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理论,也就是做人做事不偏不倚,中道。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也就是孔伋, 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的精髓就是:一切刚刚好。
饭,不可不饱,亦不可太饱。 不饱,则有损于身体,太饱,则会引出肥胖、“三高”等问题,最终有损自己的健康。
酒,不可不醉,亦不可太醉。 不醉,则不能体味饮酒之乐趣。太醉则容易迷失心智,继而丑态百出,乱了为人之方寸,甚至会做出损人不利己之事。 人,不可不防,亦不可太防 。不防,则容易为人所摆布,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被动的境地,稍不留神就会在他人的暗示中做出违心之事。但亦不可太过防备他人,过多地思虑、担心他人会陷自己于不义,也不利于我们舒畅地感受幸福。 比如,我们每年都去医院等医疗机构查体,而且都会有个查体结果,如下图:
大家注意没有,每一项指标后面基本都有个参考范围,你的身体指标一般在里面就是健康的,如果高于或者低于,都是亚健康或者病态的。
那么,这个范围就是中庸,如果我们走极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都是不行的。
中庸,中应该好解释和理解,就是中间,中正,中和等等,估计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那么,这个庸到底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庸就是平庸、一般、碌碌无为的意思。
但是中庸中的“庸”字是什么意思呢?
“庸”在先秦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义。 战国之间,“庸”所指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庸”有时指雇佣劳动者,这个意思后作“佣”。庸由雇佣引申为用,使用则有成效,故又引申指功劳、功绩。
“庸”是会意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庸”的本义为古乐器大钟。引申指采用、使用、需要。如“无庸讳言”、“毋庸置疑”。
《说文·用部》:“庸,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意思是说:先干三天而后希望变更。
综合上面的分析,中庸中的庸字的意思应该是使用、运用的意思。
中庸的本意应该是:
按照中道而运行。就是在我们具体的应用中,要符合天道的规律,也就是最佳选择,或者说黄金分割点,更通俗一点说是: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