是自由与风骨,它留给政治的是动荡与不安。

这是怎样的风骨?美仪容,真性情,尚自然,重门第……

美好又丑陋,真实又荒唐,清高又势利,潇洒又凡俗。

这是怎样的动荡?八王之乱,神州陆沉,中原逐鹿,衣冠南渡,南北对峙,政权林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1)

历史是个圈。魏晋南北朝,像极了一轮冤冤相报的风水流转。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禅让”,大汉王朝终结,魏朝建立。

不到半个世纪,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魏朝终结,晋朝建立。

两者程序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曹魏所窃取的果实最终便宜了司马家。

不过司马家也没能热乎多久,冤冤相报还在持续。

司马炎一死,便萧墙祸起,司马家的儿子们粉墨登场,轮流登台,被立被杀,整个王朝四崩五裂万劫不复。

“八王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皇族内斗。

从元康元年(291)爆发,至光熙元年(306)结束,历时16年之久。

八王之乱掏空了司马家的身体,大伤西晋元气,社会经济严重破坏,政治人才屠戮一空,直接导致西晋覆灭。

从八王之乱终结到晋愍帝司马邺投降汉赵、西晋灭亡,只用了短短10年。

从此衣冠南渡,五胡入华,中国南北一割为二,南方进入东晋,北方进入十六国。

历史进入了长达近300年的大分裂、大乱斗时代。

人民死伤,人口锐减,经济倒退,国力衰微。

这一切,有一个人难辞其咎。

那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2)

司马炎过错之一,就是恢复封建。

西周创立封建制,而秦朝统一后把它推翻,推行了郡县制。

不过,秦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总结前朝教训,实行郡县与封建并行制:在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又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这批诸侯王在诸吕之乱中帮了大忙,拱卫了汉王朝,维护了刘姓统治。

但很快就暴露出问题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历史总是如此地相似,这两起事件也就是成语“乱七八糟”的典故。

好不容易将叛乱打压了下去。此后并行制被郡县制取代,封王封侯,也都是虚封。

东汉末年,曹操先后被封魏公、魏王,却都是实封。结果也显而易见了,曹魏代汉自立。

曹丕称帝后,吸取自家经验,坚决杜绝同姓王权力过大,实行虚封,有名无权。

可曹丕万万没想到,防住了自家兄弟,却没能防住司马家。

司马家篡权时,曹家兄弟只能在家干着急,啥忙也帮不上。

司马炎称帝后,吸取他家教训,认为自家兄弟没权是大错,大封皇族,一口气封了27个王,个个有名又有权。

结果呢?

酝酿了八王之乱。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3)

当然,司马炎这种“强干弱枝”的做法在当时的环境下也许是势在必行。

因为西晋是禅让来的,而禅让之后的朝廷往往比较羸弱。

因为政权是和平交接的,新政权在继承前朝统治权的同时,也继承了前朝政权积攒的弊病。

它无法革新,只能维持。

政权结构盘根错节,尾大不掉,甚至连皇帝也束手无策。

更何况,西晋的政权是经历了两代的禅让:东汉禅让曹魏,曹魏禅让西晋。

其弊病尤其严重,裹挟着曹魏、东汉甚至西汉的一系列问题。

在当时的背景下,司马炎也许不得不这样做,但所有的历史错误都是一系列偏偏不该凑合的因素组合在了一起。

司马炎过错之二,立储不当。

外人总不如家人亲。

靠外人来巩固天下的没有几个,多的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所以司马炎的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他选的带头人出问题了。

没错,他选的继承人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痴儿”司马衷。

司马炎一共有26个儿子,除去夭折的8人,还有18个儿子。

但他偏偏就选择了一个“痴儿”?

司马炎过错之三,引狼入室。

此处的狼有两匹。

一匹狼是胡人。

西晋的军事制度承袭自曹魏,曹魏的军队组成是中央军和地方军。

中央军由政府直接控制,地方军由各州郡控制。

州郡备兵,所以各地刺史或太守接到上级命令就能带兵出征。

这是中央政府的常备武力。

当然它也有副作用,就是皇权衰弱时,地方容易拥兵自重,发展成军阀。

司马炎在灭吴之后,天下已定,数十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经济亟待恢复。

司马炎便下令“去州郡兵”,进行大规模裁军,把多余劳动力投入恢复经济中去。

这么做,确实既减少了军费支出,助力生产,同时又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做大做强。

但它的负面影响恐怕更为严重。

对于裁军,山涛曾力阻:“国不可忘战,州郡不宜去兵。”

可惜没有被司马炎采纳。

州郡罢兵,同时又恢复封建,司马炎简直就是在自断臂膀。

所以司马炎一死,继承人问题、外戚问题、胡人问题纷纷浮出水面,诸王也按捺不住,纷纷兴兵乱政,搞得民不聊生。

对此,中央政府却无兵可调,无能为力。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4)

另一匹狼是贾南风。

贾南风是司马家死党贾充的女儿。

样貌奇丑,又黑又矮,性格则阴险狡诈,嫉妒霸道。

司马炎当初给太子选妃时,看好的是卫瓘的女儿。

但贾充的老婆贿赂了皇后杨艳。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5)

杨艳就给司马炎吹枕边风,又派荀勖进言。

虽然司马炎认为贾家女儿不行:“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但还是听从了杨艳的百般劝导,成功把贾南风迎进了家门。

面对这样一个愚钝的丈夫,贾南风想不放纵都难!

贾南风野心极大,一心想要操控政权。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登基,但实际掌权的是杨芷(杨艳的堂妹,杨艳死前苦求司马炎立堂妹为后)的父亲杨骏。

贾南风忌恨,第二年便利用皇族与士族的矛盾,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了杨骏,废了杨太后。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

司马炎对西晋的贡献(八王之乱五胡乱华)(6)

这不是贾南风想要的结果。

三个月后,贾南风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让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然后,又火速以矫诏的罪名杀了司马玮。

至此,贾南风大权独揽,亲戚党羽都委以重任。

这便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贾南风是直接导火索。

而第二阶段的起因是贾南风杀太子司马遹。

这个行为断送了司马炎隔代传位的初衷,也断送了贾南风自己的性命。

形势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司马炎本身不是暴虐之人,也不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帝王。

如果把历代皇帝做个排名,他也能取个中等偏上的名次。

但是,正因为他在位期间的这三步错棋,使得西晋这个由他创立、仅仅存在了20多年的政权覆灭。

也让中原之地,这片华夏民族生存了3000年的土地,承受胡人的马蹄践踏,遭受分裂之苦,兵火之痛。

他有他的妇人之仁,他也有他的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