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娶了一个日本媳妇,名叫羽太信子,信子经常造谣鲁迅调戏他,实则是嫌鲁迅管她花钱。

在《鲁迅与周作人》中记述到:“信子并非出身富家,但是气派极了,架子很大,挥金如土,家中有管家、烧饭司务、车夫、采购的男仆,还有收拾房间洗衣服,看小孩的女仆等。

他经常心血来潮说要吃饺子,就把一桌饭再退回厨房,厨房赶紧包饺子,被褥用了一两年还是新的,却不要了,赏给男女仆人,自己全部换新。”

周作人夫妇那边主仆一大群,而鲁迅先生却形单影只,皮鞋衣服打了补丁,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去教育部上班,赚了钱交给信子打理大家庭。

就是这样,还被信子造谣调戏她。

在《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刘小川写尽了鲁迅的一生,从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童年,到家道中落,兄弟反目,立志救国救民的中年,成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生平事迹最重要的5个(于无声处听惊雷)(1)

作为中国传记的革新者刘小川,曾出版多部人物传记,比如《苏东坡传:一蓑烟雨任平生》《刘邦传》《李清照传》等,在这本《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刘小川不仅写了鲁迅的成就,书中也不乏有对他的批判,比如焚烧爷爷的日记,过度批判传统文化等,客观公正地记录了鲁迅的一生。

一、童年尽情玩耍,带来思想的开阔

鲁迅童年是非常快乐的,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孩童的无忧无虑,这也为他后期开阔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作者在书中提到,童年的快乐是通向一生幸福的唯一桥梁,童年不快乐,人格很难健全,心理毛病多,几乎是个物理定律。

鲁迅的生平事迹最重要的5个(于无声处听惊雷)(2)

反观现在的小孩子,身边充斥着电子产品,或者是被繁重的课业压力压着,学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培训班,很少亲近大自然。

鲁迅的童年到底有多快乐?

鲁迅小时候家里是很富裕的,祖父在北京做官,家里有保姆, 七岁的时候进私塾,在老师周玉田百花园里帮忙种花种草,观察植物的季节变化,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

鲁迅的母亲喜欢看小说,喜欢听戏,他经常跟着母亲去三十多里外的外婆家,划船、看戏、放牛、钓虾、捉鱼、摘罗汉果、看煮盐和观潮,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无拘无束。

保姆长妈妈给他讲故事,还送他绘本《山海经》,鲁迅反复看、描摹,对他后来书法有很多影响。

12岁的时候进入绍兴非常有名望的三味书屋,跟着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学习,先生不打压学生,因材施教,鲁迅在这里不仅获得诗歌启蒙,而且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彰显个性,为他以后思想变得凝练而灵动打下基础。

鲁迅的生平事迹最重要的5个(于无声处听惊雷)(3)

所以少年的天真烂漫是至关重要的,孩童时代释放天性,长大了才能安心,不然毛病就随之而来,现在说得原生家庭的影响,大抵是这个样子。

童年的快乐,让鲁迅即使面对家庭变故、兄弟失和、强敌入侵,正如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希望为人父母者从鲁迅的童年中获得养育孩子的启发。

二、少年家道中落,立志救国救民

鲁迅的外祖父因出1万两银票给儿子谋官,事情败露,锒铛入狱,父亲受打击,生病不起,原本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深谷。

为了给父亲治病,作为长子的鲁迅经常当铺药铺来回跑。药钱花了一大把,父亲的病情却不见起色。

鲁迅也由此憎恨中医,萌生出了去日本学西医,救治像父亲这样病人的想法。

后来在日本留学期间,见证了国人的麻木,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国人。

回国后,鲁迅潜心研究文化,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讲课非常受欢迎,许广平、刘和珍都是他的学生。

鲁迅研究小说,写出了《阿Q正传》《药》《祝福》等,对国民的麻木做了入木三分的描绘。

他将手中的手术刀变成文化的短刀,深刻剖析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郁达夫曾说:“鲁迅的杂文能以寸铁杀人。”可见之剖析之深刻。他考察人性,拷问灵魂。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白天上课,空暇时间接待来访者,只有晚上才能潜心写作。

鲁迅先生扶持年轻人办《语丝》《莽原》杂志,垫付印刷费,全部精力用在唤醒民众,为中国开启新篇章新生活革命不朽。

三、一生简朴忍让,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笔下有刀,深刻剖析自己和国人,但是他对人却态度温和,生活简朴。

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当教授时,月薪300大洋。他去银行领工资,银行员工从头到脚打量他,他的长衫、布鞋、袜子都是便宜货,而且还没有坐汽车或者人力车,这位银行员工打电话到中山大学去核实,鲁迅先生也不生气。

300个大洋是十倍于银行员工的工资,鲁迅先生赚钱很多,曾经北新书局一度欠他版税8000多元。

可是自己却生活很简朴。在北京女师大当教授,全身一身黑,衣衫、皮鞋上都是大大小小的补丁,学生们抿着嘴笑,说是出丧时乞丐的头儿。

但是,鲁迅先生吸劣质烟,吃的也很简单,他省下来钱在北京买了四合院,把母亲、朱安和弟弟周作人一家都接来,还把钱交给周作人老婆信子保管 ,但是信子奢侈败家,铺张浪费,正如开头所说,鲁迅先生忍让了4年。

鲁迅的生平事迹最重要的5个(于无声处听惊雷)(4)

后来周作人受老婆唆使,对鲁迅先生大打出手,鲁迅先生才搬出了北京的四合院,带着母亲和朱安在三条胡同安居。

在学生公寓吃饭,饭菜并不好,但是鲁迅先生不挑剔,添点菜反而觉得不安。

扶持青年学生办杂志,垫付印刷费,以及自己应得的版税三四千元,在未名社解体以前分文不取。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身居要职,薪资丰厚,却全部用在家人和鼓励青年身上,自己却衣着简朴,对待百姓平易近人,随和爽快。

四、写在最后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民族复兴时期,这样的猛士很多,鲁迅先生也是当之无愧之一。

这本《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鲁迅先生的一生有着详细的介绍,如果你也想深刻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不妨去翻翻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