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陈礼忠

第一人

毫无疑问,陈礼忠先生是极受瞩目的当代工艺美术家。

2012年3月,他第一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志归完璞——陈礼忠寿山石雕艺术展」,百余件大型寿山石雕作品被从福州运进北京,用荷、鹰、花鸟三大系列作品取意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在展厅中浓缩了一个时代剪影,展现出与崛起中的中国经济相媲美的文化软实力。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2)

《远瞩》 39x30x56cm 寿山焓红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作品

在2012年这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之前,没有任何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展览走进这里。诞生于福建福州的寿山石雕艺术虽然已经有了1500多年历史,但独特的地域属性和长时间的推广缺位,在很长时间里限制了这门艺术走出去的步伐

而陈礼忠2012年初次与国家级博物馆的合作,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寿山石雕在主流艺术视野的地位和分量。往后的2014年11月,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的艺术家,陈礼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心点石---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展出150余件寿山石雕刻作品。到了2017年,陈礼忠再回中国国家博物馆,带着门下学生共计150余件的寿山石雕作品,冲着寿山石雕这一工艺美术的艺术性而来,展览名足够直白,是「寿山石艺」。

几年时间全国范围内的高度聚焦,陈礼忠证明了当代工艺美术家的艺术语言能够有效地帮助地方文化走出去,也可以代表寿山石文化向外传递声音,同时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官方美术馆的信赖。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3)

《池面风来》57x27x36cm寿山老岭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作品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4)

《安居图》57x29x21cm 寿山焓红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作品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5)

《荷盖蟹巢》 90×50×40cm 寿山高山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作品

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作为创作者,陈礼忠的创作材料是寿山石。可是在2012年之前,他创作之外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不断地向媒体、艺术机构、藏家重复解释,「寿山石是什么。寿山石雕是什么,寿山石文化是什么。」——因为很多人是对寿山石这个材料有本质兴趣,认为寿山石雕只是寿山石做成的产品之一。

另一个更加严酷的事实是,更多人对寿山石一无所知。陈礼忠知道,要真正意义上让寿山石雕的声音传出去,要不停地讲。

第二种身份

某种意义上,2012成为陈礼忠的分水岭。

这一年,他成为当时福建省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荣誉。艺术家之外,身份也在不断叠加,从地方艺术行业协会的带头人,到进入国家层面艺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中宣部「四个一批」全国文化名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6)

《荷塘深处双雀依》70x47x67cm 寿山老岭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艺术家的工作是自我的,是关起门来干活,把东西做到最好,有点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意思。」陈礼忠说,「可我不一样,我既是创作者,要拿作品出来,又因为职务的关系,对寿山石行业的决策、布局,都是我的日常工作。」

艺术家和官方两种身份,看起来互为反面悖论,但放在陈礼忠身上,又显得十分合理。

其中一个草蛇灰线的伏笔,是1970年代陈礼忠进入寿山石雕行业时,目睹了老师冯久和那一代雕刻大师面对寿山石雕的真诚和纯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陈礼忠觉着自己也负有某种文化使命。平时除了跟着老师练习雕刻,他偶尔也会想,「如果将来有能力,自己能为这个行业做什么。」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7)

《荷盖擎雨》35x35x65cm 寿山老岭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站上更大平台讲寿山石雕故事的机会起于2010年。陈礼忠历时五年创作的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以镇馆之宝的身份亮相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官方以1.3亿的价格为其投保,他成为第一批获得此官方大型活动入场券的中国寿山石雕艺术家

此次活动让陈礼忠获得了巨大声誉。也是那一次,陈礼忠展示出了他的艺术、推广才能,以及让寿山石雕被更多人看到的欲望。

2012年之后,陈礼忠有了更多公开展览和公开亮相。他想通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这种国家级重大美术馆中的展示,使现代寿山石雕在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中更好地找到它的位置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8)

《枯木八哥》 45x85x36cm 寿山山秀园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9)

《怅望凉风前》51x30x34cm 寿山焓红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与此同时,陈礼忠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务,比如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长等等。他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

他更加频繁、更大声地说话,寿山石雕相关大大小小的会议,每次必到,常常为了维护寿山石雕,跟人公开争论,声量巨大,发言犀利,所有的表达都在讲述一个诉求:「寿山石雕文化和寿山石雕艺术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响亮的声音」

2022年夏天,陈礼忠坐在艺术会客厅里,谈论起过去十年多重身份的真实体验,坦言是「更复杂。」

复杂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和声音,从代表个人的表现,演变到寿山石雕从业群体的表现,日常工作要面临更繁乱的权力和人际关系,在大系统概念上去做更多平衡、开拓,以及接受更多审视。

一部分审视来自行业内部。

长期创作生活在寿山石雕艺术腹地福州,陈礼忠观察到切实存在的情况,是主流圈子对寿山石材料本身的关注,远超雕刻艺术。而陈礼忠主张,「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明史的进程,但别忘记文化和艺术的创造主体,是人。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10)

《余韵在秋 》38x39x54cm 寿山老岭石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这也是他的创作态度。作为建国后寿山石雕艺术第三代的代表性传承人,陈礼忠主动避开顶级寿山石材质所带来的价值加成,转向更单纯地提炼寿山石雕艺术语言,他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讨论和发表文章。

一路议论跟随不断。

陈礼忠并非对个中微妙毫无感觉,但他依旧在自己的坚持里思考问题,因为他对于寿山石雕的文化性和艺术性非常自信,「有足够深厚的沉淀可以挖掘,有足够的生命力继续向前。」而他这样的第三代寿山石雕人的使命之一,就是成为寿山石雕文化的延长线

所以,2006年,寿山石雕作为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名录时,陈礼忠有了更多期待。他认为寿山石雕可以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和当代精神风貌的甬道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11)

《入冬仍秀实》 寿山老岭石 33x28x32cm ©陈礼忠艺术会客厅展示作品

如果说一个时代的艺术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今天国家的发展足够让我在雕刻中实现宏大的气象。」陈礼忠承认自己有在寿山石雕中折射中国时代符号的决心,但选择更轻松、自信,更有亲和感的文人式花鸟图景来表现。

能够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帮助寿山石雕更开放和多元化。」陈礼忠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野心」,为此他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他有一个想法,正式在学术立场上梳理寿山石雕技艺和文化,加强寿山石雕文化背景的挖掘,或许是一种更本质的方式直击人类文明的内核体验

这个计划陈礼忠正在进行中……

陈礼忠专场(陈礼忠响亮的声音)(12)

*陈礼忠(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