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5月16日,《云南一高校用封校时间造了一辆‘超跑’》的视频火了,更有抖音号为“打小妖怪升级”的系列视频,揭示了这辆“超跑”制作和上路测试的全过程,近日,记者走进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采访这辆超级跑车的制造者,张育彪老师和他的学生,回顾这一年半以来克服困难,让一辆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制造的“跑车”成功起跑的过程,师生非常自豪,张育彪老师说“感觉这辈子做汽车值了”!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1)

“超跑”长5.3米宽1.8米

5月26日上午,在学校汽车改装教研室里,“超跑”静静停在一边,没有喷漆仍未完工的“裸车”,真实、超酷。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2)

指导老师、云南交运院汽车造型与改装教研室主任张育彪介绍,这辆“超跑”长5.3米,宽1.8米,除了一个旧发动机、仪表盘、四个轮子外,其余所有部件,包括前脸、后盖、底盘、车门以及所有油电线路,全部是学生自己制作连接,自己画图、设计、焊接,硬是一点点把这张“超跑”做出来,跑起来。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3)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4)

现在“超跑”路试能跑,但是更长的路试和极限测试还没有做,一旦要做相当路况和距离的路试,安全性能测试也要达到标准,包括大家最关心的能跑多快,这些基本的技术数据都还没有,还需要一步步改善和提升,同学们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把它做成一张“超级跑车”,现在还只能算完成了一个1:1的模型。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5)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6)

下课后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

云南交运院汽车造型与改装专业共三个年级的学生,张育彪老师让学生自愿报名超跑计划,开始共有50多人报名,最后坚持下来21人。每天学生们下午四点半下课后,就来到实训室工作,晚饭后,从七点钟开始再到九点,每天都要工作三四个小时,天天如此。有的学生干活,浑身上下都是灰,去打饭时都不好意思跟同学们挤,吃完饭又继续工作,好多同学最佩服的同学就是李天乐,他最能吃苦,周末都会花时间来研究如何修复那个发动机。

张育彪老师也是每天和学生们一起,他不直接命令学生们怎么做,而是不断提供学生们试错的机会,不断让学生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打怪升级一样解决困难和问题,他戏称自己就是一个后勤保障,学生们缺什么,他就想办法提供什么。为了能更多陪伴学生们,张育彪老师把媳妇也约到教研室,一起陪伴学生。

一位学生说,张老师自己有家有了孩子,但是还是把学生放在首位,“把最好的给了我们”。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7)

汽车废旧部件装饰窗台

为什么选择“超跑”

为什么选择制作“超跑”?张育彪老师介绍,考到学校里学习的这些学生,不少都很喜欢汽车,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希望通过白手起家制造超跑这样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找一件事情给学生们做,能把他们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激发起来提升起来。就像《卡特教练》说的,你在篮球场取得成就,你才能在社会上取得成就,我想,学生也一样,你在学校里树立自信心,到社会上遇到各种困难都打不倒他,才能成为行业精英,在学校里这么复杂困难的车都做出来了,那未来走出学校,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挑战都不害怕。

超级跑车独特的空气动力学、流线型设计都与普通轿车不一样,它的发动机也是后置后驱、门的设计也不一样,碳纤维的材料比普通轿车更轻,动力更强劲,流线型的车身设计显得酷炫,这种酷炫的样子,更能点燃学生们的激情,因为这些孩子正是二十岁的年龄,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情有没有趣。

与隔壁的“志远赛车”相比,赛车和超跑的制作是一样的,也是要白手起家做出一张车子,“但他们做的赛车的比赛标准是固定的,我们的超跑则是按自己来想象自己来做,是不限制学生的想象和发挥的。”张育彪这样说。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8)

轮胎茶几

最难点是发动机

什么是制作这张超跑的最难点?回忆起来,张育彪老师说,现在说起这样一张超跑,有些网友认为什么都不算难,可是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是最难的,都是要费尽心思去拼命试拼命想才能克服的。有的小小一个问题,不断做成甚至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9)

给学生荐书

但是,最最难的,还是发动机,因为这是一台报废车的发动机,六缸的,但原来是前置的,现在跑车放到后边,不断调整,接线,足足花了有一年多的时间,才真正响起来。

学生谈收获

秦宇帆:来自曲靖市师宗县,负责拍摄和剪视频。

感悟:参加超跑以后剪辑技术和拍摄技术越来越好,对汽车也更熟悉了。

郭应洪:老家云南昭通,以前喜欢打游戏,现在参加超跑后,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每天有加不完的班,虽然很累,但也不负这一年的努力!

