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殷郊大战姜子牙(封神武王姬发恳求放过殷郊)(1)

燃灯道人大展手段,把殷郊的身子夹在两座山之间,单单露出一个头来。

见到殷郊即将受犁锄而死,燃灯道人、文殊广法天尊等人一脸冷漠。在他们看来,殷郊乃逆天而行,命该如此,丝毫不值得同情。广成子很心痛,毕竟彼此有二十年师徒情谊。赤精子免不了心中快慰——自己总算不是唯一的倒霉蛋!

现场中,唯一丧魂落魄、流泪哭嚎的,是武王姬发。

原文中武王滚鞍下马,跪在尘埃之中,大叫:“小臣姬发,奉法克守臣节,并不敢欺君枉上。相父今日令殿下如此,使孤有万年污名。”

武王姬发年纪虽然不算大,但也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知道斗争的残酷与艰辛。商朝与西岐之间,早就是你死我亡,不共戴天。此前,罗宣放火,西岐万民受苦,武王姬发看了痛哭流涕,恨不得自己代替。那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民乃邦本。没了百姓,他这个西岐君王也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本身就很矛盾,很讽刺。

在各种演义中,类似武王姬发、刘备刘玄德这种君王很受到民众喜欢,觉得他们很仁慈。其实,他们的许多行为,在明眼人看来,大半都是作秀。

正如鲁迅先生评价说:“诸葛多智而近妖,刘备长厚近似伪。”

像姜子牙,就觉得武王姬发完全不必如此悲伤。他劝说道:“殷郊违逆天命,大数如此,怎能脱逃。大王要尽人臣之道,行礼以尽主公之德可也。”

姜子牙的意思是说,大王您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

殷郊若不死,纣王若不诛,武王姬发如何才能建立新朝,一统天下?

让姜子牙意外的是,这次武王姬发似乎是认真了。他告诉姜子牙说:“相父今日把储君夹在山中,大罪俱在我姬发了。望列位老师大开恻隐,怜念姬发,放了殿下罢!”

原来,武王姬发不能接受的是,明明是姜子牙逼迫殷郊,要杀殷郊,却让他背负骂名。

事实上确实如此。武王姬发名义上是西岐之主,实际上他全无实权。西岐的大权完全掌握在姜子牙手上。就连如何处置殷郊,姬发也没有半点发言权。

对于这种背黑锅的事情,姬发很不愿意去做。

姜子牙听了,很是尴尬。在姬发看来,西岐大权尽在他姜子牙手中。是姜子牙把姬发架空,让姬发做了傀儡。事实上,他姜子牙也是一个提线木偶。阐教高层让怎么做,他也只能怎么做。

燃灯道人听了,哈哈一笑说:“贤王不知天数。殷郊违逆天命,怎能逃脱,大王尽过君臣之礼便罢了。大王又不可逆天行事。”

封神榜殷郊大战姜子牙(封神武王姬发恳求放过殷郊)(2)

燃灯道人看似在笑,但是话语颇为冷硬。燃灯道人前一句批评姬发不知天数,提醒姬发,殷郊是因为违逆天命因此要受犁锄之刑;后一句则警告姬发,若再坚持,你姬发也是逆天行事,要倒大霉!

武王姬发一根筋,不听燃灯道人的,只求姜子牙表态。

姜子牙很是无奈,端正脸色说:“老臣不过顺天应人,断不敢逆天而误主公也。”

姜子牙强调,犁锄殷郊,确实会让武王姬发背负杀主之恶名,但是,这么做是顺天应人。若是救下殷郊,则是逆天行事,那么,就会误了武王姬发的前程。

因为燃灯道人在场,姜子牙不好泄漏过多仙界隐秘。事实上,若武王姬发还要坚持,必定惹怒鸿钧老祖,搞不好就把姬发给灭了。反正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有的是人接替王位。

听姜子牙如此说,姬发含着眼泪,撮土焚香,跪拜在地,称臣哭泣说:“臣非不救殿下,奈众老师要顺守天命,实非臣之罪也。”

姬发很无奈。看似他在哭殷郊,其实是在哭自己。大家都是苦命人,都是身不由己。

而这,恰恰是燃灯道人让武王姬发阻截殷郊,观看殷郊被杀所想要的结果。

燃灯道人就是要提醒武王姬发:商朝是因为逆天而亡,西岐(周朝)是因为顺天而兴。他们阐教,代表了上天。至于武王姬发,这个所谓的真命之主,只不过是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傀儡!

若不听话,殷郊就是你的下场!

后来,燃灯道人命令广成子扶着犁上山。不过,广成子毕竟是老牌仙首,在玉虚宫地位颇高。燃灯道人多少还需要照顾一下广成子的颜面。于是,在真正行刑时,燃灯道人改命姜子牙的徒弟武吉扶着犁,把殷郊的脑袋犁田一般犁了去。

殷郊故事到此结束。

勘破封神首发秋雨轩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