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为大家介绍了政战谋略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各大势力压迫下,出身名门制霸南予近三百年最后还是败亡的西园寺公广。此篇咱们来聊聊作战以勇猛、迅捷闻名;尤其步兵军团的精锐能征善战,为兄长统一西国居功至伟的香宗我部亲泰。

天文十二年(1543)亲泰为长宗我部国亲第三子,同两位兄长不同亲泰为麓夫人所生,在父亲的努力下作了土佐七雄之一的香宗我部氏亲秀的养子。亲秀死后,亲泰在父亲的帮助下暗杀了当主秀通(亲秀之弟),亲泰正式继承香宗我部氏香美郡四千贯,此后作为长宗我部家的重镇活跃于各处。

永禄三年(1560)六月,长宗我部家的中兴明主国亲在长滨合战获胜仅一个月后病逝。其长子元亲继任家督,志在制霸四国的元亲,准备先以土佐国内统一为第一步。与土佐西北夙敌本山家展开了长时期的拉锯战,同继承吉良氏的次兄配合多次击败本山军,尤其在攻打朝仓城时,亲泰指挥香宗我部水军攻破朝仓七里外的港口成功切断其与香西氏联军的支援线。终于在永禄十一年(1568)击灭了本山氏。在消灭了北方的夙敌之后,元亲将注意力投向东面安艺郡的安艺氏。

永禄十二年七月,亲泰奉命同兄长率七千军势攻打安艺领,由于亲泰成功拉拢了安艺家臣作为内应,安艺军在笼城二十四日之后最终落城。此战亲泰善于外交的能力开始展现。在落城之前,安艺国虎将安艺家再兴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千寿丸身上,将其送往阿波,而将自己的妻子交由家老黑岩越前护送回娘家中村一条家。然后派出使者为部下将兵向元亲乞命,相对的作为条件,国虎本人在净贞寺切腹,担任介错的则是国虎的家老有泽石见。

元亲本打算斩草除根,亲泰认为可以答应放走千寿丸,未来可借此作为讨伐阿波的口实。在国虎死后,有泽追随主上殉死。另一方面,将国虎夫人安全送至一条家的黑岩,在返回安艺的途中被长宗我部军擒获押往元亲面前,元亲感于越前的忠义,劝说其加入自己麾下,被黑岩谢绝。其后黑岩在净贞寺的国虎墓前切腹。有泽石见和黑岩越前的忠烈,为在安艺地方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安艺氏的惨淡灭亡谱下了浓重的一笔。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1)

安艺氏灭亡之后,元亲开始对于长宗我部家有再造之恩的土佐国司一条家的侵攻,亲泰持反对意见提出应先对付将重心转移到近畿的三好氏阿波领,但两位兄长皆要先统一土佐。天正三年(1575),一条兼定在四万十川(しまんとがわ)河口部西岸建筑了栗本城,打算利用地形优势来抗击长宗我部家。长宗我部元亲闻讯後,在短短三天之内便带领七千余军势出现在了四万十川东岸(吉良亲贞两千、香宗我部一千余)。当时的土佐没有常备军,突然出现如此多人让一条军震惊。

两军隔着四万十川在东、西两方对阵,长宗我部方的第一阵正面渡河进行试探,一条军在数倍於己的长宗我部军势下瞬间崩溃瓦解,在逃跑溃散中战死者达数百人之多,一条大神奋勇杀敌也无法改变战局。元亲终于完成了土佐一国统一的宿愿。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2)

四万十川之战

统一土佐后,元亲通过明智光秀与信长通好。元亲的长子弥三郎受信长一字拜领,接受了信亲名乘的朱印状,并获赐信长赠予的左文字太刀和栗毛马,长宗我部家与织田家的关系和睦。

无后顾之忧的长宗我部家开始向阿波进军。长宗我部军从冈丰城经过室户岬,向海部城进军。先前元龟二年(1572)元亲最小的弟弟岛弥九郎被海部城主海部越前守宗寿率军袭击,主从三十余人全部被杀。再加上逃往阿波的千寿丸,元亲作为阿波出阵的口实。首当其冲的海部城,自城主越前守宗寿以下所有守城军讨死。亲泰成功说服桑野城主投诚,此后日和佐、牟歧、桑野、椿泊等地的小豪族也响应纷纷降服,并向元亲送上了人质。至此阿波南部的海部郡、那贺一带置于元亲支配之下。

另一方面,自从南北朝内乱以来阿波、讃岐、土佐的守护细川家的权力早以被其家臣三好氏所架空。在元亲发动阿波侵攻之时,三好家的当主是著名的暗弱之主三好长治。天正五年(1577)夏,长治被早有共谋的家老一宫长门守成祐和伊泽越前守在吉野川河口附近的别宫渡杀害。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3)

