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绩与置疑
师生满堂。
那天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半个世纪前、大连西岗区红卫小学足球队曾经的岁月。
朱华东(司职中卫)说:“老师,当年你带领红卫小学足球队,参加市小学足球比赛时,先后以2:1、1:0、3:0的比分,三次战胜东北路小学队获冠军。还曾分别以1:0、5:0、3:0、1:0、1:0的比分,战胜大连电机厂青年队(该队在市厂矿青年赛获冠军)、丹东市中学生队、北京市中学生队、沈阳体育学院队(这三支队来连集训)、大连21中学队(该校曾获世界中学生赛冠军,几乎包揽市中学生赛冠军)。”
“老师,你还记得咱们和沈阳体育学院比赛赢的那个球是怎么进的吗?”任世玉(司职左边锋)问我。“是龚希堂(司职右边锋)竭力追上一个几乎要出底线的球传中后,你及时跟进用头顶进的。”我回答。我们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一支小学队,能够战胜一支强大的体育学院队,很可能是出于一时的侥幸,或者是对方一时的疏忽。然而,他们又力克了那么多的强队,这就并非是偶然了。曾有人置疑:那怎么可能呢?那么你就看看,我和那些小队员们,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2.背景与压力
1968年,我从旅大师范体育班毕业,被分配到民运小学。一年后与拥警小学合并,取名红卫小学。
当时,还处在文革时期,各学科都没有正规教材,体育课主要是操练刺杀、投弹和匍匐前进。1971年2月26日,校工宣队长王树兴布置抓体育项目训练。我被指定抓足球训练。我力争抓田径训练被否决,最后接受了足球训练。经过学习、制定训练计划和运动员选拔,于1971年3月2日开始训练。
我不想抓足球训练的原因:一、当年,大连市有不少学校常年坚持足球业余训练,而且这些学校的实力也都不容小觑,尤其是沙河口区的东北路小学,不仅一直在市比赛独占鳌头,而且还能代表当时中国少儿足球的最高水准,想撼动这座大山夺取桂冠,谈何容易;二、我曾在市跳高比赛获第一名(同时破市纪录),我抓田径训练轻车熟路,而抓足球训练则要现学现卖;三、学校没有操场。
3.学习与收获
我喜欢挑战,挑战越大越有干头。不会训练就学,求名师指点,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探索,要先当学生后当教练。
我首先登门拜访大连一中的薛殿琛老师。他主要传授了三点:一是当教练员不当裁判员,因为足球裁判难免出错,教练员不能在你的队员面前出错而失去尊严,他强调,虽不当裁判员,但一定要学习和掌握裁判法,并传授给队员能在比赛中运用;二是比赛时,教练员要坐得住,不能到处走动,更不能大喊大叫,教练员坐不住,运动员又怎能情绪稳定正常发挥呢?三是比赛时,教练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特别是重要比赛。
我登门拜访的第二位是原西岗区香二小学的韩乐智老师。他赠送给我一本匈牙利(曾获世界冠军)出版的《足球训练大纲》。
受益匪浅。既取得了实践经验,又得到了理论指导。尤其是《大纲》,给我以后的足球训练工作,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对足球训练能“短平快”取得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研读与借鉴
我认真研读匈牙利《足球训练大纲》,发现《大纲》的最大特点是:全面(含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很大,在准备阶段(冬训阶段),能达到70%~80%的比重,在赛前准备阶段,仍保持在30%~40%的比重。
我理解,足球技战术训练,应当建筑在全面身体训练基础之上,即使像足球这种技战术含量如此繁杂的体育竞技项目,也不例外。
我认为,《大纲》强调和注重全面身体训练的宗旨,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训练原则,是高度契合的。
我参考《大纲》,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身体发育特点,对部分项目的内容、方法和运动量进行了调整,制定了全年和阶段训练计划,并确定了各阶段的目的、任务、内容、运动量和各项目的比重分配。我在训练过程中,又制定了月、周和日训练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
5.不解与抵制
在第一阶段的训练中,由于全面(含专项)身体训练达到了70%的比重,大多数时间是无球训练,遭到许多置疑甚至是抵制。有同行说,不像是训练足球,倒像是训练田径。有些队员,由于不理解或不能适应训练而退队或被淘汰。队员数量由最初的三十几名,锐减到二十几名。对此,我有思想准备并留有余地。
但是,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情况。原来,由于当年的物质条件还很匮乏,我挑选队员时,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更多地选择了一些部队医院的子弟,以为他们家的物质条件,会比工人子弟家的物质条件好一些,对训练更有利。没承想在第一阶段退队和被淘汰的队员,几乎都是部队医院的子弟。而最后留下来的,大多数都和我一样,在晨练后的早饭中,啃着自己带的咸菜和玉米面大饼子。然而,也就是那些队员能和我同甘共苦,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照片1 红卫小学与旅顺中学足球友谊赛后留念
