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国民党内部的种种矛盾日渐凸显,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当日,张、杨通电全国,发表了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声明发动事变是为了迫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宋美龄得知蒋介石被扣,起初“不啻晴天霹雳,震骇莫名”,但很快冷静下来。

当天下午,宋美龄收到张学良将军发来的电报,张在电报中告知此次发动事变旨在增强抗日力量,绝非挑起内战,希望得到宋美龄的谅解,同时还告知他会对蒋公“妥以保护,绝不加害”。宋美龄认为事变尚有转圜的余地,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1)

张学良将军:妥以保护,绝不加害


​西安事变各方的态度

南京方面得知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当晚即召开了紧急联席会议。以何应钦、戴季陶为首的一派指出:“不能过于瞻顾蒋公之安全,置国家纲纪于不顾”,力主武力解决。以冯玉祥、孙科为首的一派主张:“先探蒋公之虚实,再定万全之决策”,主张和平解决。此次会议,主战派占上风,会议决定“张学良应先褫夺本兼各职,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办”。

12日当晚,李宗仁、白崇禧和李济深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反对内战,主张建立抗战统一战线,一致对外。13日,孔祥熙立即电示各实力派,进行安抚,促其表态拥护中央。四川的刘湘在收到孔祥熙电报后,并没有立即公开支持中央政府,反而派代表到西安支持张、杨,保证以四川为其后方。西安事变发生当日,桂系代表刘仲容仍驻西安。

13日,李宗仁、白崇禧回电中央,虽派人口头答复孔样熙关于全国团结问题,表示继续支持中央政策,但主张“先用政治方法解决,消弭内战,一致抗日,健全中央政府组织,集中抗日力量及联合世界上同情我国抗日的国家”。张、杨的正义举措也得到了舆论界的广泛支持。12日,全国救国会通电全国,支持张、杨。13日,西北救国会联合三十余个社会团体为张、杨发声。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

何应钦和冯玉祥各执一词


在国籍方面,日本虽然发表声明对西安事变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但却秘密会见国民党亲日派。英国也于13日表态,《泰晤士报》报道西安事变是反日感情的爆发,如果爆发内战,会致使国家分裂,国内和平可以强硬对日。《字林西报》社论也指出:“应力求制止可怕的战争”。

立下决心,协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宋美龄回京后,何应钦向她汇报12日夜间的会议情况,说主战的占大多数。宋美龄认为在事情状况未明之前,就决定对张学良的处罚,贸然对西安出兵太过草率。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宋还向何应钦反复申诉,在委员长脱险之前,不能进行军事讨伐。然而,宋的苦求并没有打动何。

13日上午,何应钦召集军事人员开会,准备下达进攻西安的命令。宋美龄主张和平救蒋,很明显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但她也并非全部出于个人感情,而是对事变后中国当时的局势进行冷静分析后作出的决策。加之英美等国的支持和张学良对此事的态度,她下定决心和平解决事变。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3)

宋美龄兵分多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宋美龄决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立即“兵分多路”,展开了一系列活动,以期和平救蒋。首先,宋美龄与主张讨伐的亲日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13日下午,宋美龄参加了国民党联席会议。在会上,何应钦首先发言,主张趁张、杨未部署之前,抢先发动攻击,救出蒋介石。

遏制讨伐派武力解决方案,在南京政府内部赢得和平救蒋机会

戴季陶攻击张、杨已经形同叛变,极力主张讨伐。吴稚晖指责张学良是表面抗日,“为蒋公安全,须火速运兵去”。主战人数较多,但也有部分人主张和平解决,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反对讨伐,扩大事态。两派各执己见,宋美龄开始发言,她严厉斥责讨伐派:“如果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将会对委员长的生命造成威胁,而委员长的生命又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

她呼吁与会各方人士采取和平方式解决事变,“请求大家在军事讨伐之前先思考如何用和平手段营救蒋。如果和平营救无望,在进行武力讨伐也不迟”。其次,宋美龄积极奔走,争取南京各界的支持。她拜访冯玉祥,请冯出面遏制何应钦的个人野心。她指示中央军校校长张治中,要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何应钦蛮干,保证蒋介石的安全。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4)

宋美龄呼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宋美龄还召集黄埔将领和空军开会,要求他们“在事变真相不明之前,不能轻举妄动,要冷静自持”,要求学生谨遵师训,指出讨伐的人别有用心。宋美龄的活动使得何应钦有所顾忌。14日,宋美龄要求孔祥熙以代行政院长的名义,召开高级会议,会议回避了战与和的问题,讨论在讨伐之前如何先用和平方法营救蒋介石。

与会大多数人员赞成和平营救,何应钦虽别有用心,但也没有公然反对。此次会议,主和派意见占了上风,在宋美龄南京政府确立了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方针。

