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写了一篇标题为《说变味》的文章,在“今日头条”未能通过,修改后仍不能获得通过,只能作罢以后只能写一些如“今天天气不错,云淡风轻,哈哈哈哈”之类的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挂羊头卖狗肉歇后语 挂羊头卖狗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挂羊头卖狗肉歇后语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歇后语 挂羊头卖狗肉

我此写了一篇标题为《说变味》的文章,在“今日头条”未能通过,修改后仍不能获得通过,只能作罢。以后只能写一些如“今天天气不错,云淡风轻,哈哈哈哈”之类的了。

挂羊头卖狗肉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晏子春秋》,原作“悬牛首卖马肉”,至宋代演变为“悬羊头卖狗肉”,由于口语多以“挂”替“悬”,成语最后定型为“挂羊头卖狗肉”。比喻表里不符,狡诈欺骗;也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干坏事等。为什么要用羊头做幌子而实际卖狗肉?因为过去人们都把羊肉当美味。你看那汉字中“鲜”字的构造,就由“鱼”和“羊”所组成,说明鱼肉和羊肉都是非常鲜美的东西,是人们追求的美味。我们常说“山珍海味”,大概过去就是指的羊肉和鱼肉。因为羊是在山上放养的,代表山珍,鱼是海里捞出来的,代表海味。那为什么要用狗肉冒充羊肉呢?因为狗肉与羊肉看起来不好区分,而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又是不愿和反对吃狗肉的,因而狗肉不好卖,所以就有人用狗肉冒充羊肉卖,以掩人耳目。

一次与一个同事出差在某地的一家挂着“羊肉米线”招牌的小餐馆吃早点,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线端到面前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吃起来,但这个同事却用眼睛看了看那上面的“羊肉帽子”,再用鼻子闻了闻,就说,这是狗肉不是羊肉,说着就准备找店老板理论,我连忙拉住他说算了,一碗米线,没有必要太认真,耽误了我们的正事。经我好说歹说,总算把他劝住了。过后我问他怎么知道是狗肉不是羊肉,他说他们老家卖羊肉和狗肉的都比较多,他从小就经常吃,对两种肉的味道很熟悉,只要他看一看和闻一闻,就能知道是狗肉还是羊肉了,没有谁能够骗得了他。

我于是想到小时候在老家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我的老家偏僻落后,饮食文化也不发达的缘故吧,在我老家山区,人们加工羊肉方法简单粗放,普遍不会去除羊膻味,因此羊膻味比较浓烈,在有羊肉食品的地方相距很远都能闻到羊膻味,人吃过羊肉几天后也都还能在身上散发出羊膻味,很多人因此不敢吃羊肉,怕被人闻出来感到尴尬。另有一部分人却对羊膻味却情有独钟,说吃的就是这个味道,如果没有羊膻味,就不叫羊肉了,吃起来也不鲜了,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在我的老家用狗肉冒充羊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后来我当兵来到云南,才知道羊羶味是可以除去的。据说只要屠宰时在其大腿的某个部位的皮下将一个类似淋巴结的东西取出,好像还有在颈部某个部位也有一处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就可以了,因此在这里吃羊肉是闻不到羊羶味的,所以才有用狗肉冒充羊肉的事发生。我以前只知道书上有“挂羊头卖狗肉”这句成语,甚至在内心还对此产生过怀疑,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没想到在当今的现实中还有人在这样做,完全出乎我的想象,超出了我的认知。

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那么如何防止和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现象的继续发生呢?

答案是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