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总角之年,曾与老师探讨何为人生第一等事的问题。


老师提出读书考取功名为第一等事,王阳明表示不赞同,认为"读书学圣贤"才是人生第一等事。


至此“成圣”二字可谓贯穿了王阳明的一生,从庭院格竹到龙场悟道,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王阳明成为中国历史上被公认做到“三不朽”之人。


而后多少人羡慕其地位,却只看到其成就,没看到成就背后的“德性”。一个人有多大的德性和人格,才能承载多大的成就与抱负。


德性和人格就如大楼地基一般,地基扎实,楼层多高都能配得起,如果地基不实,楼盖的越高塌得越惨,厚德才能载物,内圣方能为王。


阳明先生怎么讲人生的意义(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1)


《 庄子·天下篇》里提到要想“外王”,必先要“内圣”。内圣,意为“立德明道”;外王,意为“应物而不穷”。古人告诉我们,先做到“修己”、“明道”,然后才能正确、自如地应对外界的万事万物。


从古至今,但凡能成就大事者,皆先具备“内圣”的心理素质。教人作人,亦分内外两面,心情德性在内,知识技能在外,两者缺一不可。


阳明先生怎么讲人生的意义(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2)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只有“外王”犹如刀尖上的蜜,当到达一定高度,巨大利益输送超出你想象,纵使有较严的制度,也管不住那颗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生活中有德性的人也更受大家喜爱。


曾国藩内圣外王,才子归附,幕僚无数,在满人得势汉人失势的年代,依旧能把官做大做稳并得以善终。


周恩来总理为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励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全国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成功人士邵逸夫,不仅自立发展电影事业,还捐助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他“兼济天下”的财富情怀赢得所有人尊重,是当代企业家们的楷模。


阳明先生怎么讲人生的意义(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3)


注重内在德性的修炼和提升,无论身处什么境界,都能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德性在这,跟大树一样,之所以能枝繁叶茂,得看根。


内圣外王之行愿既是圣贤的同心,也是圣贤的初心。


一代代圣人贤士们,无一不提及要先涵养内在,为外王打基础。《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合在一起才叫“内圣外王”,先把自己修好了,才能给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正如华商书院商界领袖博学班的齐善鸿教授所言,当你把自己的内在修好了,不管你是什么职位,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都是王者。内在修养带来的是外在的成功,外在的成功是为了灵魂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