架起和平桥梁,为解决西安事变做准备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生死不明。宋美龄回京后,一方面力阻讨伐,稳定南京局势。另一方面开展宁陕对话,寻求解决西安事变的最佳途径。宋美龄为了解事情真相,探明张、杨态度,安排端纳、宋子文相继赴陕,充当双方沟通使者。端纳到西安后,面见张学良,得知了张学良发动兵变的真实目的。14日傍晚,端纳面见了蒋介石,将宋美龄的亲笔信交给蒋介石。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5)

端纳面见张学良


信中写道“目下吾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蒋介石闻此潸然泪下。蒋介石被扣期间,态度强硬,声称:“余不回京,尔无论有何条件或主张,均不能谈”。端纳告知蒋介石张、杨发动事变的原因,说南京是“戏中有戏”。在端纳的劝说下,蒋介石开始考虑政治现实,同意迁居新地。16日,端纳返回南京,交给宋美龄一封张学良将军的亲笔信。

张学良在信中写道:“介公在此极为安全,精神饮食如常,良常谒谈,并饬妥加侍奉,万望勿以为念”,“倘介公实行积极抗日,良仍当竭诚拥护”。张还在信中表达了兵谏的目的和西安方面的和平诚意,以及希望宋美龄劝诫蒋介石促其态度转变的意图。一方面端纳赴陕使得蒋介石了解了南京局势和张杨兵谏意图,协调了张、蒋之间的矛盾。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6)

宋美龄给蒋介石写亲笔信


另一方面,也使宋美龄得知蒋介石在西安的真实状况。20日,宋子文以私人身份赴陕,蒋介石再次收到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宋美龄在信中写道:“子文三日后若不能返回南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蒋介石托宋子文告知宋美龄万不可来此地。宋子文告知蒋介石南京内部情况,蒋虽然惧怕军事行动对自身构成威胁,但仍坚持武力攻打西安,试图以武力威逼张学良释放自己。

宋子文对其指出了当前如采取军事行动的危害:“谓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使时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他的存亡攸关整个国家之命运,并非其个人一己之事”。在张的引荐之下,宋会见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得知中共对此事的态度。宋子文的西安之行,使得宁陕双方有了进一步的联系,软化了蒋介石的态度,成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前奏。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7)

宋子文指出采取军事行动的危害


改变蒋介石态度,代蒋参与三方谈判

停战协议虽已签署,但宁陕形势仍剑拔弩张,蒋介石的态度也使得与“三位一体”的谈判难以进行,宋美龄深感亲赴西安的必要。22日,宋美龄不顾南京政府内部主战人士的阻挠,在宋子文、端纳等人的陪同下,亲赴西安。到西安后,宋美龄即开展了以下活动。

· 第一步,劝说蒋介石

自扣蒋开始,蒋便持强硬态度,反对签署任何文件和条约,声称:“余宁死不受胁迫”。宋美龄在见到蒋介石后,告知国民党内部情况,要蒋先想办法离开西安,又向其介绍了各方反应。在宋美龄的劝说下,蒋介石终于改变态度,他本人不出面,同意由宋氏兄妹代他谈判,并以领袖的人格担保回南京后会执行协议内容。蒋介石强硬态度的转变,加速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8)

蒋介石以领袖人格承诺


· 第二步,施压张学良

蒋介石同意和平谈判后,宋当即面见张学良。张学良将军向宋美龄重申事变动机,宋委婉的批评了张不该用武力手段让委员长接受自己的主张:“彼等自谓此举得全国民众之拥护实为错觉”。张本意逼蒋抗日,却令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再加上蒋介石强硬的态度使他如今骑虎难下。宋美龄的此番话无疑给他带来了希望。

· 第三步,代替蒋介石参与三方谈判

在张学良的引荐下,宋会见了周恩来,指出“国家内政问题,应当用政治手段解决,不应谋求武力手段”,表示愿意劝蒋回心转意,并请周恩来做杨虎城早日释蒋的工作。23日,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代表蒋介石同西安方面代表、中共代表团开始谈判。因急于救蒋脱险,加之英美在背后的加持,会议很快达成了有利于抗日的六项主张。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9)

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24日晚,蒋介石在宋美龄的陪同下会见了周恩来,周恩来表示:“若蒋介石同意抗日,不再围剿中共,红军愿意接受蒋介石的指挥,拥护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也承诺不再剿共。至此,西安事变和平局面已成定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抗战的大势所趋。但宋美龄个人在事变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语

宋美龄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积极参与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活动中,协调各方、参与谈判,顺应了时代潮流,为协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实行了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方针。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公开宣示了南京国民政府及其本人的抗战决心,8月7日,宣布实施全面抗战。至此,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全民族抗战阶段。

宋美龄最后给张学良说的一句话(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哪些作用)(10)

若蒋介石同意抗日……


参考文献

汪新,《西安事变始末纪实》,华文出版社,2007年

宋青红,《民国档案》,九州出版社,2013年

陈达萌,《宋氏三姐妹》,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

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宋美龄口述,袁伟撰写,《宋美龄自述》,团结出版社,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