6.选材与成果
(1)选身材高大和体能好的队员
一方面,测量队员最初的身高、观察身体类型和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另一方面,利用家访观察父母的身材。实践证明,虽有少数例外,但在多数情况下,父母身材高的,其子女身材也高。
同时,也注重吸收一些,虽当初不太会踢球,但身材和体能好的队员。例如,我为了补充一个高大的中卫,经过观察、测试和家访,相中了一个叫罗斯维的队员。他温文尔雅,性格内敛,高大结实且速度快。经过我的特别“关照”,他进步很快,与另一个高大魁梧的朱华东搭档,相辅相成,成为两个难以逾越的“门神”。
(2)选有突出特点的队员
举两个例子。一个叫李华筠,性格内向,虽当初不太熟悉球性,但奔跑的动作非常轻盈,看上去很舒服,感觉能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叫傅玉斌,性格外向,机敏灵活,热衷守门,入队前,经常穿着不知从哪淘换的、宽大而陈旧的守门员服,戴着护膝护肘,在泥地上左扑右挡练守门。以后他俩参加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李华筠被评为最佳边锋和世界六大希望之星,傅玉斌成为中国国家队最优秀和最有性格的主力守门员。
一支小学队,能够以小打大,战胜了那么多的强队,除了技战术和体能上的优势,其身材也不亚于对方,其中,仅两个中卫的身高,就在1.80米以上,两个中卫加上两个中锋(陈宗玺和王力)的平均身高,也接近1.80米。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体育项目训练,选材是第一要务,选材正确了,几乎成功了一半。选运动员,不能拘泥于一时的得失和优劣,要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衡量。这样,不仅对事业有利,也是对运动员负责。
7.体能与技术
我顶着压力,坚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计划,队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第二阶段的技战术训练,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在训练初期,为了满足队员渴望比赛的心理和了解目前球队究竟是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与沙河口区足球比赛第三名的泉涌小学,打了一场教学比赛,结果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在进入第二阶段训练后,随着技战术训练比重和教学比赛次数的增加,队员的技战术水平也逐步提高。在市比赛的前一个月,我队和东北路小学打了一场教学比赛,虽0:1告负,但纵观全场比赛,我队在体能和创造机会数量上优于对方,只是在机会把握和比赛经验上落后于对方。可是在市比赛时,我队就2:1战胜东北路小学夺冠。第二年市比赛,我队又1:0力克东北路小学,第二次夺冠。
队员的体能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两个例子。其一,由四个足球队员组成的接力队,在参加区田径运动会小学组4*100米和4*200米的比赛中,不仅获第一名,而且成绩都超过了当时初中组的成绩。其二,我队与大连21中学的比赛,是配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根据导演的要求,比赛又延长了近30分钟,在将近120分钟的比赛中,我队一直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持久耐力,将1:0的胜势保持到最后。这是他们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缘由、前提和根基。
实践证明,首先打牢全面(含专项)身体训练基础,再抓技战术训练,要快速和容易得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很可能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照片2 红卫小学两次获市足球比赛冠军后留念
8.物质与精神
我在着重抓全面(含专项)身体训练的同时,也注重抓意志品质的培养。我认为,一支优秀的足球队,不仅要有强大的体魄和娴熟的技战术,还必须具备勇猛顽强的作风、敢打必胜的雄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曾有记者问我:“一支小学队,能够战胜那么多的强队,你是怎么训练的?”我回答:“当让你的队员练到没有理由输给任何一个队时,就无往而不胜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风雨无阻、两头不见日头所付出的时间;“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所流淌的汗水;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所练就的技战术;全面身体训练所锻造的强大体魄;吃苦耐劳、摸爬滚打所磨砺的意志品质。
为了让队员铭记第一天训练和重视头球的作用,利用那一天罕见的严寒天气,一律脱掉帽子,顶风冒雪越野跑,我和队员的耳朵全都冻肿了,疼了好久。在一次大运动量全面身体训练结束后,临时应玉华小学的邀请,又跑步前往,打了一场教学比赛……这样做,主要是培养作风和磨炼意志品质。
