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而言,“月经”是人生中绕不开的词汇。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月经已经不再是无法提及的禁忌。青春期的女性通过各种渠道,便能掌握有关经期的种种知识,迈出认识自己身体的第一步。然而,在过去的三千年岁月里,女性却饱受月经之苦。

放血、囚禁、苔藓做卫生巾……往事历历在目,在卫生巾诞生前,女性究竟是如何度过月经期的?古人眼中的月经又意味着什么?现代的月经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

想要知道这一切的答案,不妨从卫生巾的发明说起。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1)

一、改变世界:战火中的卫生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对于无数的普通人来说,战争是最为可怕的一件事,它意味着流血、伤痛与死亡。然而,战火纷飞的废墟之上,总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身着白衣,为人们带来生的希望。

她们,便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战地女护士。

战争的号角吹响,人人裹挟其间,一批来自美国的女护士踏上了征途,前往法国服役。

她们在战地的炮火中完成了一桩桩艰巨的任务。然而,麻烦接踵而来,令人应接不暇,其中,如何解决每月必有的月经期,成为了女护士们最大的难题。

战地条件艰苦,物资紧缺,可若不妥善处理月经,护士们便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好在很快她们便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将目光转向了用于受伤士兵的绷带。

原来,一战时期的绷带大多是棉和丙烯酸的混合物,不仅便宜易得,还具有高度的吸水性,正好解决了女护士们的燃眉之急。于是,在这样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卫生巾诞生了。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2)

尽管如此,卫生巾真正出现在社会大众眼前,却还要等到战争结束两年后。

女护士的发明给了商人们灵感,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项发明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战火刚刚平息没多久,美国金佰利公司就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性卫生巾:高洁丝。

时至今日,高洁丝仍然是活跃于市场上的卫生巾品牌。倘若我们打开它的官方网站,甚至还能看见四位创始人与高洁丝卫生巾的合影,有趣的是,这四位创始人竟然都是男性。

无独有偶,卫生棉条的发明者哈斯也是一位男性医生。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20世纪人们对于月经的某种既定看法:大家认为月经是一种“病”,是一次个人卫生的危机,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平安度过。

当时,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医生一类的职务大多由男性担任。因此,陪伴与引领女性度过月经期的往往是男性医生。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3)

但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现象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种变化的核心在于,卫生巾不再作为药品出现,而是渐渐成为了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自然有宣传,有广告,有新思潮的交错纵横。

使用卫生巾的女性摇身一变,从“病人”转向“消费者”。为了刺激消费,生产卫生巾的厂商开始绞尽脑汁研发新产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自粘式卫生巾。

要知道,二十年代的卫生巾没有任何固定措施,女性买回卫生巾之后,还需要用别针或腰带自行固定。在历经了将近五十年的发展后,厂商才想出了自粘式卫生巾的创意,产品问世后轰动一时,颇受追捧。

毫不夸张地说,卫生巾的出现犹如惊雷划破黑夜,为全球的女性带来了曙光。因此,这片薄薄的卫生巾,也成为了20世纪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之一。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4)

但是,问题应运而生,在卫生巾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女性又是如何度过经期的呢?

想要解开这个问题,便首先需要知道,古人究竟是如何认识月经的。

二、黑暗过往:卫生巾出现之前

在认识月经这一问题上,古代中国与西方达成了一致,都将其视为不洁与不详的污秽之物。

古时候,中国人根据月经的特性,将其称为“月水”与“信水”。

无论是《说文解字》还是《本草纲目》中,都详细记载着月经的禁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女子每月流血,流出的是一种恶液,倘若处置不当,会招来灾祸。

因此,来了月经的女性不仅不能参与祭祀等重要活动,就连对自己的丈夫也要多加回避。在古代人眼中,男子为阳,女子为阴,而经血中恰恰蕴含着巨大的阴气,如果在这一时期冲撞男子,会折损他们的阳刚之气。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5)

更夸张的是,经期女子不能进产房,不能触碰许多东西,也不能为丈夫洗衣等。放在现在来看,这些说法自然荒谬无比,可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些言论却被奉为真理,长达千年。

