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水镜先生出现次数不多,但他是个很神秘的人物,像个神仙一样,他说过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弄的刘备心驰神往,一心要找到这两人,可是,当刘备找到卧龙诸葛亮时,水镜先生却又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惜哉。

水镜先生形容诸葛亮(水镜先生的一句诸葛亮得其主却未逢其时的真正含义)(1)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由于他善于知人,被称为"水镜"。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水镜先生形容诸葛亮(水镜先生的一句诸葛亮得其主却未逢其时的真正含义)(2)

《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于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诸葛亮得其主却未逢其时的意思是:如果诸葛亮早生二十年,也许可以帮助曹操统一天下,达到诸葛亮自比管仲张良的抱负。可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成为历史上一段以少胜多的一段佳话。此时曹操羽翼丰满,谋士众多更是有荀彧,几乎对荀彧的计策言听计从。试问诸葛亮去投可有他自比管仲张良的位置?答案是否定的,虽说曹操礼贤下士,但让他去只重用诸葛亮这也不可能。

水镜先生形容诸葛亮(水镜先生的一句诸葛亮得其主却未逢其时的真正含义)(3)

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精神支柱。他最明白荆州对于匡扶汉室的意义,但他没有为刘备的东征提供过有效的帮助。诚然东征之败责在刘备,但作为隆中对的策划者,诸葛亮忽视了刘备对于隆中对的执著。东征失败的结果造成了匡复中原的计划只能从西面完成的窘境。六出祁山的无终而果不能完全埋怨诸葛亮,但姜维的九伐中原正是他的既定计划的延续,诸葛亮接近完美的做法给他的后继者留下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太小了。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因为马谡失街亭,第二次因为粮草不济,第三次诸葛亮占领武都、阴平二郡,但诸葛亮见好就收,第五次诸葛亮虽然在渭水屯田,准备长期与司马懿相持,但是诸葛亮却因操劳过度而死,蜀汉又不得不退军。

水镜先生形容诸葛亮(水镜先生的一句诸葛亮得其主却未逢其时的真正含义)(4)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上理解司马徽这句话,这个"时",指的的某个时间点,是说现在诸葛亮出山不是合适的时候,出的太晚了。来看看当时的格局,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刘表坐镇荆州,孙权在江东站稳脚跟,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的统治也很稳定,天下已经被瓜分完了,诸葛亮选择的刘备是个无立足之地的主,简直是"地狱模式",在这种夹缝中闯出一片天,实在太难了。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在这"地狱模式"中,还正走活了一盘棋,帮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天下三分得其一,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