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镇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医疗健康扶贫上持续发力,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医疗健康保障 群众贴心安心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贫困户住院看病不花大钱,医生的服务还很周到,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家庭医生上门询问我的病情,多亏了党和政府啊。”说起去年住院看病这件事,家住蕉溪镇猛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龙秀珍仍然难掩激动。

去年,34岁的龙秀珍身怀二孩,由于身体缘故,再加上是高龄产妇,导致失血性休克,最后在医院的积极抢救下,母子平安。

“我爱人当时住院花费了近40万元,出院时我们去结账,最后只花了不到7万多点。要是没有医疗保障政策,那这钱对于我们农村家庭真的是一笔天文数字,可能这一辈子都负债累累,生活困难了。是党和政府给予了我们好生活,相信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一谈起当时的情况,龙秀珍的丈夫百感交集。

龙秀珍的经历,就是该县众多贫困患者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健康保障”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局副局长张微波介绍,“为了让广大的患者及家属少跑腿,镇远县全面落实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出院结账单‘一单清’等措施,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而随着精准医疗健康扶贫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该县着力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结合实际,制定了《镇远县医疗健康扶贫实施方案》《镇远县健康扶贫督查指导工作实施方案》《镇远县2019年“万医下基层”健康扶贫春季攻势第二期大型义诊活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了医疗保障能力建设。

大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1)

过去,在广大的农村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人群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很多偏远山区医疗条件落后,很多老百姓不敢生病,存在“小病靠拖,大病等死”的心理。

如今,在新的部署规划下,镇远县正在大力推进医疗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各项制度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实现参保缴费有资助、待遇支付有倾斜、基本保障有边界、管理服务更高效、就医结算更便捷,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坚强了保障。

同时,该县还加大了医保扶贫保障对象大病保险倾斜支付力度,起付线降低 50%、报销比例提高 5 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并取消封顶线,在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力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分类分档细化医保扶贫保障对象救助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仅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住院救治高达10038人次,产生总费用4786.54万元,通过新农合、大病商保、民政救助补偿报销了4121.14万元,住院报销补偿比92.33%,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全年住院救治261人次,产生医疗费用76.88万元,共报销补偿76.88万元,真正落实了100%免费救治政策措施。

专家大型义诊 促进健康扶贫

五月下旬,2019年“万医下基层”健康扶贫春季攻势第二期大型义诊活动在镇远县人民医院进行。

众多患者聚集在县人民医院大门口,等候前来义诊的医生们。对于镇远县以及众多的患者来说,这次问诊机会难得,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勇灵亲自率队的专家组成的医疗团,让基层群众切切实实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专家的服务。

大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2)

专家大型义诊现场

耳鼻喉科、康复科、呼吸内科、妇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中医科……专家们在室外临时搭建的帐篷下正式出诊。每个“临时科室”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测量血压、血糖、听诊、开处方、指导用药,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健康咨询,对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并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提出了合理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除了现场为老百姓义诊之外,还有专家组病例讨论、授课,开展针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推进分级诊疗。

“我们以前哪见过这种大医院的专家,小毛病就吃点药,大毛病就在县里随便看看,这么多的专家坐诊,还是头一次见。”前来看病的村民张新华说。

参加义诊的胡洁医生告诉笔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的健康素养,比如一天不能超过6克盐,要多喝水,不能不吃早餐等这些基本健康常识。”专家团成员之一胡洁如是说。

“能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解决群众医疗实际问题;对贫困乡镇进行义诊全覆盖,促进健康扶贫;完善义诊工作方案,形成常态化的义诊工作机制和模式。”镇远县人民医院院长白忠勇坚定地告诉笔者。

家庭医生护航 医疗环境改善

“张大伯,把裤腿挽起来,我再看看你的脚。”刚刚给68岁的张光贵老人做了血压等常规性检查后,黄仁何又询问他因为脑梗引起腿部无法正常行走的情况。

黄仁何是涌溪乡芽溪村卫生室的一名医生,他不仅要在卫生室坚守岗位,时不时的还要背着药箱走乡串户,为当地的村民进行一些检查。

大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3)

黄仁何正在给张光贵老人常规检查 (肖金枂 摄)

“杨大伯,你支气管炎还是要去医院再看看,叫医生给你开点药吃,免得犯病起来自己又难受。”炎炎夏日,走乡串户叮嘱病人早检查早治疗也是黄仁何工作的常态。

早在2017年,县委、县政府就开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精、结核等各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做到了全覆盖。去年,全县贫困人口除长期外出务工、外嫁、外迁、失联、死亡等情况外,应签约人数51186人,实际签约51186人,应签尽签率达100%。真切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黄仁何64岁的父亲黄成孝,也是一名村医,他是亲眼见证这几十年来,尤其近几年来,镇远县医疗水平和环境改变的老医生。

“以前,医疗环境有限,连个像样的诊疗室都没有,很多的器械都是高温消毒,反复使用,根本没有一次性的,现在真是要比以前好太多倍啊!国家也会及时的给予我们村医政策上的支持,定期让我们走出去培训,无论什么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行医几十年的黄成孝不禁感叹到。

据介绍,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室新增建设1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贫困村11个,总投资270万元,总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24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建设、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74所农村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除了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还针对重点骨干人员培训、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成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45人次。实施“232医学人才”培训计划,完成乡镇卫生院医生培训并实行乡村医生县聘乡用一体化管理制度,全县110个行政村均配备了专职乡村医生136人。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病无灾,健康平顺就是最幸福的事。随着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在医疗健康有了安全保障,眼见着广大农村老百姓有了健康与活力,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也成为镇远县医疗健康扶贫的真实写照,群众安居乐业齐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下一步,该县还要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提升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服务网络体系,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