西方的情况与中国颇为类似,甚至还加入了宗教的更强力束缚。

在《圣经》中,月经被视为一种污染物,因为它的到来意味着疾病。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女人来月经的时候往往身体虚弱,一不留神还会将疾病传染给自己的丈夫。

因此,《圣经》中也提出了一系列躲避经期女性的条例,与中国古代的戒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断言,认为麻风与梅毒这样的疾病正是通过经期的女人而传染的。为此,古代西方人创造出了许多措辞委婉的词汇,用来避免直白地提及月经。

而归根结底,古代人对于月经的错误认识,来源于对未知力量的恐惧。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6)

人们不了解女性的身体构造,就连女性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何会来月经。在古人心中,月经是一样摆脱了掌控与解释的东西,越无知,便越恐惧,而越恐惧,就越需要加以防范。

其实,古人对月经的心理堪称复杂,一方面全力抵抗,另一方面又心怀忌惮,甚至希望这种力量能够为自己所用。

曾经,后宫妃子如果来了月经无法侍寝,就会在额心点上一点红,皇帝看见自然便明白,这抹红色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不仅如此,民间甚至流传着不少诡异的传说,比如女子的月经加上黑狗血就能驱魔镇邪,一些宝卷中还有“喝血水”赎罪的桥段。

诸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在中西的古人眼中,月经拥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危险至极。

恐惧月经,可谓是几千年来社会的一种共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女性又会如何度过经期呢?

若细数起来,当时的这些手段如今看来堪称残忍,有些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比如,在中世纪的欧洲,来了月经的女性或许要承受放血之痛。

放血疗法曾在欧洲医学的历史上占据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导地位,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当时负责放血的不是医生,而是理发师,医生隶属于宗教系统,不能见血,只有理发师能够拿起剪刀与绷带,为病人放血治疗。

欧洲人认为,人们生病的根源是那些多余而无用的血。而女性在经期的时候,往往身体虚弱,更容易染上疾病,所以为了防止病情恶化,便要趁着经期放血。

这种疗法甚至给了后世启发,他们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不容易痛风与关节炎,这恰恰是因为女性已经趁着经期,排出了污浊之血的缘故。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7)

除了放血之外,不少女性还面临着被囚禁的命运。

所谓囚禁,就是将女性关在特定的区域内,不允许她在经期与旁人接触,这在中西方的文化中均是常见,不过是具体形式不同。

在有些中世纪的社区中,来了月经的女性不可以接触他人,犹太教的信众甚至会派出专用的车,接回自己的同伴,为的就是避免他们在公共汽车上被来了月经的女性“污染”。

而放在中国,有些地区不让女性在来月经期间下楼,就连晾晒衣服也不能放在日光下和街面上,更不能放在行人的必经之处。

如果一个人走过了带着“秽物”的衣服下,甚至可以找主人索赔,硬是要主人替自己放鞭炮,祛除灾祸,方可罢休。

而在卫生巾出现前,女性想要处理经血,也要煞费苦心。

在欧洲古代,希腊当地的女性常常用一种吸水性较好的苔藓来擦拭经血,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月事布出现,陪伴女性度过了长达千年的岁月。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8)

顾名思义,月事布只是一个简单的布袋。与现在的一次性卫生巾不同,月事布往往需要重复使用,女性不仅需要自己动手将其清洗干净,还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填充进月事布,用来处理经血。

月事布中的填充物可谓是五花八门,草木灰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价格低廉,就算是贫寒人家的女子也用得起。

除草木灰之外,还可以填充棉花或草纸,但无论哪种,都给女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人难以跳脱出自己的时代,因为,古代的大多数女性也将月经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这是闺阁中“不光彩”的隐秘事件。

可以说,月经是病这种观念流传千年,束缚了一代又一代女性,令人扼腕。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9)

那么,卫生巾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从恐惧到开放的思想如何演变?直至今日,又有哪些有关卫生巾的争论呢?