之后三好家一族,被过继至讃岐豪族十河家的十河存保进入胜瑞城,继承了长治的家督之位。与其兄三好长治不同,十河存保是被称为“鬼十河”的名将,长宗我部家的土佐制霸的梦想在他手下遭到了最顽强的抵抗。

天正六年(1578年)正月,三好长治的弟弟,已然过继到赞岐十河家的十河存保杀入阿波胜瑞城,接管了三好的家业。长宗我部元亲即将面对的是他的大敌——赞岐国虎丸城的民部大辅十河存保。元亲乘着阿波内乱的机会,向领内发出了一领具足令。沿吉野川依次通过大杉、丰永、大步危、小步危等关口,一路北进,直逼西阿波的重镇白地城。

白地城名字的来源是由于该地一直是水量丰足的吉野川重要的舟船停泊地,最终由“泊地”转化为“白地”。自古以来,白地城就是四国物资的集散地,可以说是四国的十字路口。元亲攻略此地的目的,不仅在于在三好家西面扎下前进的据点,并与南阿波军团形成夹击之势,更主要是为日后的四国完全制霸建立枢纽。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4)

小步危

当时的白地城由三好长治的叔父大西觉义把守,亲泰单身前往(胆略过人)成功说服其向长宗我部家投降,并将养子上野介作为人质送出。但在十河存保进入胜瑞城之后,大西又背叛了元亲,与存保联合,最终被击败逃往讃岐。此后元亲以白地城为阿波攻略的据点,逐步攻取吉野川流域的各城,最终逼近了胜瑞城附近的中富川地方。

十河存保眼见敌势愈盛,立即向信长求援,以长宗我部家在制霸四国之后将上洛挑战织田家的霸权为借口,劝说信长干涉。果不其然,信长向长宗我部家开出了严苛的条件:长宗我部家只能保有土佐和阿波南部的海部、那贺两郡,将其他各城交还原先的城主。元亲自然一口回绝,织田家与长宗我部家的盟友关系破碎。

信长权威受到挑战,打算组织四国征讨军,以武力压服长宗我部家,因本能寺之变的突然发生,而使此事终止。没有了织田大军征伐后顾之忧的元亲视此为攻略四国的最好时机,本能寺之变后的两个月,也就是天正十年(1582)八月,元亲向领内发布了全体动员令,动员了领内从十五岁到六十岁的男子,动员的总军势高达空前的二万三千人(四国人口本来就少)。

打算一战击灭统一四国道路上最难对付的敌人。相对应失去强援的十河存保。相对应的,以十河存保为总大将的三好势只能出动五千余人,无论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处劣势。战国时期四国地方最大规模的激战就在胜瑞城外的中富川附近展开。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5)

元亲依仗优势正面向三好势发动猛攻,双方总数高达数千支的弓和铁炮展开激烈的对射。吉良亲贞打算从左侧迂回形成夹击以期全歼敌军,遭到提前探知此消息的十河军伏击大败。亲泰立即下令原路行军进行第二次迂回夹击,十河军没想到中伏后敌军还会再次前来没有防备。最终长宗我部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获得了胜利,败退的三好军在夹击中只剩下四百余人逃回胜瑞城。

中富川一战三好方战死八百人,长宗我部一方战死六百人。虽然相去不远,但三好这边死者多为亲信重臣,结果败战之后诸城胆寒,三好方人心浮动,无心无力继续支援主城胜瑞。十河存保坚守到九月二十一日,打开城门再次退往赞岐虎丸城。阿波一国叫长宗我部元亲完全吞并。

三好军在此战中决非一触即溃,而是经过不懈的奋战最终力屈而败,使长宗我部军遭受了与本方差不多的阵亡数字,要知道三好军所面对的长宗我部军的兵力几是本方的五倍。此外总数高达两万有余的长宗我部军只讨死三好军八百余人,这是否也说明了一点,在战败之后三好军的败退也是有组织的,要不是亲泰迂回夹击,此战三好军实际战果要高于长宗。也能看出十河存保的统御力很高。其后的历史也证明了中富川合战是长宗我部家统一四国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战役。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6)

十河存保在天正十二年(1584年)逃往近畿依附秀吉,同时长宗我部元亲也先后与柴田胜家及德川家康等反秀吉势力联合,因此当羽柴秀吉和毛利辉元讲和后,长宗我部家也对和毛利氏友好的伊予河野氏和西园寺氏发动攻击,并获得东伊予豪族金子元宅等人的臣服。天正十三年(1585),汤筑城的河野通直称降后,长宗我部元亲大略完成四国的统一。

