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 一个是孔夫子,一个是王阳明,而那半个指的就是清朝末名臣曾国藩了。古代的贤人数不胜数,为何曾国藩能够与孔子相提并论呢?他是徒有虚名吗,当然不是!上个世纪,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曾国藩的铁杆粉丝。毛主席在各种场合下都会频频提起曾国藩,并建议众人多向曾文正公学习。我想,连毛主席这样的伟人都钦佩的人一定非常了不起。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1)

那么曾国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有这么一副对联形容他的: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这副对联的评价可是相当的高啊,真如这般评价,那曾国藩的“圣人”称呼果真是当之无愧。那么,曾国藩既然被称之为圣人,我们必然都会先入为主的会产生几个想法。他一定非常聪明?他打仗很厉害?他为官很清廉?

但实际上,以上三点统统是误解。

曾国藩其实并不聪明

曾国藩并不是个天才,应该说他天赋一般,也许是遗传,他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六年才考上秀才。到了曾国藩也是十几岁就开始参加考试,直到二十三岁才考中秀才。这说明,曾国藩天资一般,算不上绝顶聪明。这是正史上的记载的资料。

传说,在曾国藩在考秀才之前,他读书非常刻苦。有一次,天黑了,曾国藩还在挑灯背书,这让准备来偷东西的贼可犯难了。墙外的小偷心里想,等这个书生背完古文,然后熄灯休息了再动手。于是小偷就摸在窗外等,边等边听里面的书生背诵古文《桃花源记》。曾国藩在屋子里摇头晃脑地念,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背,但就是背不起来。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过去了,贼都等得不耐烦了,冲进屋子就跟曾国藩喊道:“你这个书生好愚钝啊,这么久都背不住,你看我都会背了。”然后小偷就背了起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2)

曾国藩非常吃惊,没想到这个人背得又快又好,正要向他拜师学习,问他是哪里的秀才,小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灰溜溜逃走了。这是野史中记载的故事。

虽说野史中的故事有编造之嫌,但结合正史上的内容,都足以说明曾国藩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或者说,他不是一个智商特别高的人。那我们就奇怪了,十年时间,曾国藩从七品知县升迁到从二品,从芝麻官连升七级,那靠的不是智商,那是什么呢?答:是情商!

曾国藩的情商有多高,下文会谈到。

曾国藩打仗并不厉害

曾国藩一生有过许多功绩,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血腥镇压,攻下城池之后,疯狂屠杀太平军,因而人称曾剃头。这种声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一个霍去病一样的人物。但实际上,曾国藩打仗一点儿都不厉害,湘军在他的带领下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的战绩让骄傲的曾国藩无地自容,一度想要跳河自杀,还好自己的部下跳入河中及时救下了他。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曾国藩最后能带领湘军征服太平天国呢?原来啊,曾国藩他并不是一个将才,而是一个帅才,他擅长的是在营帐里运筹帷幄,而不是在战场上临阵指挥。曾国藩有个弟弟叫曾国荃,特别能打仗,可以带兵冲锋陷阵。所以啊,曾国藩的湘军一开始败仗连连,直到后来曾国藩退居幕后,曾国荃站到前线,反而可以百战百胜了。曾国藩对局势把控得那是相当到位,这也是湘军能势如破竹决胜千里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3)

可以这么理解,弟弟曾国荃就是百战百胜的韩信,而曾国藩就是做幕后工作的刘邦与张良。

曾国藩也贪污

谈这个话题之前,先讲一则小故事:

曾国藩有个学生特别优秀,名字叫李鸿章。那时候的李鸿章年轻有为,是个非常不错的小年轻,他感恩自己老师的教诲,想要请曾老师带家人到自己府上来参观游玩。曾国藩同意了,于是打扮打扮,带着家人就准备出发了。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两个女儿却突然打起来了,原因是两个女儿都特别心仪李鸿章,想给他留个好印象,所以想打扮得漂亮些,可是家里的漂亮裤子只有一条,两个女孩都想穿。这下曾国藩就犯了难了,让谁穿都不行。看着哭泣的俩女孩儿,曾国藩思索再三,跟小女儿说:“先让姐姐穿这条裤子吧,等爸爸明年攒够了钱,给你买一条更漂亮的裤子,一定比你姐姐好看。”

一个父亲说出这样的话,充分体现了曾国藩发自内心的无奈,也说明了曾国藩家里确实没钱。

话说到这里,你一定会奇怪,曾国藩当上总督那么大的官儿,怎么可能没有钱呢,随便想个办法都能搞到钱啊,这个故事一定是后世编造的谎言。毕竟清朝官场的规则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曾国藩可是当过两江总督这样大官的人,钱财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吗?

