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各位家长,感谢关注走进孩子的内心,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关于替代父亲的位置,在别人眼里非常懂事却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的故事,这样的情况在父母比较忙碌不着家的家庭中容易出现。

宋晓波,一位刚来上海的大一新生,来自洛阳,开学两个月,本来应该对一切充满着兴奋感和新鲜感,可他却莫名开始出现了抑郁状态,同时还有自杀的想法。随即呢,校方通知他的父母带他去了专业医院。医院的诊断结果为双向情感障碍。在咨询室里,爸爸一直显得很忙,时不时要接个电话,谈生意上的事,晓波则一声不吭,很低落的样子。

父母为孩子担着一切责任(孩子承担本该父母承担的责任所带来的问题)(1)

晓波还有一个妹妹目前在读高中,也是离家寄宿,爸爸为了拓展生意上的业务,几年前离开家乡去了深圳,爸爸临走时很认真的交代晓波,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儿,爸爸走了以后需要他照顾好妈妈和妹妹。妈妈在洛阳老家开了一间超市,平时身体不太好,尤其是睡眠,常年需要服药。晓波需要监管妈妈吃药,同时他也会每天送妹妹上学和放学,就这样,整个高中三年,他照顾家里人已经成了习惯。

如今,妹妹也考上了高中,但需要去外地寄宿,而他则考上了上海的大学,于是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在老家。晓波坦言,他来到上海以后,既担心妈妈,又不放心妹妹。妈妈身体不好,又要打理超市,又要自己照顾自己,令他很不放心,担心她没有按时吃饭,或者晚上又睡不好觉。妹妹这么小就要住宿,不知道生活能不能自理,而且正值花季,又担心她会遇到危险,等等等等,总之他谈到操心的事情就是一大堆。

父母为孩子担着一切责任(孩子承担本该父母承担的责任所带来的问题)(2)

多年的经验令医生产生了一个直觉,他的病是有意义的,如今学校建议他休学,正是他潜意识里面希望得到的结果,他可以回家了。医生重点和爸爸讨论了这个问题,需要让他了解,照顾家里的妻子和女儿是爸爸的责任,现在让儿子替代他履行责任,等于是把孩子父母化了,让儿子成了父母的父母。这对爸爸妈妈来说,似乎觉得很欣慰,能教育出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对于孩子自己呢,就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压到自己身上,他就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家去好好的发展自己。因为不放心家里人,那么有些孩子就会以生病的形式回到家里,就像晓波这样。而且,随着家庭结构的三角化,晓波的父母,他们的夫妻关系也是容易产生疏离的。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去三角化。在取得爸爸的认同之后,医生建议,如果想要儿子好起来的话,爸爸需要归位,自己该做的事情应该自己来承担,如果爸爸能照顾好妻子和女儿,那么儿子就不需要以这种生病的方式牵挂家里人了。经过几次咨询,儿子情绪慢慢的稳定,爸爸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休养,父亲也尽量的留在洛阳照顾家人。两个月后,晓波已经回上海复学了,妈妈把超市租给了家里的亲戚,也跟着爸爸去了深圳,夫妻俩一个月回一次老家,跟定期回家的女儿相聚,逢寒暑假,晓波和妹妹会有一半的时间在深圳,一半的时间回老家。总之,一家人基本上都团聚在了一起。

父母为孩子担着一切责任(孩子承担本该父母承担的责任所带来的问题)(3)

这个故事又讲到了家庭结构的问题,当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孩子被三角化了,会过度承担家长的责任,这会阻碍孩子自己正常的向外发展,这样的孩子日后很难安心的处理学业、工作,甚至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在这里用这个故事向各位爸爸妈妈大概呈现了家庭三角化给孩子带去的危害,这会使孩子产生情绪问题或者品行障碍,非常希望爸爸妈妈在家里能够清晰自己的职责,相互信任,各司其职,令家庭关系真正的和谐,每个人都在其中能够很好的成长。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下一期是有关“当孩子拿刀划向自己”的故事,欢迎点赞转发 订阅关注,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