同时,羽柴秀吉也和长宗我部元亲展开外交谈判,亲泰奉命负责外交事务,根据《长元记》所载,在双方展开和解会谈时,秀吉要求长宗我部家交出赞岐和伊予两国,只保留阿波跟土佐,亲泰提出只交出新占的伊予一国,因此双方谈判以破裂收场。

秀吉之所以敢用优势姿态强迫长宗我部元亲交出领地,因长宗我部家并非完全统一四国,十河存保在赞岐的虎丸城跟阿波水军森村春的土佐泊城皆未陷落,秀吉不断维持对两地的补给,若四国开战,玉柴军能从容由这两处登陆。再加上先前引田之战中仙石秀久虽败,但仍维持在淡路岛的防线,使长宗我部家无海路之险可凭仗。

同年五月,秀吉便发起对四国的军事行动,由部将黑田孝高率先进入淡路准备,只是考量到尚有佐佐成政跟德川家康等敌人,加上秀吉此时患病,所以由胞弟羽柴秀长担任总大将,外甥羽柴秀次担任副将,同时邀请盟军宇喜多秀家跟毛利辉元出兵,动员兵力超过十万庞大军队。

元亲为了防备秀吉的侵攻,倾国之力动员了总数约达四万的军势,在四国国境布下防备,并在阿波西端的白地城设立本阵(当初的战略规划用到了),以阿波国为防卫重点布下严密防线,并在赞岐构筑植田城(现高松市),伊予方面则以金子元宅为主力进行对毛利军的防务。

羽柴军兵分三路攻打四国,总大将羽柴秀长统领大和、和泉、纪伊三国编成的三万人,在六月十六日经海路进入淡路洲本城和副将羽柴秀次统领的摄津、近江、丹波三国编成三万人会合,组成总达六万人的大军从阿波土佐泊登陆。

镇守牛岐城的亲泰见敌势过于强盛,致信渭山城的吉田康俊弃城合流打算集中兵力做顽强抵抗。黑田孝高用铁炮攻击岩仓城城橹,而胁城的长宗我部亲吉在羽柴秀次军包围下被截断水源,在听闻岩仓城岌岌可危后,也交出人质称降。

而一宫城在羽柴秀长五万大军包围下仍奋战不懈,羽柴秀吉一度打算亲自出阵攻打,却被羽柴秀长劝阻,秀长实施截断水源的战术后,一宫城城将谷忠澄也在弃城逃回后,积极劝说长宗我部元亲投降,元亲大为恼火呵斥谷道:“名闻于西国的元亲,不曾一战便黯然降服,实在是耻辱。”并命令谷回城切腹。此时亲泰染病致信元亲,让其三思后行为家族延续考虑,放弃个人志向为家族着想,毕竟当时秀吉势力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了。在羽柴秀长大军进逼白地城下,元亲终同意称降。

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日本战国人物122香宗我部亲泰)(7)

秀吉降伏四国

经由蜂须贺正胜中介,在八月六日和谈成立,条件是长宗我部氏仅保有土佐一国,长宗我部家当主必须派出三千人支援羽柴氏的战事,并交出三男津野亲忠作为人质,禁止和德川家康同盟,长宗我部元亲征战所得的阿波、赞岐、伊予三国全割给出来。

天正十四(1586)正月,元亲再次前往大阪,向秀吉祝贺新年,随同的有本山将监、桑名太郎左卫门等。在大阪的茶会中,元亲受到了优厚的待遇,以至于他回国之后,还一再感叹秀吉“广大的御恩惠”。亲泰自染病始,一直养病,秀吉听闻曾亲泰建议降伏特意派京都名医前去看望,亲泰病情好转后打算前往感谢,此时兄长元亲嫡子优秀的继承人信亲战死于九州。信亲的战死对长宗我部元亲来说是很沉重的打击,他下令推倒神社门前的鸟居,此后再不修建。对他来说失去信亲也就等若失去了长宗我部家的未来。亲泰抱恙前往慰问,但长宗我部氏的气运和亲泰的身体一样已江河日下了。

元亲参加小田园之战后回到土佐之后,开始筹划迁移本城。浦户城自天正十七年开始建设,直到文禄二年(1593)建成。元亲这样频繁更换主城是因为大高坂经常受到洪水的侵袭,而浦户则处于台地之上,没有水患,同时又毗邻大海,是天然的良港。亲泰建议元亲不要参与秀吉发起的侵朝之战保存实力,但元亲未采纳,此后元亲的侄子香宗我部亲氏死于阵中,元亲随即要求留守国内的亲泰出阵,亲泰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长门病逝。

香宗我部亲泰一生为主家奋战,在军事、内政、外交、策略多方面为兄长为家族做出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