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潭柘寺,有一句话不得不提,那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个说法是有来历的,故事得从明代第一奇僧姚广孝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而法号道衍的姚广孝,被选为从侍燕王朱棣。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继位,大力削藩,众诸王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燕王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先发制人,起兵“靖难”,一举夺得了皇位,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朱棣就成了那位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的永乐皇帝明成祖。

姚广孝有大智慧,朱棣当了皇帝后,他不邀功请赏,而是要求去潭柘寺隐居修行,得以83岁高龄善终,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成为明代唯一一人。姚广孝隐居潭柘寺期间,朱棣多次来看望他。并由他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布局,据说他是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所以民间便有了这“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

所谓深山藏古寺,位于门头沟的潭柘寺离北京城也不过三四十公里,但与车水马龙的国际大都市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

经过一段山路来到潭柘寺牌坊前,这“潭”字好理解,水潭,据说因为寺后有龙潭,这“柘”字不好认,同音“这”,是一种树的名称,因为寺后的山上有柘树。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3)

沿着一段沧桑的红墙石板路前往潭柘寺,深山古寺的感觉油然而生,北京第一佛教寺庙可不是浪得虚名。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4)

古寺门口的松树生得古怪,犹如搭起了一座凉亭,也足可见古寺的年代久远,其实这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5)

康熙皇帝赐的寺名“敕建岫云禅寺”还挂在门口,潭柘寺名字很多,最早叫做“嘉福寺”,唐代改为“龙泉寺”,金代皇帝赐名“大万寿寺”,开启了皇帝给潭柘寺赐名的先河,到了明代,皇帝们又几次赐名,但赐来赐去都是“龙泉寺”和“嘉福寺”,也没什么新意,到了康熙皇帝,又赐名“敕建岫云禅寺”。但不管皇帝怎么赐名,老百姓还是习惯了叫潭柘寺,所以直到今天也叫潭柘寺。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6)

天王殿是山门之后的第一座中轴线主体建筑,潭柘寺作为京郊被历代皇帝重视的寺庙,据说那是相当的灵验,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都到这里来求神拜佛。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7)

潭柘寺有两宝,宝锅和石鱼。潭柘寺原有三口大铜锅,头号大锅是和尚煮粥用的,二号大锅是和尚煮饭用的,三号大锅是和尚炒菜用的。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8)

可惜由于这里太过接近政治中心,所以在火红疯狂的年代,这座寺庙几乎荡然无存,寺中两宝也被毁,今天看到的只剩那口小锅和复制品石鱼。虽然只留下了一口最小的炒菜锅,但这炉灶的气势依然不凡,由此也可见当时潭柘寺之盛况。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9)

从图画中可以想象当年煮饭时的情形,潭柘寺盛时,有僧众上千人。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0)

这就是如今仅存的一口炒菜小锅,直径1.85米、深1.1米,在潭柘寺当个伙房和尚,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1)

潭柘寺的布局比较方正,大概是东西向为中、东、西三路,南北为上中下三层,大雄宝殿的位置是正中。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2)

潭柘寺古树众多,仅国家级保护的重点古树就有186棵,但最有名的还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千年银杏树,脑补一下秋天一片金黄的景色吧。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3)

传说在清代,每一位皇帝登基,银杏树就发出一新枝,所以这树也被称为“帝王树”。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4)

正殿大雄宝殿,“福海珠轮”是那位喜欢题字的乾隆皇帝御笔,正脊两端各有一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5)

潭柘寺的最后一层在高台之上,红墙绿树的感觉很好,空气和几十公里外的京城相比,那是完全不一样。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6)

绿树掩映下的传统建筑屋顶,非常喜欢这种深山古寺的感觉。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7)

最后一层也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是文殊殿,据说许愿最灵验。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8)

观音殿中有一块公主拜砖,据说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19)

潭柘寺古树多,这棵被铁杆支撑保护的松树,犹如穿着盔甲一般。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0)

而这棵松树更有意思,犹如一把大伞一般给这座白塔遮阴。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1)

龙王殿在最角上,但这座绿树掩映下的小庙给人的感觉也非常有古味。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2)

潭柘寺第二宝石鱼就在龙王殿前,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可惜这个石鱼在文革时也被砸了,这都是复制品,据游览潭柘寺的老北京讲,带头砸庙的红卫兵,后来都不得好死。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3)

潭柘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寺,又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寺庙,在文革前曾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古建筑和文物,可惜福祸皆因太靠近政治中心,潭柘寺在文革期间遭到了空前浩劫,基本被扫荡一空,实在太可惜。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4)

财神殿里供奉着三位财神,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和关公,关公一手捧书,一手捋胡须,几乎被进贡的金元宝湮没了,这满屋子的金元宝,大概是我见过的最直接了当的财神殿。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5)

如果你这就游览完潭柘寺回去了,那就有些可惜了,还错过了一处好地方。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6)

潭柘寺下塔林无需门票,里面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清幽古朴,我们进去时仅有两位美女在塔林间喝茶聊天,要是穿着古装,我真以为自己遇到仙女了,走进塔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7)

潭柘古刹历经了十多个朝代,规模宏大,曾有难以数计的僧人在这里修行,并终老于此,因而在寺院附近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僧人墓塔,如今塔林内保存着形式多样的历代佛塔七十余座。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8)

塔林中最高大的墓塔要数金代的广慧通理禅师塔,此塔位于下塔院的中心,塔高九层,也是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前设有宽大的石供桌,塔前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株千年娑罗树。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29)

修建最早的塔是海云禅师塔,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每座塔都是精美的艺术品,这里比少林寺塔林更值得一游,因为现在少林寺塔林已经围了起来,不能走进,而且少林寺游客众多,潭柘寺塔林非常幽静,适合静静地拍摄欣赏。

北京潭柘寺简介(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30)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来了北京,除了故宫天安门,拜访拜访这千年潭柘寺,也是不错的选择。

潭柘寺京郊著名的寺庙,虽然大多数古迹在上世纪的疯狂年代里毁于一旦,但依然留下了不断的香火,千古的传说。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论寺庙规模,潭柘寺算不上一座大寺庙,但历代皇家的重视,1700多年来的香火不断,使得潭柘寺成为一座名寺,一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更给这座千古名刹增添了几分传奇,你去过吗?觉得这座古寺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