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00年,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先生提出“少年强则国强”,让无数国人警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话又说回来,那少年怎样才能强呢?
“玉不琢,不成器”,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些都点明了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中国的教育关键在于国学。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日趋加快,国学根基则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而我们敬爱的曾仕强教授,心心念念,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非常注重国学教育。
“时也,命也”,一次偶然的机缘,圆了曾教授的国学教育的心愿……
01 坐以论道
2012年夏天北京,在一次饭局上,有位古稀之年的老者,精神矍铄,面容和善。
他就是台湾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旁边作陪的是曾教授大陆秘书李志峰老师,秘书志峰老师之前一直在国家教育系统工作,所以这方面的朋友自然比较多。
在座的还有几位领导,其中一位正是主管教育事业的领导。
席间这位领导向曾教授说,早听闻您老的大名,一直想向您当面请教,今天终于有缘,得以相见。
曾教授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本分而已。
曾教授一如既往的谦虚,简单而不失身份的寒暄,让整个饭局的气氛轻松和谐。
这位领导,首先向曾教授介绍了当前教育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他说国内近百年来,传统文化一度中断,造成了人们心灵的迷失,而台湾一直没有间断,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想推动国学教育改革,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做。
那个时候,谁都知道教育存在问题,但是却无法抓住根本,找出方向。
当然大家也意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国学的概念太大了,具体怎么做,都不太清楚。
席间,曾教授笑而不语,静静地听着。
这位领导接着非常诚恳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说自己上大学以后读研究生,毕业以后就工作了,然后被公派去国外进修,回来就到教育系统工作。
整个经历,和国学没有一点交叉,现在要做国学教育改革,一点头绪都没有,不知道该怎么做?想请曾教授具体给分析一下。
这一幕好似三国演义,隆中对的场景,刘备为救天下苍生,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孔明下山匡扶汉室。
02 三分天下,当仁不让
接着教育部这位领导,提出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他问曾教授:您认为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位教育部领导的诚意请教,曾教授也开门见山地说:老师很好,国家对教育的政策也很好,我们中国的孩子也很好,但是国学始终没有搞上去,问题出在“教材”上。
只要把教材改过来,老师们再因材施教,国学慢慢地,就可以恢复了。
领导一听,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连连点头说是。
对于国学教育,在教授数十年的游学讲演中,早就想了千遍万遍,对各种问题洞若观火,自然能侃侃而谈,驾轻就熟。
当时大家相谈甚欢,曾教授深情地说,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一定要把文化衔接起来,文化在哪儿衔接?一定是教育!
但是几位领导听了以后,还是没有太明白,干脆就向曾教授提了个建议:您能不能给我们办一所学校,让我们看一看,效果确实很好的话,我们就在全国推广,这样您看好不好?
此时的曾教授,已被教育部领导的诚意打动,没有推三阻四,直接说了一句:办一所就办一所。
坚定而直接,正如教授一如既往的态度:时机成熟,就要当机立断,当仁不让。
03 一生教育,一生奉献
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没有这次会谈,大概就不会有后面国学教育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缘,缘于国学教育;也是圆,圆了曾教授复兴中华文化的梦。
就这样,从2012年起,办一所学校的种子,就种在了曾教授的心里。
平常有事没事,曾教授就会想这个问题,而且想完之后,会写一些纸片记录下来,交给秘书志峰老师去思考、去落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曾教授一家子有27位教师。父亲从事教育工作,教授自己是教授,夫人也是教授,教授的二弟还是教授。
长子曾以德,在美国也是教授,次子曾以仁,在“台湾交大”教学,儿媳在台湾教中学……
真真可称为教育世家了,在教授心里,办一所学校应该就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吧。
可能大家不知道,曾教授在2016年生病,一年以后从医院回到家以后,和夫人刘教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仕强君政谈教育》。
这本书是曾教授生前的最后一本书,谈的还是教育。
回顾曾教授的一生,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后在小学当老师,慢慢地做小学校长,中学校长,最后在六十五岁退休之前,一直做大学校长,退休后也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一辈子献给了教育工作,直到圆满身归大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位智慧老人生前给国学教育留下了什么,我们有目共睹。
这位智慧老人身后还将如何影响国学教育,我们拭目以待。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