卫生巾与中国的渊源,需追溯至民国。

三、走向开放:有关卫生巾的争论

民国时,西风东渐,社会巨变,一大批新事物争先恐后涌入神州大地,卫生巾便是其中一例。

彼时,胡适作为新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首次在报纸上向女性倡导使用卫生巾。有意思的是,卫生巾广告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出现在了报纸上,令人耳目一新。

民国时有关卫生巾的使用往往和“新卫生”问题串联在一起,被作为西学的一部分推广。

遗憾的是,当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堪,社会极为贫弱,卫生巾虽好,可对绝大多数女性来说,仍然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纵然胡适大力倡导,民国的大部分女性仍然还是沿用了过去的月事布。但是,亘古长夜被凿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至少在文人与广告的渲染下,月经的禁忌已经开始逐渐被打破。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10)

人们开始明白,月经并非是什么会带来不祥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卫生巾真正进入国人视野,其实是在改革开放初期。

80年代,国外卫生巾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国内一批有经济头脑的人意识到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决定引入生产线,将卫生巾推广至全国。其中,赫赫有名的恒安集团便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

中国最早的卫生巾生产线从日本引进,最开始仍是小众商品,并未引起大的轰动。直到形形色色的广告出现,为中国卫生巾的推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985年的O.B.卫生巾广告。

O.B.不仅是普通的卫生巾,是需要放入体内的卫生棉条。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激起千层浪。

它的广告大胆新颖,以招贴画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街头巷尾,广告中的女性笑容灿烂,一边荡秋千一边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言明卫生棉条在经期带给了她舒适和自信。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11)

霎时间,女孩自信洒脱的笑容如阳光般照进了万千女性心中,她们也渴望成为同样的人。于是,中国广告史上的奇迹发生,短短一年时间,积压的商品便销售一空,卫生巾作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商品,闪亮登场。

恒安集团的创始人许连捷大喜过望,连忙在次年斥巨资为自己牌子的卫生巾买下了《八仙过海》电视剧中的广告。

有了先前的种种铺垫,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真正对卫生巾生出了兴趣,她们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改变思想,接受这样东西?

变革一旦开始,便如滔滔江川,势不可挡。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中,卫生巾以风卷残云之势,彻底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恰好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它们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产品引入中国,良性的竞争激发了市场的无限活力。

在商业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的卫生巾市场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变。

199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全年也只卖出了20亿片卫生巾,可到世纪末的时候,这个数字足足翻了15倍。

2016年的时候,卫生巾的覆盖率在全国已经高达96%,从陌生到熟悉,现如今,几乎每个女性都离不开卫生巾,更不会再去辩论与犹豫,是否有使用它的必要。

45岁女性注射活体细菌(被放血囚禁苔藓到卫生巾)(12)

然而,有关卫生巾的新一轮争论,也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与社会中酝酿。

2020年,一条2毛钱的散装卫生巾新闻冲上热搜,将卫生巾的使用问题再次带到了众人眼前。

比起过去无人知晓卫生巾的艰难,如何确保每位女性都能用上卫生巾,成为了急需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有关卫生棉条与卫生巾的讨论也浮上水面。人们各抒己见,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卫生巾能够成功的来到世界女性的眼前,所依赖的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商业的高速发展,第二便是女性意识的逐渐苏醒。

回顾往日,如今看来那些有关月经的斥责,只会道一声愚昧,付之一笑。

三千年来,社会认知女性月经历经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恐惧,有禁忌,也有无知与伤害,从苔藓到月事布再到卫生巾,这场变革的背后,不仅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彰显着女性力量的萌发与崛起。

认知自己的身体,是女性独立所迈出的第一步,或许前路仍然漫漫,但未来必不遥远,定有一日,天光大亮。

参考文献:

1、程立,程建华编著. 英汉文化比较辞典[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12.

2、项楚主编. 中国俗文化研究 第3辑[M]. 成都:巴蜀书社, 2005.12.

3、郭义编著. 中医刺络放血疗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03.

4、(美)Leon Speroff,Marc A.Fritz主编;李继俊主译. 临床妇科内分泌学与不孕[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装饰》杂志编辑部编. 装饰文丛 4 教学研究卷[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