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其内容是古代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下决心要将挡在家门口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移走,于是带着子孙日复一日挖土移山。面对众人的劝阻与嘲笑,愚公回答说,山不会再变高,但人却是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山会被挖平。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两座山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被移走。

  1945年6月11日,在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发扬“愚公精神”,争取中国革命胜利。70多年来,《愚公移山》一直是备受中国人民推崇的经典文献,“愚公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新时代使命(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1)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致闭幕词

  《愚公移山》(节选)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新时代使命(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2)

中共七大会场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毛泽东曾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的故事。特别是在6月11日的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毛泽东再次借“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70多年来,《愚公移山》催人奋进、经久不衰,“愚公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革命、建设和改革而持续奋斗。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重温《愚公移山》,领悟与时俱进的“愚公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讲《愚公移山》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夺取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光明和黑暗两个前途的斗争,在这样紧要的历史关头,中共七大召开。这次大会,正如毛泽东所说,“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简单地说,就是要“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作为大会的闭幕词,《愚公移山》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文章开篇讲到中共七大制定的革命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了更好地宣传这一路线,毛泽东引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压在中国人民头顶上的两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挖掉这两座大山的愚公。5月31日做大会结论时,毛泽东就曾说过:“我多次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

  这里的“愚公精神”,内涵是多重的,首先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建立革命必胜的信心,下定争取胜利的决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这还不够。愚公最终成功移走了山,除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外,更重要的是他感动了天帝,得到了天帝的帮助。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工作,“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泽东的这番话引出了“愚公精神”的另一层含义,即争取和团结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赢得革命胜利。这也就是七大路线中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而生的,其“上帝”只能也必须是人民群众。毛泽东将人民比作“上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这不仅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毛泽东所说“愚公精神”的重要内涵。

  理想信念和群众路线,这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共产党员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下定争取胜利的决心,而后才能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想让中国共产党人像愚公一样,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被感动,从而“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理想信念和群众路线,缺一不可,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讲的“愚公精神”的完整内涵。

  历久弥新的“愚公精神”

  中共七大之后,在“愚公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最终挖走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愚公精神”继续在国家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厉家寨是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子,三面环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从1951年开始,党支部书记厉月坤带领村民挖山凿岭、修田砌井,在全体厉家寨人的不懈努力下,“山坡变成了平原,沟底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翻了几番,创造了农业发展的奇迹,曾经的不毛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阅读了厉家寨的报告后,亲笔写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示。从此,“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勇争先、艰苦创业的精神良剂。山西大寨的海绵田、河南林县的红旗渠等大量“人间奇迹”接连问世,它们的涌现,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对“愚公精神”传承、发展与弘扬的最好诠释。

  进入新时代,多次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提及“愚公精神”。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向与会的亚洲国家领导人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来说明亚洲各国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倡导深化亚洲各国之间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更强调“移山”的目的,也就是“互联互通”,“愚公精神”在此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再次提到了毛泽东《愚公移山》的演讲,并号召大家“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关于愚公移山的表述,其内涵是相似的,就是使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愚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其他一系列精神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可以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愚公精神”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愚公精神”的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挖走了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又一座“大山”。“贫困”这座压在中国人民身上几千年的大山被成功挖走,“全面小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实现,我们又继续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昂首迈进。《愚公移山》的演讲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穿越时空的“愚公精神”却愈发彰显时代价值,在追梦的路上,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的激励,从“愚公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202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对中国妄加指责,屡屡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和政治渗透,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在抗战胜利前夕,美国曾确立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但正如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所说,“反动的逆流终究不会变为主流”“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发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久久为功”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使其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愚公精神”必然会有新的时代内涵;随着前进道路越走越远,我们也会遇到新的拦路“大山”。但是,只要我们传承、发展、弘扬好“愚公精神”,无论多高的“大山”,都会被我们挖走。不断放射时代光芒的“愚公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

  (作者:郭晓磊 单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读组织

  【农工党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新时代使命(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3)

  1983年11月,农工党番禺县委员会成立,梁栋、钟汉柱、万志成、张小波、赵子斌先后担任主委。区委会设有1个总支、11个支部,现有成员311人,其中各级人大代表2人,各级政协委员18人。

  区委会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在全市率先建成“农工党党员之家”,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2014年以来,区委会就医疗、环境等民生主题提交提案近百件,其中13件被评为优秀提案或调研报告,4件被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组织开展送医药、送文化、送法律等社会服务活动60余次,受益群众近2万人,赠送药品、书籍等价值逾26万元。近年来,区委会鼓励党员坚守一线,同心抗击新冠疫情。党员为支援抗疫专项捐款3万多元,捐赠物资近40万元。8人被农工党广东省委会评为抗疫先进个人,57人被农工党广州市委会评为抗疫先进党员。区委会高度重视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获农工党中央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4次、三等奖5次。

  区委会先后被农工党中央授予“中国农工民主党优秀县级组织”“党史和理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习感悟

  区委会党员李劲草:

  重读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愚公移山》,我感触良多。此文是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成作于中国人民即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准备迈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历史关口的重要时刻。

  整篇文章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文风豪迈,其中有几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直面困难的大无畏勇气,毛主席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知行合一,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三是团结发动群众去实现伟大事业的意识觉悟,这种觉悟正是来源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真正的伟力植根于民众之中”的坚定信念。

  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国内外形势发生着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如何助力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基层卫健系统的工作者,在深入抗疫的两年里,我见过太多的卫健人迎难而上,在大灾大疫面前,甘当逆行者、坚守者。有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到达疫区支援;有人顶着烈日酷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坚持五六个小时,为群众核酸采样;有人以单位为家,夜以继日参与流调,誓与病毒传播赛跑。

  正是千千万万敬业者的付出和奉献,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抗疫局面。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我想正是“愚公精神”。“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而这种信念与毅力,也必将感动天神——我们的人民大众,相信这场对抗病毒的人民战争,其胜利最后一定属于无畏勇敢的人民。

  区委会党员何兆龙:

  2021年10月1日晚11:30,我仍在单位办公室处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案件。为了缓解疲倦,寻找精神支撑,我再次默读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

  文中“你们要切记这一点——‘永久奋斗’!”让我有所感悟:现在“环境污染”在我面前是山,我在“环境污染”面前是愚公,我是渺小的,但从我投入这份“移山”工作至今,已是20年,这座山已被移去相当一部分。这并非一人之功,而是无数个愚公持续奋斗的成果。

  在中国,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总有移山的需要,“将来我们老了,有新一代愚公接替,一代一代传下去……”当年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无数愚公的持久战斗下被移走了;新中国建立时,面前贫困落后的大山,在数亿愚公经过几代人努力下被移走了;今天西方某些国家不择手段打压我国,这也是一座山,在14亿愚公的坚韧不拔的努力下也必将被移走,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区委会党员梁小慧:

  《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由我国古代思想家列子创作于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1945年,毛泽东同志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中共七大闭幕词,号召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区委会的组织下,我再读经典,收获良多。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教书育人、不怕困难的决心;要坚持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做好课后托管,为家长排忧解难。对于顽皮的孩子,要有恒心和耐心、爱心,做好个别辅导,因人施教,与家长积极沟通,家校联合,共同把孩子教育好,为国家和民族不断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实现新时代使命(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