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乐天先生自从1961年莫斯科大学学习地球化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回国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后,至1963年就提出了“岩石铀浸出说”;1975—1996年提出了“热液碱交代说”;1984年提出了“岩石歧化与壳幔质量守恒说”;1987—2001年提出了“幔汁说”;1993—2001年提出了“地球五个气圈说”;1998—2001年提出了“各类重大天灾地球排气成因说”;1975—2001年期间致力于构建和完善智慧学的灵悟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什么(敢于破旧才能立新)

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什么

杜乐天先生自从1961年莫斯科大学学习地球化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回国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后,至1963年就提出了“岩石铀浸出说”;1975—1996年提出了“热液碱交代说”;1984年提出了“岩石歧化与壳幔质量守恒说”;1987—2001年提出了“幔汁说”;1993—2001年提出了“地球五个气圈说”;1998—2001年提出了“各类重大天灾地球排气成因说”;1975—2001年期间致力于构建和完善智慧学的灵悟说。

杜乐天先生讲“现代科学大体上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1)观测、实验;(2)结论、理论;(3)科学观。”“在上述三方面的要素中,任何一方面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科学知识体系的变化。所不同的只是观测、实验以及单一具体理论解释的变化引起的只是局部性的变化,而科学观的变化将会引起全局的变化,即是革命性的变化。”

本人是在这几年因要将研制的MT-VCT大地电磁镜像测深探测仪应用于找矿探矿领域,才开始学习矿物岩石学及成矿理论的。在学到许多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学习和实践中也有不少的疑惑,从物探找矿角度对于矿脉、矿体、矿床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尤其是杜乐天先生的幔汁碱交代成矿学说使本人深得教诲和启发。虽然根据研究领域和时间限制,只是学习到了杜乐天先生“幔汁说”阶段,但对于金属矿的成矿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本人研发MT-VCT大地电磁镜像测深探矿仪及其应用方法有了很大的帮助,获益匪浅。

然而,较之学到的地球科学专业知识而言,从杜乐天先生那里获益更大的是他敢破敢立的创新精神和超越传统理论的科学观。首先是敢 “破旧”,他在1996年就提出了48个对当代地球科学质疑的问题,到了2006年再次将质疑扩大到84个问题。他谈到虽然在“‘破’的过程充满了艰难,遭遇各种非议,克服了各种阻力,也得罪了不少‘权威’‘尊神’。这是建立新科学理论必然经历的洗礼。”其次,是在“破”的同时敢“立新”,确确实实是提出了一套能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观念,形成了全新的地球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本身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的进步是在继承前人的知识和贡献基础上完成的,同时也是在否定前人的错误和不足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继承,我们就不可能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始研究和探索;没有否定,我们就会裹足不前、不可能取得科技进步。

本人虽然已年过六十,但还是一个刚步入地球科学领域十年的新兵,感觉到这个领域的学问博大精深、极富挑战性。尤其是感觉到所在的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几十年来基本上都是紧跟国外的物探理论并仿制进口设备,“需要全方位的革命”。敢于“破旧”,才能“立新”。向敢于创新的地质学家杜乐天前辈学习、致敬!

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 寇伟 2022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