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狼牙山(一城山色不逊泉)(1)

一城山色不逊泉

——“灵动济南”系列散文之十四

作者/李振声

诵读/王晓音

济南泉水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山的俊秀。其实,济南的山一点也不比水逊色,古人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对济南进行评价,足以说明山在这座城市中的分量。济南的山每座都有传说,每座都有文物,虽然不是很高,却应了“有仙则名”的那句老话。

济南青山座座群峰叠翠,但城里城外却有所不同。城外向南为南部山区,那里属于泰山余脉,连绵起伏,苍劲挺拔,属于大气磅礴的一类,济南人称它为后花园。而城内的诸山则是平地凸起,孤峰独立,小巧玲珑,秀色可餐。所以济南尽管多山,却不是山城,山只是城的点缀,城的盆景。

千佛山为济南第一名山,相传大舜当年在山脚下垦荒种田,旧称历山或舜耕山。隋朝时中国盛行佛教,人们在悬崖上凿窟造佛,竟鬼斧神工般地凿出了一片千佛崖,故而便有了千佛山这个新名。那时站在山腰驻足北望,不仅能看到十里明湖云雾润蒸、九曲黄河游走如蛇,还能看到群山点点、岚烟缭绕,于是人们仿照唐朝大诗人李贺《梦天》诗中的意境,为它起了个漂亮名字叫“齐烟九点”。

华山古称华不(读fu)注,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一句古诗,意为花蒂,也就是俗话说的花骨朵。北宋以前这里是一片湖水,华山像含苞待放的莲花从水中冉冉升起,给人以“清水出芙蓉”的美感。华山怪石林立特别有名,龟、蛇、青龙、白虎人称为华山绝配的“四大灵石”,看上一眼,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华山也是春秋时期的古战场,公元前589年,齐顷公率大军在此与晋军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披挂铠甲即骄横出战,说灭了晋军再回来吃早饭,结果惨败,被晋军追赶围着华不注跑了3圈,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换衣换马,方得狼狈逃命。

鹊山相传是先秦名医扁鹊炼丹的地方,至今人们在翠屏绿荫之中还能看到一座矮墙,墙内有一炉灶,这便是传说中的扁鹊炼丹房。关于鹊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每年七八月间,成群结队的鸟鹊都会在这里集结,“千山鸟飞绝,尽在此山中”,这便是当时的奇观。可是这么多鸟聚集在一起想干什么呢?古人诗云:“秋高鸟鹊翔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原来,鸟鹊们正在为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会面做准备,飞天之前在这里进行搭桥训练呢。

匡山,相传是诗仙李白读书的地方,当时山上有一寺院,李白就在寺院后面的一间小屋里读书,后人称其为“李白读书堂”。诗圣杜甫想念挚友,经多方打听方知他在匡山,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不见》一诗遥寄北方,一句“匡山读书处,白头好归来”,表达了他对李白的真挚祝福。如今上山已见不到毁于战乱的寺院和小屋,但山麓西侧“李白读书处”的刻石,以及立于康熙五十三年,上面刻着“唐谪仙青莲先生千里到兹肄业”的一块石碑,却验证着这个传说的真实。

济南的山实在太多太美太有灵气,一页薄纸难尽其详。山为济南增辉,济南因山而俏;山为济南人添趣,济南人因山而乐。一天到晚,一年四季,人们和山搅合在一起,在山上打拳耍剑、唱歌跳舞、读书吟诗、谈情说爱,悠然自得,逍遥自在。济南人说,山是我们的读书屋,山是我们的健身房,山是我们的大舞台,山是我们的排练场。没有山,济南人的生活会黯然失色;离开山,送给济南人个皇位他都不坐。

青山入城,是古城济南的明智选择;一城山色,为现代济南平添了无穷魅力。济南有山,是济南人的福气!

散文狼牙山(一城山色不逊泉)(2)

【作者简介】李振声(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退休前供职于山东省财政厅,曾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散文狼牙山(一城山色不逊泉)(3)

【诵读者简介】王晓音(女),网名:风雨同行,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退休于省级国有金融企业,高级经济师;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力求做一个自带阳光的人。

壹点号真言贞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散文狼牙山(一城山色不逊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