虽然,意志品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精神不仅可以转化为物质,而且,能演绎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物质能量。
9.纪律与表率
我认为,一支足球队如同一支军队,必须纪律严明,才能打胜仗。纪律之一,训练时,不能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席,特别是比赛时,不仅要准时到场,还要像士兵上战场带好枪支和弹药一样,穿好比赛服和鞋袜。如有违反,轻者教育,重者处罚,绝不手软。比如,我苦心培养的第一个守门员,在第一次参加市比赛时初露锋芒,达到了能独挡一面的水准,被市体校某教练员看中,并说好赛后给予。他可能知道了这个信息,有些飘飘然和懈怠,在无关紧要的一场比赛时无故迟到,我始终没让他下场。赛后,我忍痛割爱,宣布将其开除,并切断了他入市体校的通道。回想起这件事,稍有些后悔,因为,我很可能扼杀了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足球后备人材,但是,那一次的杀伐果敢,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他既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违反该项纪律的队员。
我觉得,一名足球教练员,也如同一支军队的指挥员,不喝兵血,身先士卒,才能率领士兵打胜仗,因此,凡是要求队员做到的,我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起早贪黑,还是风霜雨雪,不仅从未迟到、早退和缺席过,而且比队员去得更早,以做好训练前或赛前准备工作,几年如一日。
我如同一个军队的指挥员,率领一支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铁军,指哪打哪,所向披靡。
10.严苛与关爱
我认为,做为一名教练员,既要严苛,又要有爱心。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严,一是纪律严明,二是训练严谨。爱,主要是要有关心和体贴的情怀。比如,有一个叫常宪民的队员生病住院,我前去医院看望。他出院后,我再次到他家看望。之后,在一次家访时,他母亲向我抱怨说:“老师,上次你来家看望常宪民走后,他和我吵了一架,说他上次生病,我对他的关心,还不如你。”
在近乎苛刻的规范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亲密无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关系。队员,由遵守纪律的被动,转变为主动。训练,由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全队形成了一个人人都能主动遵守纪律和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的喜人局面,为保质保量完成训练计划,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队员的责任心,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两个例子。一个叫蔡得福的队员,在参加区田径运动会200米跑比赛时,以第二名的成绩跑过终点后,趴在地上。我急忙跑过去查看。他抬起头来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没事,只是没能给你跑第一名。”我还观察到有一个叫刘昆胜的守门员,在一场比赛中转身去捡被对方攻进的球时,为他没能防住这个球而流出了自责的泪水。
我所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和制定的战略战术意图,都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练殚精竭虑,队员尽心竭力,众志成城,无坚不摧。
照片3 红卫小学足球队在旅顺友谊公园留念(1)
11.普及与提高
1974年,我调到原大连七中。我在中小学任教期间,先后为体育院校和各级各类足球队,输送了大批足球和田径后备人材。其中,曾入选国家足球队的朱波、马林、傅玉斌和李华筠,都是他们在红卫小学时,被我挑选到校足球梯队的。国家队的李明(我没带过),也是后来从该校走出去的,至此,该校再没有出现过足球后备人材。
毫无疑问,这是那几年,红卫小学和原大连七中开展足球业余训练所发挥的作用,结出的硕果。其中,我个人的作用,既不是什么《慧眼识球星》(《大连日报》曾报导我事迹文章的标题),也不是什么较正规和系统的训练,而只是为那些具有足球天赋的少年儿童,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和生长的条件。这个时期的实践和成果,既彰显了足球业余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又诠释了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
因此,与时俱进,结合现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大力开展中小学(含幼儿园)足球业余训练工作,是解决目前中国足球后备人材匮乏、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首要工作和基础工程。(未完,待续)
文忠
2022年2月2日修改于大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