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乡村田园生活的场景成为了过往的回忆,记住乡愁,是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回味儿时的农村生活,回味那里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方式。

虽然漂泊在外,虽然不能经常回老家,但是那些留在我们经常说的方言的字词,却保留了我们最原始最纯真的乡愁滋味。

1、碓臼

普通话读音[duì jiù],湖北方言发音[duì qiū]

是农耕时代我国劳动人民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碓臼的功用一般是用来舂数量不大的糙米、杂粮、米粉和面粉,如下图就是利用碓臼来对糙米、五谷杂粮等进行捣碎、成粉等。

《西游记》第九五回:“这大圣用心力抡铁棒,仔细迎着看时,见那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白的杵头模样。”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

双人操作碓臼

也有不用脚踩,直接用手拿着的方式,来进行进行捣碎成粉的操作。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

单人手捣碓臼

对于一些不是太硬的食品,也可以用较硬的木头制成碓臼,一般用树根部附近的森木桩来制成。捣碎谷物等的动作称为舂碓(普通话读音[chōng duì],湖北方言读音[zhōng duì])。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3)

木制的礁臼

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是一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很多人家会以打糍粑的方式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喜庆。碓臼的另一大作用就是打糍粑,打糍粑不限人数,可以两人也可以多人。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4)

两人打糍粑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5)

多人打糍粑

做好的糍粑晾干后可以放置较长的时间,有客人来时,可以取出一块用粮煎至金黄色,外焦里嫩,非常可口。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6)

做好晾干的糍粑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7)

煎好的糍粑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8)

煎好的糍粑

2、筲箕

湖北方言读音[ shāo jī ]

湖北农村中淘米洗菜盛装食品等用的竹制器具,形状像簸箕,但比簸箕要小很多。筲箕内部用篾黄编制,而边沿则用篾青制成。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尝观其( 紫姑神 )下神,用两手扶一筲箕,头插一箸,画灰盘作字。”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门口,只见一个小儿开门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筲箕出去买米。”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9)

竹制的筲箕

上图是典型的竹制筲箕的形状,也有如下图中圆形的筲箕。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0)

竹制圆筲箕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1)

用筲箕洗菜装菜

3、簸箕

湖北方言读音[bò ji]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2)

竹制簸箕

稻谷从田里收回晒干后,以前没有机器,只能手工方式将好谷和差的谷子手工方式分开,下图中是正在用簸箕簸谷的妇女。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3)

正在用簸箕簸谷的妇女

筲箕和簸箕均为竹制日常生活器具,只是大小有别,筲箕一般用来盛放清洗后的菜和食物,或作过滤用;而簸箕用于筛选谷物,或晾晒、晒干食物等。

相关的竹制器具还有竹篮,因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俗语大家一直在使用,所以竹篮倒还没被大家遗忘。竹篮的样式很多,有传统长方形的,也有扁圆形的。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4)

传统长方形竹篮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5)

扁圆形竹篮

4、戽斗

湖北方言读音[hù dǒu]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6)

单人使用的戽斗

戽斗有单人使用,也有两人使用。单人使用时可用三脚支架支撑起来的,也可不用支架,单人徒手直接使用戽斗戽水。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7)

双人配合方式戽水

戽水又称戽鱼,因为起鱼时要把池塘或水沟里的水戽干净,能够方便捉鱼,所以又称戽鱼。

以上都是农业生活器具类物品,还有很多动作类的方言词汇也非常有古语味道。

5、囥

湖北方言读音[kàng],同抗字音

字形字义:形声。字从囗,从亢(kàng),亢亦声。本义:封闭储存有物件的管子。引申义:隐藏(物件)。

你把东西囥到么了?(你把东西藏到哪了?)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8)

孩子们喜欢藏东西

小姑嫌少心不愿,爷娘面前说长短。说的嫂嫂私底囥一碗,厨里不见一只红花碗。——《中国歌谣资料·沪谚外编》

6、跶

湖北方言读音[dá],字从足,从达,达亦声。

普通放叫摔跤,或者摔倒了,湖北方言里则称为跶了,跶倒了。小孩子喜欢嘻戏奔跑打闹,母亲总会忙着叮嘱一句,走慢点,莫跶倒啊。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19)

小朋友走路容易跶倒

7、冚

湖北方言读音[kǎn],同坎字音。

如家里做好的食物,或吃剩下的菜要冚好,冚这里指盖着、盖好的意思。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0)

冚东西,盖东西

8、刜

湖北方言读音[fú],同福字音。字从刀,从弗,弗亦声。“弗”意为“不平”。“刀”指“切割”。“刀”与“弗”联合起来表示“切割使平整”。

在湖北农村,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宰鸭,然后放盐腌好,如果提前做好的时间很长,会拿出来在通风处晾干,制成腊肉。这个杀字在湖北方言中叫“刜”字。刜字本义是指用刀剖开动物的肚子。刜鸡刜鸭指的是杀鸡杀鸭。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1)

过年刜鸡刜鸭

9、胣

普通话读[chǐ] ,湖北方言读[chí] 。字从肉从施省,施省亦声。“施省”意为“单向拖长”。“肉”与“施省”联合起来表示“用手把肚肠拖出来”、“拽肠子”。本义:(剖肚后)拽肠子。

同样是剖开肚子,对于杀鱼则只能叫胣鱼([chí] ),杀鸡杀鸭则叫刜([fú]),动作相似,但是所用字则完全不同。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2)

10、掇

普通话读音[duō],湖北方言读音[duó]

本意是指拾取,摘取,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等。

如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会叫小孩掇条凳子给客人坐。相似的表述在小说水浒传中也有记录。

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水浒传》

我们书面课本中有拾掇的说法,指收拾整理,属于引申义。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3)

11、跍

普通话读音[kū],湖北方言读音[kú],意思是指蹲着,通常与倒组合使用,如跍倒,就是叫人蹲着的意思。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4)

12、煪

普通话读音[qiú],湖北方言读音[qiū]

字从火从酋,酋亦声。“酋”本义为加料加时酿制的劲酒,引申为“强有力”。“火”与“酋”联合起来表示“强火烘烤”。本义:强火烘烤。古时候一般用柴草烧火做饭,碰上雨天柴草被雨淋湿后,烧起来可能冒很大的烟,会熏眼睛,湖北方言中叫煪眼睛。

最经典的家乡方言(湖北方言的美带你记住乡愁)(25)

炊烟袅袅

在传统农耕社会,这些跟农业生活强相关的生产生活器具和日常行为非常普遍。七零后和部分八零后还有印象,现在的九零后和零零后知道的还有印象越来越少了。

希望这篇小文能够带回湖北老乡一些思绪,怀念以前老家乡下的古老生活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