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扬州街头骑行的人随处可见。然而,伴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大规模增加,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引发越来越多关注和讨论。

近日,《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提交大会审议。在消防安全方面,条例(草案)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居民住宅楼的楼梯间、楼道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充电。然而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就此,记者走访了扬州多个小区。

楼梯口充电现象多

私拉电线屡见不鲜


国家电动车充电规定(你的电动车究竟该在哪里充电)(1)


今天,记者先后走访了几个小区,在四季园小区内,南门东侧的一栋居民楼,每个单元楼梯口前都停放了数辆电动车,不少车正在充电。记者注意到,这些黄色的电线都是从临近的居民家中接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从5楼接出来的。小区南门墙上有张贴的安全提醒,从这份提醒上可以得知小区此前发生过两起因室外私接电线充电引发火灾。

国家电动车充电规定(你的电动车究竟该在哪里充电)(2)

在保集半岛小区内,记者也发现了电动车在楼梯口充电的情况。有居民从3楼家中将电线接到一楼,为了固定接线板,还在墙壁上粘贴了几个挂钩。“小区里有充电桩,但是交1块钱充三个小时,像我们家骑车比较多的,一个月算下来要比从家里接线充电贵不少。”一位在楼梯口给车充电的居民说道。

国家电动车充电规定(你的电动车究竟该在哪里充电)(3)

记者又赶到山姆月城明珠园小区,虽然只有几栋楼,不过每一栋楼前的空地都有不少电动车停放且配备了相应的充电桩,但是将车停放在楼道内的也不在少数。记者注意到,每个单元门外的墙上都张贴着告示,禁止在门厅内停放电动车,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给电动车充电。另外,门厅楼道也有很多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宣传。“虽然有充电桩,但是偶尔也会将车推到楼上充电的。”3栋楼的居民刘女士说道。

在崇文苑小区,记者发现虽然小区有地下车库,也配备了充电设置,但仍然有很多居民将车推到楼道内或者家中。在13栋楼前,记者在绿化丛中看到了一根从4楼窗户拉出的电线。记者了解得知,这是有住户为了给电动车充电方便,从家中拖了接线板出来。

收费高、使用不便

有居民不愿使用充电桩

在走访中,有住户称,虽然知道不安全,小区也有集中充电桩,但是综合各种因素,还是会把车放到楼道或者楼梯口充电。

“我们小区只有3栋那边有个通道到地下车库,楼栋之间还不联通,我要下去把车停好再上来回家,特别费事。“山姆月城明珠园的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楼前也有充电的地方,但是碰上下雨天总觉得不安全,因此还是选择把车推到楼道里从家里拖线板充电。

而幸福魔方小区的居民楚先生表示,小区只有一栋楼前有充电桩,对居民来说充电很不方便,所以多数人还是会在自家楼栋前充电。

崇文苑小区的居民则告诉记者,作为老小区,崇文苑只有地下公共的停车库,自从新的充电设施安装后,很多业主认为收费比较高,因此不愿意办理充值卡等,宁愿把车推到楼道或者家中充电。

邻里忧心安全问题

物业处置困难,劝说难见效

楼道里停放电动车充电,不仅影响住户进出,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少业主都表示反对。

华鼎星城小区的一位居民反映称,他所在的23栋楼就有不少住户将电动车停放楼道内,从家中拖插线板出来给车辆充电。他认为物业方面没有严加管理,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对此,很多物业公司纷纷喊冤。

“能做的我们都做了,但是我们没有执法权,不能处罚也不能强制执行,所以很难做到完全禁止。”保集半岛物业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每家每户上门宣传,也让业主们签字承诺不在楼梯口私拉电线充电,但是收效不大。

山姆月城明珠园物业工作人员也称,上门劝说过多次,部分业主却认为楼道算公摊面积,每家都有份,可以停车充电。

而华鼎星城小区物业则表示,每天晚上,楼栋保安都会到每一层楼巡查,发现有乱停的现场,会通知业主把车挪到楼下去。目前,他们并没有发现私拉乱接充电的行为。

管疏结合

靠自觉也应加大管理力度

据了解,电动车充电不规范,一旦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要负刑事责任。如果电动车起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车主是不是就不用负责呢?结果显然不是!

扬州消防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扬州就有过相关案例,电动车充电起火虽没造成人员伤亡,但事主被拘留了。另外还有屡教不改的,被处罚款200元的案例。”工作人员表示,物业或者市民发现此类问题,可以直接向消防部门反映,也可以反映给辖区派出所。

工作人员称,目前扬州很多小区都推行了集中停放电动车,并设置相应的充电桩,改善硬件设施,“但是停车充电等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起来难度较大,还是要依靠市民自身的文明素养,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不得乱停放,乱充电首先是车主应尽的义务,从条例(草案)上看,物业公司需承担的是劝阻,制止,及时报告的义务。另外,我认为,负有消防管理职责的机构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及有关单位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江苏度世律师事务所的王波律师表示,《电动车管理条例(草案)》即将出台是好事,但是任何管理行为都取决于执行的力度, “对于违反规定充电的车主要加大管理力度,明确处罚规定等,而对于管理机关要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特别是不作为的监督。另外,小区也应继续推进集中停放、充电等措施来缓解难题,做到管疏结合。”

文章来源 扬州发布

,