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没想到时隔多年依靠着回忆写出来的“藤野先生”居然还是这么清新,他的穿着打扮,语气严厉都仿佛历历在目,让人不禁陷入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日子。

1904年,鲁迅先生弃文从医,开始辗转来到日本的仙台开始正式学习医学知识,而负责教授他的解剖学教授就正好是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1)

当时在求学期间,藤野先生就对他格外照顾,不仅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很多生活问题上也是给了很多帮助,所以鲁迅先生非常感激在日本有先生的照顾。

加上学医的第二年,鲁迅就决定退学,离开仙台,也离开这个对他谆谆教导的老师,当时藤野对于鲁迅的离开也很是惋惜,毕竟这两年的相处,也让两人的感情日益亲厚。

在离别的时候,藤野先生赠送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给鲁迅,并且提字“惜别”还希望鲁迅也可以经常写信过来,说说近况。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2)

但是哪曾想这一别多年,鲁迅先生没有寄回一封信,一张照片,后来也曾说到当时回国的自己过得的确是不算顺心的,写信给先生,也只能是徒增烦恼,索性就没了音信。

说起鲁迅的当年,回国之后作为一个“有为青年”懂日语,知古文,还有医学矿物学更是信手拈来,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时不与我,没人愿意听他说。

同样他的生活现状也是糟糕透顶,家里的逼亲,让他一个接受过先进思想的人最后却娶了一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子,后来又和家中亲人闹开。

正如他所说,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哪还有脸面写信给恩师。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3)

直到1918年,《狂人日记》登报,鲁迅先生也正式迈出了文学大师的第一步,随后在1926年写下了《藤野先生》,成为他的经典散文之一。

多年后,鲁迅先生再次回忆起藤野先生的时候,也曾提到想要再次见见他,可是据他得到的消息称:藤野已经多年前就从仙台的医专学校辞职了,现在杳无音信。

后来等到鲁迅的散文集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的时候,才终于有了一点好消息,藤野先生的儿子从学校带回来了鲁迅文集,询问自己的父亲,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否真的是自己的父亲。

藤野先生在这里读到了30年前的自己,但是他嘱咐自己的儿子不要告诉其他人,自己也没有想要去联系鲁迅的想法。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4)

1936年,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这一消息很快就占据了各大报刊的头条版面,当藤野严九郎拿到报纸的时候,他的身体久久没有动弹,最后将报纸举过头顶,拜了几拜。

而当初负责在日本帮助鲁迅先生打听消息的小林茂雄也几经周折找到了藤野本人,并且告知鲁迅在生前一直想再见见他,鲁迅的家里也一直都挂着藤野的照片。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5)

听到这里的藤野早已是泪流满面,当初看见儿子带回来的散文集,他本可以有机会联系上鲁迅的,可是没想到两人相见的唯一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从鲁迅离开仙台之后,真的再也没有再见。

当时藤野没有第一时间联系鲁迅,想来也是因为自己如今的身份就是偏僻地区的农村人,对于鲁迅现在已然成为大文豪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恩师,加上现在生活潦倒,与鲁迅见面实在是没有勇气和理由。

其实他的想法就和当初的鲁迅一样,觉得目前的生活状态难以启齿,不想徒增烦恼,也没有脸面写信回来,可是这两人都没想到,当年一别,就是永别。

鲁迅先生的遗言(鲁迅的临终遗愿)(6)

照片的题字“惜别”真正是提醒我们要做到惜别,也珍惜每一次见面,不然就是遗憾地错过,就像当初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谁又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