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记忆时,脑海里就有一些画面:在某个晚饭后的傍晚,房间里的灯光昏黄,我们家里的孩子坐着小板凳,母亲坐在床边,孩子们围着她,听着她讲从前的故事......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1)

图:来自网络

母亲来自南方一个偏远地区。在她十岁之前,外公外婆因病早逝,家里就剩下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姐很漂亮,在母亲的记忆里,她的姐姐生了一场大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哥哥特别疼母亲,想让她留在故乡,打算给她介绍对象让她有一个稳定的家。在母亲的口中,她觉得嫂子不喜欢她。那个时候,有当兵的来镇里扎营,她作为代表之一,经常上台唱歌,这些歌也伴着我长大,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正是因为这次机会,母亲想走出家乡,出去看看,她这一走就永别了她的故乡。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2)

图:来自网络

自从母亲嫁给父亲后,就开始了她近三十年辛酸苦累的生活,从她的字里行间、眼神动作里,我读到的是这些。如果问我,母亲在我心里是什么样的?有无数个词语可以形容她,其中一个就是“才女”。红歌张口就来,旋律动人;字迹清秀,虽然她只读到初二就辍学;会画画,在我几岁时,清楚地记得在她现在住的老房子还未铺上地板之前,她用白粉笔在石灰地上画过一个小姑娘,扎着两个麻花辫、带着发绳、穿着一件长袖上衣,很美。大约有一个多星期,我没舍得扫那块地,因为那是母亲画的。第二个词汇是“爱哭的眼睛”,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有几次看到她的眼睛,都是在流泪。至今,我都还记得那个画面,她借着墙上那盏昏黄的灯泡,看着红色条状的信纸,边看边哭......那是大舅写给她的信,可能是在关心她过得好不好。她看着信,是想念哥哥,想念自己的家乡。第三个想到的,也是让我的童年最恐惧的,就是她生气时挥起的手臂、冷冰冰的批评言语,以至于当我走进大学、参加工作后心里仍有满满的自卑感,这是母亲对我的棍棒教育,她说在那个年代、那种家庭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之举。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支撑她走过这一辈子的信条,就是“自力更生”。母亲是在红歌的熏陶下长大的,从小她就有主见。在我有记忆时,特别是上了小学、中学,母亲叮嘱我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自力更生,靠人不如靠己,硬是一个人把我们这个大家族扛起来!也是凭着这种信念的感染,我一直都很努力,从小学读到大学都很顺利,从没让她操心。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3)

图:来自网络

在上大学之前,母亲灌输给我最多的话语,“不争馒头,但是一定要争口气!”不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拼,这是她在病倒前一直信奉和秉持的信条,也是鞭策我努力读书走出家门的最初信念。岁月不饶人,她还是病倒了,她年轻时一次又一次过度透支着体力和精力,现在却是被病魔反噬着。这么多年,我对她的爱只是付诸于行动,言语上没有过多亲昵的表达,有时出于心急还会惹她生气,她每次都会包容我的脾气,这可能是作为母亲才有的特质。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4)

图:来自网络

想起我考进大学时,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她,独自一个人在外面生活,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好奇,也感到陌生。正值大一国庆节放假的前期,我在宿舍楼下用固话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一刹那,我没有克制住,眼泪如夏季的暴雨倾斜直下,我高估了自己的“坚强”,才发现自己还是那个离不开家的小孩。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5)

图:来自网络

多年以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也终于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尤其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贫乏的时代,她还是坚持和努力把我培育长大,最终我完成了她的理想。多年以后,她慢慢地老去,笔直的腰板弯了下来,脸上的老人斑多了,花白发一把一把地掉,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6)

图:来自网络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可能是你想留给我的遗憾,让我心存幻想仍能见到你。

昨夜,你在我的梦里,一切都是一以前的样子。在我孩提时,你抱我在怀里;在你暮年时,我伴你左右。

致我们渐渐老去的家长(致别离对69岁的母亲说)(7)

图:来自网络

文:春末夏初

图:网络

如转载请联系@木兰Talk,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