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今年是昆曲成功申遗20周年,就昆曲本身来讲,自申遗成功之后到今天的20年里,变化是巨大的从事昆剧演出的剧团增加了很多,如永嘉昆剧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和台湾的台湾昆剧团、台北昆剧团、兰庭昆剧团,昆曲成了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以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国际曲社陶然分社、上海昆曲研习社为代表的各地曲社也产生了六七十个,而昆曲从业人员中,年轻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这是可喜的成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昆曲申遗时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昆曲申遗时间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是昆曲成功申遗20周年,就昆曲本身来讲,自申遗成功之后到今天的20年里,变化是巨大的。从事昆剧演出的剧团增加了很多,如永嘉昆剧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和台湾的台湾昆剧团、台北昆剧团、兰庭昆剧团,昆曲成了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以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国际曲社陶然分社、上海昆曲研习社为代表的各地曲社也产生了六七十个,而昆曲从业人员中,年轻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这是可喜的成绩。
要按照“保护、继承、创新、发展”的八字方针来对待昆曲,任何人都不会提出异议,问题是如何保护继承,又如何创新发展?这始终是让昆剧业界极为焦虑却又亟须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这样的途径,即用演出折子戏来传承昆剧艺术,以赓续传统,除此之外,用改编传统剧目与新创剧目来发展昆剧艺术也是有效途径。但是,从接受的角度来说,“老戏老演”的折子戏,能较好满足昆剧老戏迷的审美趣味,而对于扩大观众数量、吸引青年人进入昆剧剧场的作用还不明显;许多新创剧目则由于在取材叙事、思想表述、形象塑造、曲唱表演等方面,或不能表现昆剧的美学精神,或内容与形式不能和谐统一,演出一两场便销声匿迹。如何解决这二者的困境,需要昆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为之努力。
1.传统剧目改编越来越热
观察这些年的昆曲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只有改编传统剧目的成功率较高,才能不断给昆剧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近几十年来,对传统剧目的改编与上演,从未停止过。主要剧目有《西厢记》《长生殿》《风筝误》《狮吼记》《牡丹亭》《玉簪记》《绣襦记》《白罗衫》《连环计》《白蛇传》《桃花扇》《琵琶记》《渔家乐》《樊香记》《烂柯山》《义侠记》《铁冠图》《一捧雪》等。有些剧目如《牡丹亭》,多个演出单位进行改编,有北方昆曲剧院1980年时弢、傅雪漪本,上海昆剧团1982年陆兼之、刘明今本,江苏省昆剧院1982年胡忌本,苏州昆剧院2003年白先勇青春版本,江苏昆剧院2004年张弘本等。《长生殿》也是各剧团青睐的剧目,仅上海昆剧团就有三种改编本,为全本版、精华版与传承版。据不完全统计,由传统剧目改编上演的戏,占到全部昆剧演出剧目的65%左右,而得到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精品剧目等国家级奖项的则全部是此类剧目。
由此可见,传统剧目的改编成功率相对于创编要高得多,但也并不是所有成功的剧目都能雅俗共赏,既得到戏曲专家们的欢迎,也能得到广大普通民众的称赞,相对来说,两岸三地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和永昆根据我国现存最早的剧本《张协状元》改编的同名昆剧和上昆改编自《铁冠图》的《景阳钟》获得了普遍的肯定,尤其是这三部剧让许多从来没有接触过昆剧的青年观众从此迷上了昆剧。
2.切合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的作品最受欢迎
