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

毫不夸张地说,琼瑶剧的播出影响了几代人的情感启蒙。

从《还珠格格》到《情深深雨蒙蒙》,一部又一部震惊三观的电视剧相继播出。

里面超越世俗的爱恋会让人产生幻想,梦幻色彩又太过于逾越现实。

不过这样的文笔都离不开琼瑶真实的生活,她的私人世界更是让人三观炸裂。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

在琼瑶出生前,她父母的感情经历就引起了众多人的非议。

年仅20岁的琼瑶母亲爱上了比自己大8岁的历史老师陈致平,并且偷尝禁果导致未婚先孕。

之后的他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去结了婚,婚后的琼瑶母亲想要继续上学进而产生了打胎的冲动,

可是,当医生告诉她肚中的胎儿是龙凤胎时,她心软了。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

就这样,在1938年,琼瑶出生于四川成都,本名陈喆,在她出生的那几年中国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局势动荡。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与父母常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在逃亡过程中有数次险些被日本兵夺走生命。

在她6岁那年,她们一家四口坐上了从湖南逃亡贵州的汽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车门突然打开,将年幼的琼瑶甩了出去。

人们都说这孩子不死也是个残废了,可是琼瑶福大命大也只是受了点皮外伤,接着他们又开始四处逃亡。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4)

在逃亡过程中,带着弟弟的丈夫失去了踪迹,这对琼瑶的父母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也许正是这样的遭遇让她的父母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有一次途径小河边,琼瑶的父母径直走向了水中,并将头埋进了河里,不一会咕噜噜的水声就在耳边回响,远处的琼瑶见状也跟着走进了河里。

突然,琼瑶的母亲猛然想起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她拉起父亲,大声哭喊:“咱们死了,琼瑶怎么办?”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5)

正是这样的想法才阻止了一家三口一心求死的决心。

不久后,他们也打听到了失踪后弟弟的消息,将弟弟找回后,直到1949年,他们搬往台湾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6)

可是,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让琼瑶感受到幸福。

搬到台湾后,琼瑶母亲又为她诞下了一个妹妹,她的父亲在师范学校中当了副教授,而母亲也是名校中的语文老师,

身为知识分子家庭的一员,琼瑶的成绩却是年年垫底。

只不过从小时候起,琼瑶的写作天赋就非常受人瞩目。

在她8岁那年,便可以流畅地读完整篇语文课文,虽然偏科但是语文科目的特长也引来了不少人羡慕的目光。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7)

任课老师发现后,想要着重培养琼瑶的写作水平,便在每天放学后为她留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

琼瑶也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直到,她看到学校展示框内的一篇《小炮的自述》,她来了灵感,她也想要发表自己的文章。

就这样在琼瑶9岁那年,她就在上海《大公报》中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可怜的小青》。

虽然父母都是老师,但是在生活上还是十分的拮据,再加上偏科导致成绩落后,让小时候的琼瑶渐渐成生了自卑心理。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8)

16岁那年,琼瑶拿着20分的成绩单望着母亲满是不安,而妹妹这时拿着98分的成绩单走向了母亲,并一直说:“考得太差了,好难过。”

对比之下,琼瑶只好等到深夜才拿着成绩单走向母亲,迎来的便是母亲连声的斥责:“你怎么比妹妹差这么多!”

巨大的压力让琼瑶丧失了生的希望,她去药店买了一瓶安眠药后,将整瓶灌了下去。

还好抢救及时,琼瑶只是昏迷了一周左右,母亲也为此自责不已。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9)

两年后,琼瑶即将面临高考,母亲再一次给琼瑶施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她告诉琼瑶:“你必须考上大学,如果你考不上,身为老师的你的父母都会颜面尽失。”

沉重的学业再加上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琼瑶的体重迅速暴瘦,导致她的精神也是日渐萎靡,同学们都笑称她为“林黛玉”。

在家庭中备受冷落的她,从心眼里渴望爱想要拥有爱。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0)

而她这时候的国学老师对她关怀有加,这下子,让琼瑶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比她大25岁的老师,无法自拔。

在那个年代,思想传统,保守也根深蒂固,未成年早恋便已经是受人非议,而师生恋更是超越伦理纲常让人瞠目结舌。

虽然她与老师都约定好等自己考上大学在谈恋爱,但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后,她与国学老师之间的流言便在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1)

而此时高考结束,琼瑶落榜了,母亲为此也是感到非常疑惑,

不久后,琼瑶母亲听闻了琼瑶早恋的消息,一气之下直接闹到了学校,吵闹未果,还找上了了教育部门,最后这位国学老师身败名裂被学校开除了。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初恋让琼瑶伤心不已。

而琼瑶母亲丝毫不理会琼瑶感情受挫的苦楚,坚持让她又复读了一年再次参加了高考。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2)

而这一次琼瑶又落榜了。

连续两次落榜再加上之前的感情不顺,使得琼瑶再一次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她又一次吃下了大量的安眠药选择了自杀。

所幸又被救活了,重生之后琼瑶想过远走高飞去寻找内位曾经的国学老师,就在临走的前一天,母亲突然宣布要举办生日盛宴。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3)

