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1)

PLZ-45自行火炮

火炮发明我国,史上关于最早的火炮纪录是我国南宋时期在宋军中使用的火石炮。通过丝绸之路从我国传到西方,15世纪中叶,火炮和火药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而乌尔班大炮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有力道的代表。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2)

乌尔班大炮本尊

当时巴尔干半岛已经战云密布,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帝国成为了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征服目标,但是拜占庭凭借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厚重的城墙“养生续命”。在东罗马帝国的数千年的历史上,君士坦丁堡遭受了23次攻击,但是没有一次城墙被突破。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3)

影视作品中的拜占庭帝国军队

而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也成为了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苏丹最头疼的问题,求贤若渴的苏丹,到处寻找能够制造出轰破君士坦丁堡城墙的造炮师。历史就是这么巧,在君士坦丁堡拿不到优厚待遇的匈牙利火炮设计师就送上门来了。1452年,在得到大力支持的乌尔班开始建造大炮。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4)

博物馆中的乌尔班大炮

工人们建造了专门了大型铸造池,融化青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模具被敲开,乌尔班惧怕的恐怖面纱展现在人们面前,该炮由两段圆形青铜炮管衔接而成,全长5.18米,重达17吨,为了能够承受巨大的开炮冲击,炮管达到了惊人的20厘米,口径更是大的惊人为762毫米(二战时期全球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的主炮才是460毫米),放一个成年人进去发射都没问题。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5)

花岗岩炮弹

其实用的花岗岩炮弹重达1360斤(实心弹,古代的攻坚利器)为了将这门巨炮运送到君士坦丁堡,用了400名士兵和60头牛花了一个多月,攻城战开始后,乌尔班巨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直接击穿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其开炮发出的巨大声响对城内的守军和平民都造成巨大的震撼。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6)

如今依旧破碎的君士坦丁堡城墙

但是随着战事的扩大该炮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了,笨重的炮身移动非常困难,每次调整瞄准点只能靠士兵往炮身下打进木楔移动,每天最多打七发炮弹,而且常常发生故障,由于铸造技术的原因,该炮炸膛的风险十分巨大,长时间的开火形成的冲击和热量让该炮管产生了细小的裂缝,以至于士兵们不得不用热油浸泡炮管来防止炮管的裂纹因为冷空气的作用而扩大。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7)

战火中的乌尔班大炮和君士坦丁堡城

终于在坚持八天之后,乌尔班巨炮在一次开火中爆炸,而在一旁指导的乌尔班直接被炸死,周围的不少炮兵也被炸得死伤一片。当时已经打的上头的苏丹大怒,命人修复大炮继续开火,结果没几下又炸了,乌尔班巨炮结局虽然惨烈,完全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造炮的最高水平,但是奈何火炮本身承受不起野心家的军事使命。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8)

乌尔班画像

虽然乌尔班巨炮被毁,但是其完成了其应有的作用,被后人称为君士坦丁堡终结者,也对后世的火炮的发展和作战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是大口径,火炮口径大意味着更多的装药量和更快的初速度和更远的射程。其次为了解决重型火炮移动难的问题,火炮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人力运送到牲畜托运,再到后来的机械牵引式火炮和如今的自行火炮,火炮的机动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升。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9)

我军履带式自行火炮

再次,为了解决瞄准的问题,更是增加了液压、转盘以及各种先进的观瞄系统和弹道校准等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度。此外,火炮的射速和装弹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就比如我国如今的76舰炮直接被装在了装甲车上,其射速达到了每分钟300发。达到了一尊炮就是一个炮群的目的。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10)

76自行轮式自行高炮

另外,随着火炮攻击力的提升,也导致了防御设施的不断改变,起初城墙为了防止被攻陷,被设计成几乎垂直地面很高的砖土或者砖石结构,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此后的城墙被设计成上斜面,减少火炮的正面冲击。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的众多武器装备的设计思路,如坦克的斜面炮塔(楔形炮塔)反应装甲(以爆制爆)。

君士坦丁堡在什么时候被攻破(君士坦丁堡终结者)(11)

T-72坦克斜面设计和反应装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