从改编成功的剧目中,可以看到,选择切合时代精神的剧目,以激扬社会正气,反映大众道德要求是昆曲传统剧目改编叫好又叫座的法宝之一。传统昆曲故事中所展现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民忠贞、诚信、慈爱、宽容等自古有之的美好品质,在今天,这依然是一部文艺作品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真善美的传播与歌颂,从来不过时。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昆曲人,利用舞台来宣扬正确的道德观念,或塑造具有榜样作用的光辉人物形象,或批判自私、残忍、卖国、奸诈、贪婪等行径。青春版《牡丹亭》以“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三个单元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那动人美好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爱情,激发了人们对纯真之情的向往。《张协状元》与《景阳钟》则通过展示反面人物形象的丑陋灵魂,如贫女与胜花一死一伤,皆因为张协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来取舍“性命”与“名节”的实用主义的市侩哲学;周奎等一帮奸佞贪婪的官员因只顾满足个人的私欲,而致使大明的政权倾覆、山河破碎。
这些反面人物的形象能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卑劣品质的罪恶与危害。许多人以为这些剧旨是现代意识注入传统剧目所致,这实在是一个误会,剧目所要宣扬的思想观念,原著本来就有,改编者只是强化、突出了而已。
3.在尊重原创基础上进行创意创新
此外,成功的传统剧目改编往往在尊重原剧、充分运用其表演艺术的前提下,做应合今人审美要求的改编。旧时演出于富贵之家红氍毹上的传奇一般都在四五十出之上,而要将之搬上今日剧场舞台,且获得生活节奏快的当代观众的喜爱,删减是必须的。
然如何删减呢?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白先勇要求改编者“只删不改”,更不能增加,所以将55出缩减成的27出,在原剧中都能找到。尤其是留存至今的折子,一个也没丢掉,这样便因袭了原剧的艺术形态,人们在新编剧目中依然能看到原剧核心的内容与形式。
南戏《张协状元》产生于戏曲诞生初期,不仅演员人数少,布景道具也几乎没有,常用人做门、凳子、庙中的鬼神塑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倒成了一种表演特色。永昆《张协状元》继承了这样的表现方式,一部时长两个小时的大戏,只用了6个演员,却扮演了12个角色,丑角分别演了小二、王德用、庙鬼和强盗甲,末角扮演了李大公、祗侯、黄门、强盗乙。舞台上连一桌二椅也没有,布景道具全由演员的身体临时充任。
《景阳钟》虽然改编的幅度较大,但也是以原剧的《乱箭》《撞钟》《分宫》《杀监》四个折子为核心生发出来的,其表演更是以留存下来的折子为基础。但对于原剧和今人审美要求抵牾的内容,无疑须进行修改。南戏《张协状元》在张协拒绝千金小姐王胜花求婚的情节上,没有交代清楚他的动机,使得人物性格不统一,损害了形象的完整性,改编者则修补了这一明显的漏洞,让人物行动有了心理依据。
4.符合当代审美,又不失传统精神是创作原则
昆剧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剧种,在于有着独特的声腔音乐,倘若在这方面弱化了它的个性,无疑会从根本上扼杀它的生命。
声腔音乐以正宗、悦耳、有助于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原则。改编传统剧目时,在音乐的处理上都特别小心,有效的做法是,全依传统唱腔,以保持原汁原味,若要变动,须要像青春版《牡丹亭》这样处理:经典唱段基本不动,对不常演出的、人们不太熟悉的唱段,在不影响原有风格的情况下抽掉一些板眼,使之节奏紧凑、流畅,如《冥誓》中的【太师引】等;对与情节和人物心理相悖或不切合的少部分曲子则按照昆曲的旋律进行重写,如下本《圆驾》中的【南双声子】【北尾】;对新写的《标目》中【蝶恋花】这样的《纳书楹曲谱》里没有工尺谱的曲子,则从【皂罗袍】【山桃红】两个曲牌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加以完善,通过不同的变奏手法,形成杜丽娘与柳梦梅这两个主人公的主题音乐,以贯穿全剧。
昆剧能够成功改编传统剧目,归因于改编者敬重传统,并自觉服务于当代的意识,尤其是能以广大观众为中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能从观众的审美需要出发。这样的戏剧理念,对于整个戏曲的振兴工作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作者:朱恒夫,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