江才雁:来自云南红河屏边,是汽车改装与造型专业班上唯一的女生。

感悟:收获很大,制作超跑要自己动手去学,去实践,这些过程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团结的精神,很幸运遇到这样一帮人,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我做过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希望我们越做越好也越来越好。

徐滢樂:老家保山市昌宁,负责尾翼和车尾的制作。

感悟:在制作这个超跑的过程中,自己的创造能力、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杨春:来自普洱市墨江县。负责整个车的外观。

感悟: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动手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了自身整体素质和团队意识。

李兵祥:老家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负责车身焊接,车身设计。

感悟:来车队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车队学会了很多东西,也不断提高自信心,在这里找到了希望,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指导,我相信我们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好,不断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超跑计划指导老师:张育彪

云南交运院汽车改装专业群负责人,汽车造型与改装专业负责人,宝马集团培训师。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专业为车辆工程。

感悟:超跑计划,我们当然关注车,但更关注的是人,是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想象力、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我个人觉得,和同学们一起造出这样一张跑车,我做汽车这个事就值了,哪怕未来我不再做汽车,都值。

中山电子科技大学超跑(昆明一高校师生造了一辆)(10)

超跑计划师生名单:

指导老师:张育彪

辅助指导老师:王正德 昂大吉

学生名单

云南交运院汽车改装与造型专业

2021级

1.罗杰中

2.范福南

3.母其鑫

4.江才雁

5.郭应红

6.赵子安

7.刘加贵

8.徐滢燊

9.陈发望

10.李利国

11.秦宇帆

12.石禀川

13.李天乐

14.杨春

15.付贵

2020级

1. 李发荣

2. 朱俊杰

3. 马建富

4. 李兵祥

5. 彭超

6. 赵叡

为什做要做超跑?

现在,有很多人关注我们。他们从各种渠道打听我们做的跑车的变化,想了解跑车外观和动力有没有变得更好一些。而我从始至终关注的是我的学生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他们有没有因为做跑车这件事变得更好一些。

今年3月14日,我无比失落,因为有10名学生提出要退出超跑计划。我特意邀约这波人座谈,详细了解他们退出的原因,并告诉他们做超跑的益处—能帮助他们成长。看到他们无动于衷,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带着这帮人在学校里逛了一圈,特意带他们去看那些在教室无所事事的学生。我告诉他们,离开这个项目有可能他们会往这样的方向发展,甚至成为这样的人。然后,我带他们去看了很多间教室,我特别希望某个地方的某个堕落的场景能触动他们,能促使他们改变退出的念头。

大概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叉路口,一边能去想超跑计划,一边回到教室。我害怕没人跟着我来,又苦口婆心的劝了他们半天,结果这10个人里只有1个人跟着我走,其他头也不回的走向它路。当时,我表面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超级难受,差点流出眼泪,我感觉自己好失败,竟然帮不了他们。

其实,离开团队的这些同学,在团队里贡献不是特别大,也没有为团队解决过实际的问题,现在车上的部件几乎找不到属于他们做的东西。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们,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在做企业,必须要淘汰那些无法创造价值的人;我是在做教育,我要尽可能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成长,而做事才能让他们成长。他们在超跑计划,每做一个部件都会遇到十几个困难,这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每打败一个妖怪就能集攒一些经验值,经验值攒够了就能升级,而现实中困难能帮助他们成长(我们的媒体账号打小怪升级,就是出于此意)。如果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上上课打打游戏睡睡觉,我真很难想象他们会遇到多少困难,那么他们永远无法升级,读了几年大学依旧原地踏步。

事实上,原地踏步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小孩自从念了大学后就变得越来越懒惰,做家务的时间越来越少,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多。懒惰是一个人通向优秀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当一个人懒得思考、懒得行动,他肯定会走下坡路。现在的学生,没课就在宿舍躺平,花很长时间刷视频、打游戏,吃个饭都让舍友带或点外卖,几乎不去锻炼身体,周末一睡一整天,你说能不懒吗?他们会因为读过大学而变得更优秀吗?

在成立超跑计划之初,我制定一个了规定,每天要在超跑计划待满3个小时。学生4点下课,4点半就要到超跑计划集合,工作一个小时后可以休息一会,7点钟要到超跑计划集合,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可以说,他们的时间都花在制作跑车上了。有一位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把学生积极的时间搞得多多的,再尽可能去压缩学生的消极时间。”学生把时间都花到解决超跑制作的问题上,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往消极的方向发展。有一句话,我和很多人都聊过:就算学生来超跑计划什么都没学到,至少我可以保证他不会成为一个懒惰的人。他们每天花这么多的时间做一件事情,再如此坚持2—3年,他们会成为一个勤奋的人,那他们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有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超跑?我告诉你其中一个原因:如果不做超跑,他们可能就不来了。这帮刚满20岁的人才不考虑能不能成长,他们更在意是否有趣,但我们不能不为他们考虑。当他们来了,事情就办妥了,他们在做车,我们在育人。(张育彪)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杨理锐

责编:杨芮 实习编辑:许妍茹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