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岑参《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这个洞房或者不是指的香闺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1)

这是唐诗中最美写春梦的诗,但是这个春梦不是后世特别指的男女缠绵的梦境,而是春天里的流利而迨荡如同春风的思念。

一:后世往往把这首诗看作代拟闺情那种。

洞房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新婚夫妇欢好的卧室。在这幽静的两个人的闺阁里,春风入罗帷,我接到你回家的消息,你在赶回家的路上,还隔着湘江之水。而我在这寂静的庭院里等你回来,梦中有透明的翅膀,或者溯流而上,在梦中千山万水,去接应你呀!

而醒来,还是一场春梦,时间还在寂静的午后。

这是通常的解读。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2)

但是这里有一个“故人”,虽然夫妻爱人相知,也可以叫做“故人”,但很少用在情意绵绵到情诗中,往往会用“郎”,“君”,之类,所以这首诗虽然可以解读为思妇等待归人而发为梦境的相思意境,但是行尽江南数千里,又仿佛不是闺阁之人那种生活升华成梦境的那种自然,因为女子做梦往往是最贴身的柔软的感触,比如会根据自己生活的现实,梦到和丈夫近距离的接触,就算是找人,也带着游移不定那种颠沛和焦心感,是牵挂担心忧患,而不是如此快意,在梦中御风而行,有一种旅游的快乐。

二:这首诗最贴近的解读该是什么呢?

洞房,后世多形容是新婚夫妻的卧室。但是在唐朝,洞房,可不是专门这个意思。

洞房,是道人修仙的地方,所谓福地洞天。后来引申为幽静幽深的居所。僧人和修道者所住的地方,叫做洞房,豪门曲折的深院房间,也叫做洞房。当然李商隐说“洞房帘箔至今垂。”他取了个巧,是说他心爱的仙女道姑住在华美的修道的院落里。而李商隐比岑参小接近100岁。也就是说,岑参时代,洞房更多是指幽深之处,而并非是指男女的燕婉之居。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3)

岑参是中唐早期的官员和诗人,他的经历非常奇特,他是湖北江陵人,29岁中进士,唐朝那个时候重军功,军幕府缺乏人才,所以岑参是少有的从事边塞军事工作的官员,而且他志在报国,生命中最好的十多年,他奉献在荒寒冰雪的塞外。那边塞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他思念家乡江陵的原野梨花。“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片语报平安。”是他在戍边的工作里,遇见返回长安和家乡的人,他慷慨深情,请求对方给他家人报个平安信。

岑参由于工作原因,往往会颠沛在北方的山水大漠之间,他也常常留宿停留在寺庙僧院。他的家乡在湘江水外,在江南,在梨花开满山坡和田园的地方,在富庶的平原水乡。没有谁不思念家乡家人,尤其是像他这样随时准备为国家慷慨捐躯,置生死于度外的中高级官员,正是如此,对于家乡的思念也就更加的深沉。那无尽水乡,舟楫滑行,那故人在家乡在家里,等待着他的回归。

我相信他是住在某一处春天的寺庙和僧房里,这在他颠沛的职业生涯中是一种常态。但是这天的风分外柔和,春天的山林,幽静的僧舍,松弛了他的神经,他做梦了。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4)

梦见自己坐在回乡的船上,那春风化做了梦中的水波,船是他的魂魄,他在梦里回乡,因为知道有故人有亲人在等待。那船行在春天江南的水上,岸边是野草青山,仿佛童年少年光景,他兴奋他快乐,绕过这道山,家就不远了,行过这处河,就可以看见熟悉的地标。我要回家了!他在梦里春风迨荡又焦虑,因为有巨大的兴奋感。

梦是心里想,梦是压抑的释放,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江南的水路更加流畅,飘飘乎船头御风。

但是可能是太兴奋了,他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幽深的僧房里。那梦中的春水是吹过他身心的晚春和煦的山风。

然而他到底还是开心的。因为梦也能重温家乡的记忆,如果长久不回家,记忆也会模糊吧,然而梦境是这样的鲜明和快意。

是,思念化作了快意的回乡之梦,那梦中的愉悦延伸到梦外,也会振奋人的精神吧。我就是因为爱着那美丽的山水,美丽的故乡,才愿意在这里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啊!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5)

第三种解读,就是梦见了和过去的朋友,一起游历了江南数千里的山水。而醒来,依然故我。暮春时节有重要的上巳节,是和朋友们踏山临水,畅述心情展望未来的时候,身在他乡的岑参,身不能至,而梦已先行。

这首诗无论做哪种解读,都可以感受到其间深深的对人和家园的思念。写出了思念之诚挚而热烈,也写出了江南如诗如画的山水家园之美。

我更倾向第二种解读。因为岑参本来就是大气慷慨深情而阳光的人。那山巅的房舍,松涛如浪,春风入怀,江山历历,独立山头,更合适他的英雄本来。

岑参古诗154首(枕上片时春梦中)(6)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