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元宵节是许多诗人笔下的一个优美的夜晚。古时候的年轻人就把它当成一个情人节来过了。他们在晚上一起走上街头,欣赏花灯, 燃放烟火,去猜灯谜,更去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有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虽然词中充满了伤感,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的元宵节是一个多么浪漫的节日。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1)

在描写元宵节之夜的诗词里,有一首最令人难忘的词作,那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它把元宵节的夜晚的热闹景象写得声情并茂,再加上词中的下片有一位美丽的意中人的忽然出现,以至于到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这首词仍然能感受到那个元宵节的夜晚是多么的浪漫。因此有很多人把辛弃疾的这首词当做一首爱情词作来看待。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2)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3)

辛弃疾这首词的上片写正月十五夜晚大街两边的树上挂满花灯,再加上天空时时爆放的璀璨烟花,陡然令元宵节的夜增姿增色。这般的热闹场面,自然是游人如织,摩肩擦踵。于是也引来了许多达官贵人、大家闺秀出门乘坐着马车来玩,阵阵香风,环人扑面。在悦耳的凤箫声中,即使圆月即将西下了,可人们还是欢畅地举着鱼灯、舞着龙灯,准备玩个通宵。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4)

这首词的上片极尽诗人的比喻和夸张的能事,把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南宋王朝那节日繁华生活写得特别生动。上片写热闹欢舞的场景,下片则写场景中的人物。蛾儿、雪柳、黄金缕是宋代妇女们用来做头发装扮的三种小饰品。诗人以“蛾儿雪柳黄金缕”来代指沐浴在节日欢乐气氛里打扮时尚的美女们。她们三五成群地指指点点,有说有笑,轻盈动听的话声带着浓郁的粉香向着愈加热闹的地方走去。

这时候诗人想在纷纭的人群中间寻找一个人,可是他用目光寻觅人群千百回,始终没有想看到的那位美人。正当他怅然若失的时候忽然他发现那人了,原来那人与众不同:她偏偏就在灯火稀落的地方站着!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5)

上面就是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反观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是十分高妙的。诗人通过对元夕里火树银花,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人流涌动的狂欢景象的生动描绘,只为了词末那一位面对繁华而沉默的人的出场做铺垫。而一旦那人出场,整首词又以那人在灯火阑珊处而结束。令人浮想联翩,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一切又与元夕热闹的场面和环境不对称。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6)

词中安排这一个人的出场,是以诗人在滚滚人流之中苦苦地寻寻觅觅后的结果。如果在蓦然回首后仍然不见,诗人肯定还会继续思索寻觅,这已远远超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而非一些诗评家所说的,词中那人的出现对诗人来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肯定不是。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7)

那么问题来了。词中的那人是诗人爱情生活中的意中人吗?有许多读者习惯于把这首词看作是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词作。凭据是下片中的开头两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但这两句实际上是在写因为元宵节观赏灯火而出来闲逛的女子们,纵然她们笑语盈盈,暗香迷人,对诗人来说仍然是匆匆过客,不会在诗人心中掀起任何爱情的波澜,更不论说她们打扮得如何的时尚。她们对诗人来说几乎是心不在焉的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下片词中第3句的开头两字“众里”的所指对象了,这个对象就是头戴“蛾儿雪柳黄金缕”的她们。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8)

诗友们都知道,辛弃疾上马能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立功,下马能提笔行书,妙手著文章。他这惊世才华可不是盖的。辛弃疾自21岁便能聚集2000多人抗金,更能够带领几十人身先士卒闯入几万人的敌营成功捉拿叛徒,凯歌而还。

后来25岁的他就步入仕途,始终坚持为宋朝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期间因为受到朝中投降派的诽谤而被迫挂罢官闲居二十余年。人一辈子有多少个二十年呢?想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而终究是无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写给谁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是描写爱情的词)(9)

辛弃疾迫切需要一个能理解他的人,这便是立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这个人不慕繁华,甘于寂寞,富于诗人理想而不随波逐流。因此这人可称作是诗人兼豪侠于一身的辛弃疾的知音,或者说正是他本人。

因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绝非是一首与爱情相关的作品。各位诗友怎么理解这首词中的那人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