这里简单说一下清朝官员的收入来源:

总督年薪大概是180两银子,大概是年薪3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真的不高。

除了基本工资,总督还有其他收入,那就是朝廷发放的养廉银,顾名思义这就是为了让官员保持清正廉洁发放的奖金,这个数字就很大了,大概是年薪的100倍,也就是一万八千两银子,300万元人民币。

另外还有就是灰色收入了,也就是总督以下级别的官员给领导送的钱,这叫做“陋规”,算是法外收入,但在清朝后期,这个算是明面收入,可以见光的。当个总督,一年收到的“陋规”大概得有18万两白银,3000万元人民币,这个收入就非常可观了。

这些收入,不管黑白,曾国藩一分都没有少拿。然而,曾国藩依然过得非常清贫,那是因为得来的收入都被开支在公事上了,几乎没有留给家里人用。

古代的“官吏”,官是官,吏是吏,官员的工资是国家出,吏员的工资就是总督自己出,省里的各方面开支也都得从总督腰包里出。曾国藩的收入都用掉了,没给自己留多少。面对这么多流水,却丝毫没有动心起念,可能这就是圣人之道吧。

有一个官员叫容闳(hóng),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学生就是他带过去的。当时,容闳积极推行洋务运动,想要到美国采购先进的机器,曾国藩给他批了六万两银子。按照当时官场的规矩,容闳得给曾国藩回扣,给多少呢?按规矩得给4万两银子(这就是清朝官场的规矩,现在听着都挺可怕)。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4)

后来,容闳果然俩给曾国藩送回扣了,曾国藩早就遇见到了,他刻意在那个时候离开家。容闳只得找到曾国藩的女婿送回扣。曾国藩临走之前嘱咐他的女婿说,不管容给多少回扣,就只留下二十两银子,多的全部退回去。

曾国藩的这个操作是什么道理呢?他深谙官场规则,这钱要是不收那就是不守规矩,上下都这样,自己也不能做唯一例外的那个人,即使再不贪钱也要收点钱,告诉整个官场,曾国藩和大家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不做圈子里最特立独行的那个人,这就是曾国藩的情商,这就是他的处世之道,这也是他能成事的原因。

说曾国藩贪钱,那实在是有些不恰当,毕竟拿“陋规”这样子的钱算不得贪,不过曾国藩贪名那是真的。

贪名的曾国藩

话说,曾国藩带领自己组织的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准备回京复命时候,他却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信任问题。这个时候的他有钱、有权、有名,随时可以挥师北上推翻清政府,自立为王,这不是玩笑话,那个时候的大清已经被太平天国搅乱了,八旗子弟也早就在遛鸟玩乐中荒废了战事,根本没有应对的能力,带领湘军的曾国藩对于清朝来说是最大的威胁。而这个时候,曾国藩却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他原地解散了湘军,把最能打仗的弟弟曾国荃赶回故乡湖南种田去了,这样的操作完全解除了清朝当局对他的猜忌。

曾国藩既不想学王莽篡汉,也不愿意学习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朝廷的贤臣,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解散湘军的行为感动了清政府,自此获得了慈禧太后百分之百的信任。

从各种历史资料里面,都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名声是非常看重的,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可能这就是圣人的追求吧。而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总是有更高的理想追求。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5)

现在普通人对曾国藩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他在清朝末年的贡献并没有普及开了,知道的人不多。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名声坏了,他自己把名声给葬送掉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他这么爱惜名声,怎么会主动葬送自己的名声呢?

处理天津教案

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民众为了反对天天主教会在法国租借的庇护下大肆传教,因而群众聚众闹事,打死了十几个法国人。这件事激怒了法国,于是马上派军舰来到天津港口,向清朝讨要说法,如果不能给一个合适的交代,那就把军队直接开到紫禁城亲自和皇帝交涉。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啊,但是没办法啊,那个时候清朝国力衰弱,在外国人面前没有话语权,皇帝没了主意,只好把这个难缠的包袱丢给曾国藩去处理。曾国藩也知道这是件棘手的事,但还是把这件差事揽了下来。曾国藩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得罪法国人,毕竟万一人家军队开进来,大清朝就有灭国的危险。

曾国藩一方面派李鸿章和法国人谈判,赔偿精神损失费40万两白银,另一方面花钱买命找人顶罪让法国人出气(200两银子一条命),这么一来才解决了这次危机。这件事在清政府和如今的我们看来,曾国藩实在是无奈之举,毕竟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可是老百姓不知道真相,曾国藩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彻底毁了,原来他是清正廉明的曾大人,这下却变成了丧权辱国的无耻之徒。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6)

这件事情让曾国藩声名扫地,他最在乎的名誉荡然无存,但他依然并不后悔做了这件事,因为他这是替皇帝排雷,替朝廷挡枪,替百姓谋平安,纵使被误解又有何惧?


在天津教案结束后一年,曾国藩在众人指责中去世,死后清朝赐予谥号为“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文正”是大臣最高级别的谥号,这也就是可见大清朝廷对曾国藩功绩的肯定。)

凭什么曾国藩能被称之为圣人呢?

因为他立德立功立言堪比孔夫子,为师为将为相比肩王阳明;

因为他在山河破碎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他不计个人得失,为大清帝国之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自己最在乎的名誉。

所谓圣人,并非有多聪明,但一定非常有智慧;并不一定多么纯洁高尚,但一定独善其身;不一定名垂青史,但他的思想一定流传千古。

曾国藩为什么会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凭什么被称为半个圣人)(7)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海贼说历史,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