在宴会当天,母亲说完庆生词之后,哭着对琼瑶说:“如果你想走,那你就去吧。”

琼瑶一时也是百感交集,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母亲,选择了继续着在家里。

1949年,国学老师去世,琼瑶未果的初恋也早已随风消逝。

经历了两次自杀,琼瑶的母亲也对她没有像之前那么严厉了,她不在硬性要求琼瑶考大学,而是尊重她的意愿。

琼瑶的心中一直拥有着写作的梦想,她还是想当作家。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4)

这个想法也让她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二个男人庆筠。

在琼瑶刚踏入文学领域时,庆筠已经在很多杂志社刊登了不少作品,在文学领域也算得上是琼瑶的前辈。

与琼瑶不同的是庆筠的写作方向是历史层面,在写作历史小说时,需要借鉴很多的历史资料,恰好,琼瑶的父亲正是这方面的教授。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5)

有一次,庆筠来到琼瑶家中拜访陈致平,想要请教一些关于历史的知识,不巧的是,没见到陈致平,反而见到了正在和弟弟打牌的琼瑶。

庆筠想着反正等着也是等着不如一起打会牌消磨一下时间,就这样庆筠与琼瑶相识了。

通过打牌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久后,庆筠再一次登门拜访,不过,这一次他找的不是陈致平,而是琼瑶。

通过上一次打牌庆筠得知琼瑶也非常热爱写作,这让他十分意外,有着共同的爱好两人私下里也是经常在一起探讨关于写作的知识。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6)

在这段时间里,琼瑶并没有发表过什么作品,琼瑶妈妈见状又打起了让琼瑶复读的念头,顺便还帮琼瑶物色着对象。

可是琼瑶的心思全放在了写作上,她心里认为只有跟庆筠相处时才是最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压力的时候。

因为庆筠知道,琼瑶爱写作,向往写作,也只有他是全心全意支持琼瑶写作的。

通过长久的朝夕相处最终让二人的心慢慢的靠在了一起,琼瑶和庆筠在一起了。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7)

可在一起之后,还是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母亲认为:“一个作家的稿费能有多少呢,跟着他你只能受罪。”

这段话让琼瑶的内心彻底崩溃了,多年以来,琼瑶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母亲的强势让她喘不过气,此刻她选择挣脱母亲的束缚,与庆筠私奔了。

1959年,琼瑶和庆筠结婚了,那一年,她21岁。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8)

结婚后,二人朝着文学梦一同进发,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庆筠加入了一家杂志社,不久就被派往国外,在那期间琼瑶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小庆。

只身一人的琼瑶又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家里,回到家里之后只要小庆一哭,琼瑶的母亲就开始发脾气,她指责琼瑶吵到了小妹。

无奈之下,琼瑶也不敢反抗,只能一边带着孩子一边靠写稿子赚钱养家。

在那段时间里,琼瑶陆续发表了《幸运草》、《情人谷》等短篇小说,发表后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强烈支持。

琼瑶也逐渐开始在文学界崭露头脚。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19)

可远在美国的庆筠在工作上却是极其不顺利,他经常因写不出作品而备受责罚,收入也是逐渐缩少,慢慢的他开始向琼瑶要钱,

也许是在美国待不下去了,庆筠很快便回到了国内。

回国之后他看到了琼瑶写的言情小说,一身孤傲的他对着琼瑶说:“言情小说最没深度,如果你一直写言情小说,你这辈子都不会有进步。”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0)

这番话打击到了琼瑶脆弱的自尊心,证明了两人三观不合,也为之后二人的分开埋下了伏笔。

之后的琼瑶文思泉涌,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对比之下,庆筠却是一篇也写不出来了。

慢慢的庆筠生出了嫉妒的情绪,对琼瑶更是冷言冷语,一言不合就开始讽刺她。

家里的气氛日渐压抑,庆筠也学会了喝酒赌钱。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1)

在琼瑶25岁生日那天,曾经发誓戒赌的庆筠却迟迟没有到达宴会上,最后,还是琼瑶的弟弟把他从赌场扛了回来。

曾经文学书生的样子早已不见,已然变成了一个好酒爱赌的伪君子。

之后,琼瑶发表的《窗外》成为了她与庆筠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2)

这篇小说是琼瑶回忆在上高中时期她与国学老师之间的爱恋故事。

可是左藏半掩的琼瑶还是没能防住庆筠看到这边文章,可是庆筠非但没有大发雷霆还细声的说:“这是一部好小说,你很不错。”

很快,小说《窗外》在1963年成功发表,一经发出就备受好评,最后还推出了单行本,火爆到供不应求。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3)

琼瑶高兴的同时,也受到了父亲和庆筠的责骂,父亲说:“你这本偏于自传,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你却拿来赚钱,别人也只是买来看你的笑话而已。

而庆筠也是心灰意冷,他认为琼瑶最爱的是他的老师,对于自己毫无爱意。

过了几天之后,庆筠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都是在指责琼瑶婚后的过错。

文章的发表让琼瑶与庆筠日积月累的矛盾,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

与此同时,《窗外》的大卖让琼瑶受到了《皇冠》杂志社社长的重视,并邀请她参与了电视专访。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4)

