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生于公元80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两安)人,唐代著名诗人。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1)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和杜甫并谓“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杜甫和杜牧两人没有直接关条。

两人的远袓杜周乃是西汉时期的酷史,卸使大夫,至杜甫杜牧这一代也经过四百年,中间有十几代人走过,所以说杜甫和杜牧没有直接血亲关系。

杜牧的家世清白,出身京兆杜氏望族,其祖父杜佑门荫入仕,一路攀升,大历六年(756年)任工部郎中,出任抚州刺史。

唐德宗即位后,升户部郎中,迁户部侍郎;因得罪权相卢杞,贬为苏、饶二州刺史。

贞元(785年一805年)初,任尚书右丞,淮南节度使。到了贞元十九年,杜佑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官至宰相。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2)

杜牧喜欢作近体诗,七言绝句及律诗是其强项,尤其是七绝,无论吊古怀今,还是遣愁寻欢,他都以健劲峭拔的笔法书写人生。

他自幼喜欢军事

十几岁时就写过十三篇《孙子》的注解,二十二岁写《阿房宫赋》,二十四岁又写下长篇五言古诗《感怀》。

五十四韵五百三十言,借以抒发心中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忧虑,诗重情深。次年,大和二年(828)年,登进士及第,任弘文馆校书郎,算是走入了仕途。

某天杜牧经过湖北武昌西南方的赤矶山,也就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主战场,杜牧在此伫立沉思,写下《赤壁》: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3)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此役不仅在历史、军事、政治上,更多的是文学上被屡屡提及。

当年,东吴、蜀汉在此大破曹军,迫使曹操北回,孙权、刘备各自夺得荆州一部分,三国鼎立的局面借势完成。

折戟沉沙:即指惨败的曹军。

“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讲的就是杜收想像出赤壁之战的旧址中一个普通的场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最为精彩,这是杜牧想的另一个场景,而且是虚构的场景。

赤壁之战胜在火攻,火攻之势胜在东风,周瑜借势东南风才打赢此仗。赤壁之战在隆冬,长江中下游应刮西北风,但天有不测风云。

次日,赤壁杀伐气势的那一带一反常态刮起了东风,周瑜借此东风大胜曹操。

假如那天不刮东南风,那周瑜还胜得了吗?大小二乔乃绝色美女,大乔为孙策妾,小乔为周瑜妻,杜牧假设周瑜战败,大小二乔皆会成为曹操的玩物。

铜崔台是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的三台之一,另外二台是金虎台和冰井台。曹操在此聚集文人,载歌载舞。

还曾花重金从匃奴左贤王手中赎回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蔡邕之女。蔡文姬在此处为曹操演奏了《胡笳十八拍》。

基于这些历史事实,杜牧大胆假设了赤壁之战另一个结局:“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吊古诗写得别具一格,不评价历史对错,就借两个场景,一真一虚,真景举重若轻,以小见大;虚景,惧假成真不寒而栗。让这首诗貌似浅近却经久不衰。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4)

在杜牧写过诗里,他最知名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说是一首唐诗,读完确有一丝宋味,有可能是南宋人的伪托之作,。

证据是杜牧去世后,他外甥裴延翰整理编辑的《樊川文集》没有收录此诗;到了北宋初年,对此书做了遗补,《樊川外集》及《樊川别集》都不见此诗。

北宋末南宋初的大学者洪迈的著作《容斋随笔》,他上报朝廷,集国家之力编了一部上百卷的《万首唐人绝句》依然没有杜牧的这首《清明》。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5)

《清明》第一次出现在杜牧名下,是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当时暑名刘克庄编选。今天的大众读本《千家诗》就是南宋本的改良本。

《千家诗》的流行,让大部分读者以为《清明》一诗为杜牧所作。如果对唐诗了解较多,较深又对诗意敏感的话,可以悟到《清明》这首唐诗有一丝宋味。

我也倾向于他是南宋人的伪托之作,原因是我第一次读完这首诗就隐隐觉得他不是一首唐诗,一点唐诗的味道都没有。事实证明这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等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

铜雀春心锁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