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1)

武则天

在重男轻女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三妻四妾对于达官贵族来说,可以说是习以为常了,但这仅仅是针对男性。而对于女性来说,则要求保持贞洁,一妻多夫是有悖封建伦理纲常的。然而作为皇帝的武则天,敢于向旧的封建传统习欲发起挑战,不仅有两任丈夫,晚年更是广纳面首,已经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为何要纳面首?

一、“面首”的词义

“面首”一词,可以理解为男宠。《词源》中的解释为:“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一词最早出现于《魏书·刘子业传》:“时(刘子业)其姊山阴公主大见爱狎,淫恣过度,谓子业曰:‘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数百,而妾唯一驸马,事不均平,乃可如此!’子业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这里的“面首”可以理解为漂亮的侍从,由于是山阴公主的“面首”,可以推断出这里的“面首”应该为男性。而根据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记载:“面,取其貌美;首,取其发美。”可见胡注里的“面首”并没有涉及性别问题。“面首”一词原本没有性别之分的,后世约定俗成,便专指男宠,准确来说,是女人的男宠。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2)

山阴公主刘楚玉

二、武则天的面首

我们知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又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一生经历了两任丈夫。但是唐太宗和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独揽大权,登基为帝之后,她更是乾纲独断,可以来说那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不过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垂墓之人,她做了一个让世人觉得十分“荒唐”的事情——纳面首。武则天宠信过薛怀玉、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柳良宾、侯祥、沈南璆、僧惠范等面首,但主要宠信的面首是薛怀玉、张昌宗、张易之这三个人。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3)

武则天和高宗

武则天纳的第一个的面首是薛怀玉,那个时候武则天还没有称帝。薛怀玉原名冯小宝,原本是洛阳城里靠卖胭脂粉等台货为生的小货郎,后来结识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见薛怀玉身材魁梧,且能说会道,于是把他引荐给武则天。武则天对冯小宝也十分满意,于是留他在宫中。武则天为了避免外人发现,又方便冯小宝出入宫禁,就让他削发为僧,改名为薛怀玉。之后还让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与薛怀玉联宗,让薛绍称他为叔父,可见武则天对薛怀玉十分宠幸。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4)

太平公主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原本系张行成之族孙,身体十分强壮且容貌很美,张昌宗先是得到太平公主的引荐,逐渐得到了武则天的宠信,后张昌宗向武则天介绍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说哥哥能力超过自己,且善于炼丹药,于是张易之得以进入宫中。在打扮方面,两人一点也不输给女性。据《旧唐书·张行成传》记载:“由是兄弟俱侍宫中,皆傅粉施朱,衣锦绣服。”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因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平步青云,经常被加封晋升,任职不到十天半个月,权势震惊天下。因武则天年事已高,两兄弟独揽朝政大权。《旧唐书·张行成传》又说:“则天秋事既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掌握大权的兄弟两人倚仗着武则天的权势更加肆意横行,目中无人。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5)

三、武则天为什么纳面首

武则天为什么要纳面首?

一来可能是为了排解寂寞。我们知道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望十分强的人,她从最初的武才人做到皇后,再到太后,最后到皇帝,这无不显示出武则天的政治野心和能力。她每向权力中心靠近一步,所面临的敌人和阻碍就越多,而武则天为了掌握权柄,势必要铲除障碍。武则天为了顺利登基称帝,并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杀害了众多李唐王室成员和忠于大唐的大臣,做出了许多残忍的事情,惹得天怒人怨,朝中的大臣更是人人自危,武则天身边也没有什么可说话的人,而这些面首就成了她倾诉的对象,可以排除自己的寂寞,从面首身上得到慰藉。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6)

武则天和她的面首

二来是因为武则天自身有着较强的女性意识。她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热爱读书,有着自己的思考,再加上父亲去世后,武则天和母亲杨氏母女四人深受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欺凌,这使武则天意识到人性的薄情,也增强了她改变命运的决心。这些都有利于武则天女性意识的增强,正是因为武则天有着较强的女性意识,她才敢于蔑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向旧的传统伦理进行挑战。在武则天看来,古代皇帝基本是三宫六院,佳丽三千,此乃皇帝标配,如今自己做了皇帝,也应该遵循旧制,广纳面首,彰显帝威。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7)

武则天

三来是因为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李唐王室已经不是纯正的汉族血脉,而是拥有一部分鲜卑血统。唐代女性继承了鲜卑女子的开放风气,台湾学者刘伯骥先生在《唐代政教史》一文中提到:“民间之游乐及贵族妇女之服饰,染有胡风,或骑或射,或著男装,或男女博戏,皆无禁防,几与今日不异。”唐朝女性的穿着以薄、透、露著称,在男女关系方面相对较为开放。再加上当时佛道之学兴起,佛道两教冲击着旧的思想观念,传统封建伦理对人们的束缚相对比较松懈。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武则天寻找面首也就无可厚非了。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8)

唐代女子游玩图

四来是出于政治考虑的需要。武则天作为女性称帝,而且是取代了李唐王室,遭受众人的反对,这使得她无时无刻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朝堂上,乃至于朝堂之外,反对她的声音不绝于耳,此时她需要一个坚定的支持者,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助自己做好皇帝的宝座。武则天可以借助男宠打击反对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薛怀玉就为武则天登基称帝出过不少力。据《旧唐书·薛怀玉传》载:“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怀义与法明等九人并封县公,赐物有差,皆赐紫袈娑、银 龟袋。其伪《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讲说。”薛怀玉等人造的《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还说李唐国运衰微,如此神化武则天,这自然让武则天很高兴,武则天便大肆刊印《大云经》发行天下,这为武则天对抗儒家封建伦理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帮助武则天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由此可见,武则天养面首也是十分高明的。

武则天为什么不能宠(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则天)(9)

登基之后的武则天

文史君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一直被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而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纳男宠一事更是被后世所诟病。当时的武则天站在权力的顶峰,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贵为皇帝纳面首除了排解寂寞的考虑外,也有政治上的考量,这一点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辛珑豆:《论武则天的女性意识》,《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周一谋:《论武则天晚年广纳面首(男妾)》,《中国性科学》2000年第4期。

勾利军:《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关系论略》,《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上善若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