也就是这样,琼瑶认识了平鑫涛,一个让她背负骂名的男人。

在做完电视专访后,琼瑶回到了家中,在家里她看到了平鑫涛送给她的点唱机和唱片。

因为琼瑶出色的文笔获得了平鑫涛的赏识,他帮琼瑶租好了房子,为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还帮她找好了佣人。

可是平鑫涛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家室的已婚男人,他的妻子是有名的画家林婉珍。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5)

到了1964年,琼瑶与庆筠选择了离婚,琼瑶也因此搬到了台北,从此二人分道扬镳不再往来。

到了台北之后,平鑫涛再次帮琼瑶张罗起租房的事情,这一次竟然明目张胆地租到了自己家的斜对面。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6)

平鑫涛无微不至地关心让琼瑶爱上了这个有妇之夫,她不顾着众人的看法做起了情侣之间的事情。

当吃到好吃的,她就会立刻拨通平鑫涛家里的电话,让他赶过来和自己一同进食。

甚至有一天她穿上了新买的旗袍,亲自到平鑫涛家里问他好不好看,这俨然就是一副小三得志的样子。

之后,平鑫涛开着车带着琼瑶以及小妹出去游玩,可是在途中却发生了车祸。

琼瑶和小妹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为了不让记者曝光平鑫涛与琼瑶的丑闻,还是平鑫涛妻子出面带着她们赶往了医院治疗。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7)

听闻小妹出车祸,琼瑶的母亲急匆匆地赶往了医院,也是到医院之后她才知道琼瑶与有妇之夫相恋的事情。

知道这个事情的琼瑶母亲,为了让她们分开,还做出了绝食的举动。

她对着琼瑶大骂:“他既有妻子,又有孩子,你只不过是帮他稳固事业的工具,你迟早被他玩完!”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8)

从小向往纯真爱情的琼瑶听了母亲这番话,内心也逐渐开始动容了,而此时平鑫涛的一番话坚定了她分手的决心。

平鑫涛说:“你可以再等我几年吗,我一定把最好的都给你。”

这样的话明显就是在耗着琼瑶,琼瑶心里也明白,便对平鑫涛提出了分手。

可是,平鑫涛却不同意了,他开车带着琼瑶开向了悬崖,可就在快要掉下去的那一刻,琼瑶抱住了平鑫涛,至此才保住了两条命。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29)

之后的二人重归于好,就这样度过了十年之久,平鑫涛与妻子离婚了。

在与妻子离婚之时,平鑫涛对林婉珍说:“是琼瑶逼迫我做的决定,她太柔弱了,需要我的保护。”

至此林婉珍都没有过任何怨言,也是《往事浮光》文章的发表,才真真切切地描述了琼瑶上位的事实。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0)

外界的流言蜚语并没有抵挡住琼瑶与平鑫涛的相爱的勇气,虽然琼瑶屡次接到骚扰电话,但也只能是忍耐。

直到1979年,琼瑶与平鑫涛才领证结了婚。

同年年底,琼瑶与平鑫涛合作了成立了巨星影业公司,从这开始,琼瑶的名字响彻了大江南北,成为了风靡全国的“言情教母”。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1)

婚后的琼瑶与平鑫涛过上了安稳又浪漫的日子。

不知是因为自己就是“小三”的缘故,在她之后写出的作品当中,“小三”的身份往往最后的结局都是家庭美满。

在《新月格格》当中,主角新月作为第三者竟说出了:“我不是破坏这个家庭的,而是来加入这个家庭的”,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2)

还有在《菟丝花》中,江雅筑说:“我不是存心要与你抢老公的,我也是逼不得已。”这些台词也真的是让人三观尽毁啊。

之后的《还珠格格》、《一帘幽梦》以及《情深深雨蒙蒙》虽然歌颂了崇高的爱情,但是剧中的台词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如《又见一帘幽梦》时,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3)

以及《情深深雨蒙蒙》当中的何书桓;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4)

琼瑶阿姨所推崇的爱情至上,虽说让人向往,但也切勿忘了现实。

2017年,琼瑶的丈夫平鑫涛因中风失去了意识,如果同意插管那么平鑫涛就还有活的希望,可在这件事情上,平鑫涛的子女却是意见相反。

琼瑶认为平鑫涛这样活着没有意义,她选择安乐死,但是平鑫涛的子女认为这还没有的病危的程度,想要插管维持生命。

之后,平鑫涛的子女在网络平台中发布了一则声明。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5)

最终,琼瑶被舆论被逼无奈选择了插管,就这样琼瑶宣布了与粉丝道别的消息,继而选择一心照顾平鑫涛。

两年后,平鑫涛因抢救无效逝世。

琼瑶的真实生活(从言情教母到)(36)

纵观琼瑶的一生,如同她写的琼瑶剧一般“狗血”,被生活环境所影响的一生,她渴望爱,而又追捧爱,所以她写出的作品也是爱情大于一切。

对与琼瑶剧中所歌颂的为爱而死,为爱而活的绝对理念,也希望大家能够看清现实,用理智的头脑去看待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